吴山越水孕育下的浙西词派(三)

  浙西词派的主要代表是朱彝尊、厉鹗、其次是李良年、李符、沈暤日、沈岸登、龚翔麟、项鸿祚等人。

  朱彝尊不仅是南北两大诗人之一,与王士桢并称“南朱北王”,也是清代词坛的领袖人物之一,与当时的陈维崧、纳兰性德齐名,世称清初三大家。朱彝尊的词风格清丽醇雅,声韵隽永谐美,结构严谨精工,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

  朱彝尊词集里“宴嬉逸乐”的欢愉之辞,有《静志居琴趣》写男女爱情,《茶烟阁体物集》和《蕃锦集》的咏物集句。

  其中情词为世称颂,独具风韵,如《高阳台》“桥影流虹”,《无闷·雨夜》“密雨垂丝”,《城头月》“别离偏比相逢易”,《鹊桥仙·十一月八日》等,感情真挚,圆转流美。

  《桂殿秋》描写心心相印的男女爱情,含蓄不露,情致深婉,是情词的佳作:


  思往事,渡江干。青娥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吴山越水孕育下的浙西词派(三)


  因他身逢易代,故国沧桑,也提出词中十之一“言愁苦者”,要“假闺房儿女之言,通之于《离骚》、变雅之义”,织进时代的悲哀与亡国的感慨,将磊落不平之气和吊古伤今之情,化为歌儿檀板。

  特别是他五十岁以前的作品,其抒情、吊古诸词颇多佳作。

  所以《江湖载酒集》中的词作,时见愤激,哀婉沉郁,如《长亭怨慢·雁》、《风蝶令·石城怀古》、《百字令·度居庸关》、《金明池·燕台怀古和申随叔翰林》等。

  《卖花声·雨花台》抚今追昔,感慨物是人非,写得视野开阔,精警有力,最能体现他的才情和风格: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 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又如《高阳台》:


  桥影流红,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得语青禽。最难禁,倚遍雕阑、梦遍罗衾。

重来已是朝云散,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句琢字炼,清醇高雅。前词抒情,后词吊古,可谓各尽其妙。抒情者,凄然哀婉,醇雅清丽; 吊古者,一唱三叹,意在伤今,或明或暗地寄寓了对明亡王朝覆灭的深深感慨。

  这两首词以凄清之情,发悲凉之调,颇得婉约词空灵含蓄之风韵,很能代表朱词的特色,真可谓“艳而不浮,疏而不流,工丽芊绵中而笔墨飞舞”(陈延焯《白雨斋词话》)。

  浙西派在其影响下,标举清空醇雅风格,蕴藉空灵,无轻薄浮秽之弊,也不落浓艳媚俗。即使艳情咏物,也力除陈词滥调,独具机抒,音律和谐。

  但综观朱词,大都精巧有余,沉厚不足,内容比较单薄,表现了士大夫的闲情逸趣,有些词因过分追求词藻声律,往往流于雕章琢句、罗列饾饤之弊。

  由于重在字句声律上用功夫,限制了创造的天地,也给浙西派带来堆填弄巧的风气。这种偏重艺术形式的毛病,在其它浙派词人的作品中也都有十分明显的表现。


吴山越水孕育下的浙西词派(三)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著有《樊榭山房集》、《宋诗纪事》等。他不仅是浙派诗的代表,而且是浙派词的中坚,是继朱彝尊之后崛起的词坛领袖。

  厉鹗远师姜、张,近学朱彝尊,主醇雅,重格律,力追“高格胜韵”的婉约词风。

  他的词大都抒写个人的闲愁逸致,重形式技巧,故寄兴不高。但他善于“以清和为声响,以恬淡为神味”(汪沅《樊榭山房文集序》),例如《百字令》: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橹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心意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过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此词是厉鹗月夜过七里滩(今属浙江桐庐县)时所作,琢字炼句,颇见工力,很注重字句的清俊和韵律的和谐美,如幽香冷艳,清远脱俗,它与姜夔的“波心荡,冷月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其友徐逢吉说:“樊榭词生香异色,无半点烟火气,如入空山,如闻流泉,真沐浴于白石梅溪而得之者。”(《樊榭山房集外词题辞》)

