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子甘蓝——一个满溢着母爱的菜名

抱子甘蓝,一个满溢着母爱的名字!似乎是说一个叫甘蓝的母亲,正满脸温柔地低头瞅着怀里的孩子。

看看抱子甘蓝的形状,你会断定,这必是创造了象形文字的中国人想出的名字。那一个个的小叶球,不正是甘蓝怀抱里的孩子嘛。

我是去年冬天在网上买菜种子时发现抱子甘蓝这种蔬菜的。图片上,一根擀面杖粗的主茎上生出若干绿绿的小叶球,那些小球看上去就像一颗颗迷你卷心菜,这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便花五块八毛钱买了一包,同时也给我二哥快递了一包,叫他种在老家的院子里。

我一直认为,新结识一种蔬菜,如同新结识一个人。对新结识的人的习惯、好恶、品性什么的,你得花好长时间才能了解,对新结识的蔬菜也是这样。

一开始,我对抱子甘蓝全然无知。我不知它生性喜热还是喜凉,不知它喜旱还是喜水,不知它喜阴还是喜阳,不知它喜大肥还是喜小肥或是不喜肥。我只有通过一天一天和它相处的日子慢慢认识它。

要了解植物的喜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它的祖先在哪里。虽然人类把野生植物驯化成粮食作物和蔬菜的过程已经过去了上万年,但今天的粮食作物和蔬菜身上,依旧流淌着其野生祖先的血液,在嗜好上,它们与其野生祖先并无大的不同。

有一种说法,说是抱子甘蓝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我想,地中海的气候属于凉夏型气候,那么,抱子甘蓝应该是喜欢寒凉气温的。接下来的大半年里,我对抱子甘蓝的观察也证实了这种推测。天太热时,我看到它们并不怎么长,但一入秋,等天气转凉之后,它们的主茎就突然变粗,叶柄突然大幅度加长,叶面像蒲扇一样扩展开来,随后便在叶柄处结出了一个个结结实实的小叶球。立冬后,整个植株变得异常沉重,都把自己的身体压歪了,我只好在每棵植株旁边插一根棍子给它们提供支撑。

我今年种的抱子甘蓝受到了很多伤害。

春天时,我捏了一小捏种子撒在菜地里,后来长出了五棵小苗。由于这些苗夹在一道篱笆和一垄豆角之间,我担心豆角爬满竹架后遮挡阳光,就将其中的一棵移到蒜地的地头,另一棵移到家里的花盆中,想看看究竟种在哪里的抱子甘蓝会长得更好。

春天时,这些小苗都长得特别慢,让人感觉它们好像永远不会长大一般。到了夏天,它们的生长速度才相对快了些,但这时,菜粉蝶也大量涌现。这些蝴蝶,最喜欢的就是十字花科蔬菜,而抱子甘蓝正是十字花科植物,太合它们的胃口了。它们翩翩而来,时不时地在叶子上落一下,那每落一下其实就是产一次卵。它们产到叶子背面的那些立瓶状的淡黄色卵,一周左右就孵化为菜青虫。菜青虫一出生先把自己的卵壳吃掉,接下来就以菜叶为食,没几天就会把叶子啃得七窟窿八眼儿的,跟机关枪打了似的。

抱子甘蓝——一个满溢着母爱的菜名

这抱子甘蓝的幼苗,备受菜青虫的祸害。好不幸的童年!

菜青虫的颜色跟抱子甘蓝的叶色完全一致,你不凑近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叶上的虫子。——体格弱小的生物,总能找到一种最廉价且最有效的办法来对抗天敌。这种虫子虽然肉滚滚的,但由于它们的伪装色太好,鸟儿根本看不到,除虫,就只有靠人工。有一天,我仅仅在一棵抱子甘蓝上就捉了二十八只虫子。但这么多虫子,也只是一代菜粉蝶在单棵植株上产下的数量。有资料说,在黄淮地区,它们的年生代数能达到五到六代(看到资料上说,广州要年生十二代左右,我心里稍稍有些庆幸)。我捉一遍虫后,顶多能管用三四天,三四天后,会有新一批虫子趴到抱子甘蓝的叶面和叶底。哪怕我把能看到的叶底的虫卵都用手抹掉,过上几天,虫子依旧会生出许多。

捉菜青虫必须看准了一下子捏住,因为大一些的菜青虫都有假死能力,受惊动后会蜷缩身体坠地,一落到菜下,你就不容易找到了。但过上一会儿,它们很快还阳,再次爬到菜叶上。

当然,除虫最省劲的办法就是喷洒农药,可这与我的种菜理念相悖,我从不这么做。当然,我也不施化肥(只施自己沤的有机肥)。因为一直严守这两条种菜底线,有一天便引发了我女儿的感叹:“你和我妈吃的菜,在北京只有那些有钱人才能吃得上。”听了女儿的话,我似乎觉得自己的钱包鼓了好几鼓——我不会真成有钱人了吧?

