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的锅,国学不背

王财贵的锅,国学不背

最近这次王财贵读经法的争议热起来之前,就有做国学传播的朋友跟我说过,“王财贵的这一套根本不行。”我并不清楚王先生就是七八年前读经风潮的始作俑者,对朋友的话,还有些不以为然。

当新闻出来之后,我才把王先生和更早几年的读经风潮联系起来。最令我惊讶的是,竟然真有家长,让孩子离开学校,去读经班——仿佛是从远古时代搬来的私塾——那里接受教育;竟然真有家长让生长于二十一世纪孩子,去全面接受原汁原味的古典读经教育。弱弱问一句,这是亲生的吗?

家长的悔恨,社会的争议,已经说明了实际后果是什么。

自然,又有人来指责国学,就像最近一位女演员不幸因淋巴癌去世,又引发国人对中医西医的争论一样。

那么,国学该不该背这个“锅”?当然不能背。

这里首先要明确国学是什么?争议很多。我认为,国学可以简单定义为传统文化之学。凡是传统思想文化,以及研究传统思想文化的学问,都可以算到国学里。

这里还可以更进一步明确,须是和文字产生以后的古典文化相关的,才可算是国学。而在商代文明之前的,需要考古来发现、研究的“文化”,像“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等,不当算在国学里。

国学对当代社会能起到什么作用?

近现代以来,国运不倡,有学者做激愤之语,说“国学”是“国将不国之学”,恨不得把传统文化彻底砸烂,全盘西化,作“四旧”除之;这种当然不对。

但近数十年来,我们社会可谓信仰崩溃,“人心不古”,社会涣散,于是有人又倡国学以拯天下。有人从古典中寻找制度建设,“通三统”,建三院,甚至要孔子后代来做“通儒院”(相当于参议院)的院长,俨然把国学作为拯救社会的不二法门。这也是不对的。

夫国学,作为本体的思想文化,产生于农耕社会,依庇于君主制度。今日社会,科学是其物质之基,民主制度是大势所趋,趋势不可逆转。以传统的理念及制度,另辟社会发展之蹊径,怎么可能成功?这岂不是“刻舟求剑”?

国学在今天,有三个作用:

一是作为个人知识之一部分。你不可不了解自己国家、社会的历史,欲了解则需或多或少学习国学。

二是部分地用于指导个人修身,亦可淳化社会风气,提倡社会文明;国学特重道德修养,个人在读经典的过程中,接受其道德教化,当然利己利人。

三是作为个人爱好,就如本人这样:读经非本职工作,纯是热爱,更无不可。

国学在今日发挥作用,不外以上三点;越过此界,便属危险。

王财贵的读经,倒不是用于改制,其主旨是“老实读经”,据其本人讲:“第一个内容就是读真正的经。不要读次要的,不要读假的经。那么第二方面呢,就是只有读经,其他的是附带的,甚至其它的都可以暂时放下。这样叫老实,老老实实。”(当然,更有论者指出,这里有很大的利益链。)

这种读经,用于业余爱好、个人修养自无不可。但让今日之幼儿,只以熟读传统经典做立身之计,恐怕太不妥当了。

今天社会没有了科举考试,只读经,只知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一个人何以谋生?

今日的中学教育,乃至大学教育,当然有其问题。但平心而论,中学课程涉及的学科,语文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乃至英语等等,均属今日社会正常生活的个体当知之事。

抛开这些不学,纯以“三百千”、《四书五经》等填塞一个人的头脑,荒诞迂腐,莫此为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国学   莫此为甚   国将不国   孔子   蹊径   风潮   传统文化   老实   古典   家长   传统   思想   今日   社会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