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西方思维中形式主义特别多,中国人比较务实

有网友问:你说得没错,技术其实都是在实践中学习的。跟上学没什么关系。不过这只是在中国吧,国外是这样吗?

问这个问题的意思是国内的大学很多课程都没用,是不是国外的大学里学的都是有用的呢?

其实国外大学也一样。只是与国内教学方法有差异,但是学习的内容都差不多。这是学校这个封闭体系决定的,而不是哪所大学的问题。

其实西方思维中形式主义特别多,中国人比较务实

学校老师不参与社会实践,理工科老师也不参与企业的研发。他们所得到的知识都是书本上的,就着书本讲书本。凡是实践部分都是空想的。这就是学校这个体制的问题。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古代人学习都是师徒制的。师傅对学生要负全部责任,而不是阶段性责任。老师也不是职业性老师,也都参与社会实践。

今天这个学校啊,老师是职业性的,不做别的事。而且老师只负责阶段性的,只要考试通过了,别的可以完全不管。大学的老师更是如此,上课来,下课走。学生爱学不学。而且老师教的内容是不是切实际的,也都没关系。反正教啥考啥,学生考试过了就行了。有没有实际价值根本就没关系。

其实西方思维中形式主义特别多,中国人比较务实


我们学习了欧美教育以后,大家就都重视学历、各种上岗证件。当年梁启超推荐陈寅恪到清华当老师的时候,清华大学校长就皱眉头,因为陈寅恪没有任何学历,也没有论文。可见当年把教育学来的时候,社会就很重视学历了。

其实这种东西很不务实。西方人特喜欢搞形式主义的东西。一件事情可能注重程序的合理性,而不重视结果。西方的哲学,往往都重视你谈论问题的逻辑,而对于你谈论的问题却忽视掉了。

比如驾照,有驾照就会开车了吗?多少人学完驾照,依然是马路杀手。反过来,没驾照就不会开车吗?你完全可以跟一个老司机学习,学上十天八天的就会开了。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就会编程吗?有多少厉害的程序员都是自学的。企业老板都是管理专业毕业的吗?马云说:MBA没什么用,你把MBA学的东西都忘了,或许还有点用。

其实西方思维中形式主义特别多,中国人比较务实

真本事,都是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学会的。学校只是走个过场,学校所教的东西往往不切实际。学校本身是不参与社会实践的机构。从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到学校授课的老师,基本都没有实践基础。都是就着书本讲书本。中小学围绕着考试讲。考试有难题,大家就都学奥数。考试题跑偏,大家也跟着跑偏。

那么基础教育应该教什么?多锻炼身体,多劳动,培养文化情怀,养成读书的兴趣。这才是基础教育应该做的。而我们现在把学生都教厌学,身体也垮了,又不会干活,又馋又懒。这状态怎么行。

现在有先进的AI教学。其实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都可以在网络上学习,前提是一个人得爱学习。

其实西方思维中形式主义特别多,中国人比较务实

我们从一百年前就向西方学习。当然学习西方的科学是好的。可同时也学了很多形式主义的东西。比如学历、证件等。中国原有的务实精神抛掉了 一大半。龚自珍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才是我们中国人的务实态度。

中国人,文化自信很重要。传统的务实的文化恢复过来,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的东西,我们能发展得更好更快。

其实西方思维中形式主义特别多,中国人比较务实

微信:1384006739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形式主义   职业性   清华   阶段性   社会实践   驾照   书本   思维   重视   学历   中国人   国外   东西   老师   学校   学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