不过,我二哥二嫂倒不在乎自己吃的菜上有没有农药残留,他们只要发现抱子甘蓝招虫,就马上开始喷农药。有一天,我看到自己菜地那几棵满是虫眼的抱子甘蓝,心里懊丧至极——在菜青虫面前,我是多么无能啊!打电话问我二哥他的抱子甘蓝是否招虫,二哥说:“一点也没招。打了好几遍药了。”

夏天时,我二哥种的抱子甘蓝植株长得特别粗壮,但我二嫂在好多天里看到叶柄处只是一个秕秕的小芽,不见长,就抱怨它不结果,命我二哥全部拔掉了,事后我二哥才告诉了我,我便埋怨他:“你俩也太心急了,秋后才能长出叶球呢。”

到了深秋,天气变凉后,菜粉蝶不见了,菜青虫也没有了,这时,抱子甘蓝的叶子才能完完整整地长出来,整个植株,也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变得蓊蓊郁郁的了。

抱子甘蓝——一个满溢着母爱的菜名

我种的抱子甘蓝结了不少

昨天,看到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了,我就把原来种到蒜地里的那棵长得最粗大的抱子甘蓝拔了,拿回家后,把上面的小叶球用刀切下来,足足有一盆,挑出其中一半长得俊的,给女儿快递到了北京。

女儿说,抱子甘蓝炒肉,出锅时加点黑胡椒,味道不错。中午,我把抱子甘蓝先焯了一下水,按照女儿说的法子炒了一下,一尝,口感确实挺好。抱子甘蓝不光形状上跟卷心菜似的,味道上也有点像,若素炒,味道就淡,但加肉后,就变香了;加黑胡椒后,味道就更别致了。

抱子甘蓝——一个满溢着母爱的菜名

我收获的抱子甘蓝

抱子甘蓝对于中世纪的欧洲人来说,属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并不值钱。它的英文是Brussels sprouts,意思是“布鲁塞尔芽菜”(应当感谢当初翻译者没有采用“布鲁塞尔芽菜”这个译名,而是用了“抱子甘蓝”这个富有温情的名字),说明它或是来自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或是当年在布鲁塞尔种植比较广泛。事实上,它也确实是由布鲁塞尔人传播出去的,先是传到邻国荷兰,再由荷兰人传遍欧洲。至于它何时传入美洲,我没找到资料,但有资料说美国人会在感恩节这样传统的节日中,用抱子甘蓝去点缀烤熟的火鸡,想必这东西在美国也比较常见吧。

西方人还把抱子甘蓝做成沙拉蘸着沙拉汁生吃,我家没有沙拉汁,但我蘸着生抽酱油尝了一下,感觉脆生生的,有一种近似芥蓝的味道,口感也不错。

抱子甘蓝——一个满溢着母爱的菜名

我家做的抱子甘蓝,上面撒了点黑胡椒

中国是二十世纪末才开始引进并种植抱子甘蓝的,但种植范围不广,且只是局限于对大城市的供应。大城市里,有的女孩子招待闺蜜,会用培根炒抱子甘蓝,显示一点小资情调。

今天在网上看到了几张抱子甘蓝在雪地里还正常生长的图片,这说明,这种菜的抗寒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这么说来,我怕它冻坏的担心是多余的了。看来,那棵最大的抱子甘蓝,我拔得有点早了。

我另外的三棵抱子甘蓝,就叫它们在菜地里继续长着吧,今冬的头场雪下了之后我再去拔也不迟。至于种到家中花盆里的那棵,等大雪落了再说吧,现在正长得好好的呢——只是在家里种的没有在地里种的长得粗壮,结的叶球也小了许多。

(本文写于2020年11月23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甘蓝   布鲁塞尔   菜粉蝶   地中海   叶柄   菜青虫   粮食作物   植株   菜地   小叶   母爱   祖先   虫子   蔬菜   叶子   味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