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题里的北斗思考

2020年高考作文题里的北斗思考

很欣慰,202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中又看到了航空航天类题目。今年的作文题(一)是要求考生结合中国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特别是说明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发挥联想和思考,联系现实生活,写出一篇议论短文。

对于参加高考的考生们,早已在日常语文学习和各种模拟测试中熟悉了这种议论文的出题路数,相信这样的题目不会吓倒考生。可能对于某些考生,未必会熟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部情况,但是起码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常识还是有的,说白了“北斗”就是环绕地球运行的导航卫星星座,55颗卫星联合起来才能实现覆盖全球的导航定位和授时任务。


2020年高考作文题里的北斗思考

那么,就从多颗卫星共同实现导航功能这一特征出发,结合“每一颗都有自己功用”,就可以从个体与团队的角度出发,以“团队协作实现共同目标”作为立意撰文。可以列举的例子相信不用我说,各位写生们都能找出一大堆。从这个角度出发撰文,需要注意强调团队中的每一个个体有着独特的责任担当,正如北斗卫星,有的负责发送定位信号,有的负责星基增强,有的负责信号中转,有的负责功能备份,多颗卫星联合一致才能实现全球导航职能。在任何一个团队中,每个个体必须准确发挥各自的能力,才能实现一个共同目标,单凭任何一个和几个个体,都难以实现这个目标,或者至少无法完全实现目标。


2020年高考作文题里的北斗思考

但是如果作文仅仅这样写,可能会显得略为平淡。那么,我们再深入想想看,为什么“北斗”系统需要这么多卫星来联合 实现导航?其实这个道理可以很直白地说明。早在1945年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克拉克在大作《地球外的中继》一文中,就提出了利用人造卫星来进行通信中继的构想。高悬在地球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发射的信号可以覆盖地球近三分之一的区域,这样理论上只需要三颗卫星,其信号就能覆盖全球。整个地球,从此也就不再会有通信死角。说起来,无论你把一颗卫星放在怎样的轨道上,即便它的发射器功率再强大,在同一时刻它的信号也只能覆盖卫星正对地球的那部分区域。正因如此,才需要更多的卫星加入,方能实现全球通信。导航系统由于需要发送定位信号,而且至少需要同时收到两颗卫星或更多卫星的信号,才能实现精确定位,再加上还需要星间数据传输以及星座信号校准和增强,因此就需要数十颗卫星,才能实现全球全天候导航定位。结合到生活实践,特别是个人与团队,“北斗”星座的这种特点告诉我们,即便一个个体的才能出色,但是由于他在某一时间所处的环境和位置的差异,他很难洞察到复杂环境的全部细节。如果一个团队要完成一个宏大复杂的任务——比如像“北斗”系统那样的全球全天候精确定位,那么所有团队成员就需要根据各自所处的位置和掌握的信息,切实有效地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才能保证团队始终适应总体环境的各种变化因素,在复杂的环境中掌握全部信息,发挥出最优的效能,完成既定任务。在一个团队中,每一个个体由于性格、习惯、专业、成长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在团队中分工的不同,这也正是个体在团队中独特性的体现。


2020年高考作文题里的北斗思考

从做人的角度讲,一个人的视野再大,思虑再缜密,也无法洞察复杂环境的方方面面,不能虑及所有因素的细枝末节。要实现一个复杂宏大的目标,就需要虚心倾听那些处于不同位置掌握不同信息的人的声音,才能更全面地了解情况,更有利于做出正确决策。当然,如果只是为了实现一个以单一个体为中心的小目标,那么他也许不需要这么做——实际上这种狭隘心态本身就是困难的代名词;但如果要实现宏图大志,希望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建功立业,那么就一定要集合更多个体的差异化才能,充分利用更丰富的有利条件,才可能达成目标。古人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其中的谋,所指的就是考虑到更大范围和更长时间内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可能,为最终决策提供依据。要实现这种“全局之谋”和“万世之谋”,往往需要结合更多人的智慧和知识,这在决策体系中尤为重要。这还只是点滴见解,“北斗”系统虽然是一个科技装备,但它的工作方式还是能给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原则性启迪。


2020年高考作文题里的北斗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北斗   人造卫星   万世   功用   考生   导航系统   信号   个体   地球   团队   因素   目标   环境   更多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