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7MAX事件伤及美国航空制造业和政府监管公信力的根基

737MAX事件伤及美国航空制造业和政府监管公信力的根基

上世纪20年代,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开始严肃考虑民用航空的适航性问题,并进而发展出今天民用航空安全法规和监管原则的基本概念时,美国商用航空的发展还落后于欧洲——这一事实不难理解,欧洲幅员有限的地理范围里国家密布,海峡分隔的英法,以及欧洲列强与遥远东方传统殖民地的交通需求,促使欧洲有强烈的商业航空建设欲望。

然而,最终,美国凭借性能先进的新概念产品——DC系列螺旋桨飞机和波音喷气式客机,以及北美大陆航空网络运营的丰富实践,以及作为政府指定独立监管人的FAA以及由此发展出的一整套与产品密切关联的安全法规,不仅取得了民用航空制造市场的优势地位,还在民用航空安全监管法规方面赢得了全世界的信任——事实上过去几十年FAA的先进法规和经验一直在全球航空运输安全进程问题上站在领先地位。然而,随着波音737MAX设计时一处原本不该存在的错误假定,在波音公司对产品上市攻城略地的强烈期许,以及波音与FAA多年合作信任基础上导致的FAA的主动或被动监管缺位,最终这一产品缺陷躲过了原本应该令其现形的适航审定,进入到商业运营。


737MAX事件伤及美国航空制造业和政府监管公信力的根基

737MAX事件挫折了美国航空制造业的根基,整个产业链出现涟漪效应。


737MAX事件伤及美国航空制造业和政府监管公信力的根基

在第一次狮航空难之后,波音对于问题的处置不力和不够清澈的信息公开,加上FAA绵软的态度,让这种问题飞机继续运营飞行,直到第二次惨重空难发生。最终来自用户市场的断然停航指令,才算踩下了这一串可怕情节的刹车。这样的故事梗概,已经让波音和FAA被动到不能再被动的境地。波音是家相当有技术实力的创新型企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机构的监管可以放松,严格恰恰是对波音乃至美国航空制造业地位的保护,放松则无异于埋雷。最为遗憾的是,FAA以人手和资源不足为由,把一些认证工作全盘交给了波音公司,如果真的这样,那么这已经违背了FAA作为独立公正监管人的存在初衷——它的工作不应该受到任何利益相关方的左右和干扰,它是在代表公众对于航空基本安全的关切行事,它的结论应该是公正和可信的。现在,FAA被公布出来的失职问题正在从根本上摧毁这种公信力。波音需要反思,从技术上工程上和企业信仰上,FAA更需要反思甚至是彻底的改革。这种经验和教训,也需要被全世界航空业所刻骨铭心地谨记。


737MAX事件伤及美国航空制造业和政府监管公信力的根基

FAA适航审定程序的问题,恐怕比技术问题能难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美国   英法   波音   制造业   航空   公信力   欧洲   根基   公正   全世界   地位   独立   飞机   先进   事件   法规   代表   政府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