李良年,字武曾,著有《秋锦山房词》,共六十九首。其词写爱情、咏物一类较多,但内容较贫弱。他的代表作是《踏莎行·金陵》,反映了清初文人中较常见的兴亡之叹。

  但李词善于淡笔抒写,含情隽永,如“一鐩东风,斜阳淡压荒烟”(《高阳台·过拂水山庄感事》)、“游人休吊六朝春,百年中有伤心处”(《踏莎行·金陵》)等,古今兴亡之慨,皆以淡语出之。

  其次是工于著景,形神兼备,如“一带寒沙贳酒旗,轻挂在晚烟疏树”(《解连环》)、“背岭人家,云碎著檐如絮”(《绮罗香》)、“未识君时,曾经此渡,门外几枫残照”(《喜迁莺》)等,虽着墨不多,诗情画意便跃然纸上。

李符,字分虎,一字耕客,与李良年是兄弟,著有《耒边词》,近一百三十首。其内容比《秋锦词》更为贫弱,多半是脱离现实生活的模拟之作,有的还流于庸俗无聊,有的近乎文字游戏,反映了他逃避现实,遁迹江湖的人生态度。

  《耒边词》中较有特色的是那些抒写恋情的作品,显得较为大胆直露,有别于李良年的雅正稳妥。

  此外,他的咏物之作《疏影·帆影》一词,写得句句如画,字字天然,情韵俱佳。特别是写帆影的“忽遮红日江楼暗,只认是、凉云飞渡”等句,堪称入神之笔。


沈嗥日, 字融谷, 著有《柘西精舍词》,共八十三首。 其词多咏物、寄赠、送别之作,较少涉及艳情,质朴温婉,且多用次韵叠韵,是他的特色。

  其佳者如咏绯桃的“小小篱笆护,点点红霞吐。含笑临窗,酡颜倚竹,玲珑欲舞”(《红娘子》),咏海棠的“山木瓜红,水林檎白,都不是睡醒颜色”(《殢人娇》)等,用笔淡雅洒脱,有情有致,实有巧夺天工之胜。

沈岸登,字覃九,沈暤日之侄子,著有《黑蝶雪诗余》,共七十六首。在浙西诸家中,沈岸登最受朱彝尊赞许,称他是“学姜氏而得其神明者”。

  其词多写倦游之乡情、树居之闲适、男女之恋情,主要特色是词风秀澹,力避浓艳,不贵设色,善于以清辞冷色,展示幽深静谧的意境。

  最受人称道的代表作是《十拍子·来青轩》:霁雪才消竹色,午钟迸起松声。尚有巢鸟岩际落,怪道游人树杪行。一峰兰若晴。飞白乍看宸翰,来青旧识轩名。不见隔云缇骑合,听流泉坏道鸣。凄然物外情。

此词描写了来青轩(北京西山香山寺内)冷落萧条的景象,结尾以点睛之笔明白道出了词人凭吊亡明的情感,这种“凄然物外情”正是其它词人所缺乏的。

龚翔麟,字天石,著有《红藕庄词》,其词是浙西六家中除朱彝尊外数量最多的一家。

  他的人生态度是“情怀常在,烟波一片深处”(《李钱秀《无俗念》)。他的词言情者多失之于薄,遣句时多失之于率,故其成就并不高。

项鸿祚(1798—1835),一名廷纪,字莲生,浙江钱塘人,著有《忆云词》。他是继厉鹗之后崛起的又一大浙派词人,他自称写词的目的是:“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生之涯。”(《忆云词丙稿序》)

  其词学姜张及吴文英,大多写个人闲愁哀怨,辞婉而情伤,调子比较低沉。但也有一些词写得较有特色,如他的代表作《清平乐·池上纳凉》,描写工致,清淡自然,堪称佳作。(全文完)


【资料摘编整理自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浙西   谐美   金陵   贫弱   帆影   山房   哀婉   浓艳   词人   凄然   浙江   代表作   佳作   抒情   特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