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早期战略

一、第一次转型:起步期,农村包围城市。

华为在初创期,遵循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战略。众所周知,华为一直是一个强销售驱动,或者说是由市场驱动经营的公司。它始终强调的是,一定要做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永远以市场需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牵引公司的研发方向。

所以,尽管华为在成立初期也卖过很多产品,包括代理交换机业务等等,并因此而赚到了公司的第一桶金。但是自这个时候起,华为就积极地进行了研发,从一些小型交换机开始,慢慢的进入到中型、大型交换机领域。

而之所以要从农村做起,这也是当时的环境因素决定的。因为,在华为初涉通讯领域的时候,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富士通等国际巨头几乎垄断了整个通讯市场。同时,任何一个产品从研发到占领市场,都会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包括产品的稳定性,一定是经过很多的实验,包括线网实验、产品验证等等环节,才会得到很好的证明。因此,站在客户的角度,那时,一些追求产品稳定性和品牌公信力的企业也不敢轻易使用一家小公司所研发出来的交换机。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弱小的华为只能从农村市场切入。

但是,华为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重视服务,重视客户的感受。因此,任何一款产品在开发出来之后,首先要得到客户反馈,并据此进行不断地完善与调整。在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中,华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控制点就是服务。也正因为如此,华为从农村市场逐渐向城市市场拓展的脚步也十分迅速,在几年之内就占有了非常高的城市通讯市场份额。

二、第二次转型:国际化及全球化

华为在1998年左右,启动了第二次战略转型,即差异化的全球竞争战略。国际化战略的形成,是基于这样几个重要的因素:

1、天花板效应。当时,华为的产品,尤其是交换机产品在国内已经占据了主导的地位,整个行业的国内市场也已经趋于饱和。因此,依托这个产品实现快速增长的天花板已经出现,必须形成新的突破。这时,海外市场就成为了最佳的选择;

2、成熟的产品体系。因为华为的交换机产品经过了国内市场的检验和锤炼,已经非常成熟了,可以直接拿到海外进行销售;

3、优秀的人才储备。在国内,无论是在客户层面、服务层面还是在产品层面,在共同面对市场的过程当中,一大批优秀的干部已经被培训和训练了出来。当时,我们创造了“铁三角”模式,包括客户经理、解决方案经理、交付专家以及HR经理等等人才,完全可以直接走到海外去进行市场的拓展、销售以及产品的服务和维护。

4、管理体系的提升。不论是在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策略当中,还是在整个国际化的进程中,华为引入了很多的咨询公司,包括从IBM引进了IPDISC等流程。在1995年前后,华为邀请了华夏基石的彭剑锋等六位人大教授为其提炼出《华为基本法》等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对当时公司思想的统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管理咨询公司的引入,包括华为自身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使得华为的管理系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华为   战略   国内市场   交换机   层面   包围   需求   农村   海外   客户   通讯   城市   时尚   市场   产品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