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终身学习”的人,分分钟会被时代甩的更远

疫情,洪水,经济动荡等各种不安充斥着这个“魔幻元年”,但不管你过的好不好,放完十一小长假,距离2021就只有不到100天了。
很多人受到社会群体的影响,失去了判断能力,变得盲从:“今年大家都差不多,得过且过吧”。殊不知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即便是在特殊时期,也只能别人被甩得更远。


不懂“终身学习”的人,分分钟会被时代甩的更远


“大环境的恶劣”不应该成为我们“止步不前”的借口,总有一些“长期主义”的坚持者等来了与“时机”的完美碰撞:
“流量小花”横行的娱乐圈里,一群早已淡出群众视线的30+、40+的姐姐们“实力出圈”,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
而非刚需行业持续下行的时期,蛰伏了七年的喜茶,从一家门店开到了225家,于今年3月份完成了第四轮融资,品牌估值160亿。
什么是长期主义?
那些无视暂时的障碍,能长期、持续坚守目标的价值观和行为。


不懂“终身学习”的人,分分钟会被时代甩的更远


在仍然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当前,“长期主义”的坚持显得尤为重要。

何帆老师也说过:“用个人的长期主义来对抗不确定性。”


我们普通人如何才能坚持“长期主义”,不在恶劣的大环境下迷失自己呢?
——终身学习

不懂“终身学习”的人,分分钟会被时代甩的更远

驻足在图书馆的老人


“终身学习”不仅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帮助我们解决成长路上出现的问题,更能让我们跨越所有障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既然如此,那什么才是正确的学习姿势呢?

一、终身学习——具备成长型思维

《终身学习》一书曾提到过:“决定成败的不是能力,而是你的思维模式”。


有些人认为资质和能力是难以改变的,尤其是一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上班族,即便工作时兢兢业业,也常常担心随时可能丢了饭碗。但即便这样,他们也认为自己没办法再“改变”了,甚至还会找很多借口和托辞。
终身学习,首先就突破这种保守的思维方式
“人是可以通过学习改变,失败和挫折只能让人更强大,相信天赋,但更信奉努力。”这种“成长型思维”才是正确学习的开始。
得到CEO脱不花曾说过一个听众的故事:


不懂“终身学习”的人,分分钟会被时代甩的更远

吕铁马


他叫吕铁马,现年已经快70岁了,考过公务员、下过海,现已退休。
但在60岁那年,他决定要去学法律。
于是次年就开始自学备考……终于,在第七次考试时,拿到了执业律师证。
他如愿做了一名实习律师,而他的同事,都不过二十五、六,还受过高等教育。
以他的年龄,很难收到诉讼代理,
但他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离婚诉讼律师,而且他还非常有信心的说可以再干几年。
脱不花问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决定?
他说,想给子孙做个榜样: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尊重。
一个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让我们“大跌眼镜”,看到了一个用“成长型思维”突破自己的终身学习者应该有的样子。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说过,改变也许艰难,却从未有人说过不值得。


二、终身学习——注重底层逻辑
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很重要;
学习也一样需要正确的底层逻辑做地基,否则,知识大厦越高反而越危险。
何为底层逻辑?
推动事物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或者说它的发生给人性带来的最真实的感触

比如,
我们成年人的“友情”总是很有“目的性”:
更愿意结交那些愿意浪费时间听自己瞎扯淡的、或者对个人成长、事业有所帮助的。
这些“目的”,就是我们建立人际关系时“潜藏”在心里的“底层逻辑”,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于承认;
而校园友情之所以纯粹,就是因为它的“底层逻辑”很简单:只要聊得来,就是小伙伴。


“底层逻辑”不止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在商业领域内也同样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的“微信”,在“诞生”的第一年就有了1亿用户,第二年增加到3亿……如今,大概是每部手机的标配了。
作为社交软件,它的底层逻辑便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开发的内容也无一不围绕“连接”展开,连开屏画面也没有和“连接”无关的广告,不论是在年龄和使用场景范围,它都能最大范围的网罗那些只需要“连接”的目标客户。
而同类产品QQ,增加了形象、皮肤、等级、会员等周边程序,因此也流失了很多相对成熟和需要商务使用的客户。
所以,学习要注重对“底层逻辑”的思考,思考的越透彻,我们的行为活动也会自然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能为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引导我们在未来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三、终身学习——多维度的学习
我们受到的教育一直都重视“术业有专攻”。
在纪录片《寿司之神》里,小野二郎一辈子只做“捏寿司”这一件事,终于做到了“神”的级别,而学徒的培养也极为苛刻…… 片子在豆瓣上8.7的高分,恐怕也是大众对这一观点普通认同的有力证据。
但时至今日,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吗?
过去,信息的传播有限,学习一个技能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
而现在,渠道的多元化,让获取知识的成本更低,同行业的竞争者将来只会更多,成为单个领域内的领先者会越来越难,只有“多维度”的发展,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不懂“终身学习”的人,分分钟会被时代甩的更远


“多维度”并不限于技能和知识,也包括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一书中,甚至把多维度发展称为“
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
李笑来在新东方担任英语老师时,虽然他的发音、词汇量、专业都不是第一,甚至还被“颜值”拉低了平均值,但他会用统筹方法帮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用心理学帮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因此,常年被学生评为第一。
每个人本身都是“多维度”的,只是因为“短板”而被忽视了,一个人也可以选择在某单个领域上死磕到底,但这绝非最好的策略,因为我们都知道有个词叫“千年老二”。


不懂“终身学习”的人,分分钟会被时代甩的更远


提起“多维度”发展的成功案例,也不得不说乔布斯和他的“苹果”。
从性能上来讲,能与之媲美的手机并非没有,但具有艺术属性的就只有“苹果”了。
乔布斯的艺术灵感来源于对人文学科的喜爱。
他对苹果最初的设想来自于对地产开发商的房屋设计的欣赏:整洁、价廉、优质的现代之家。设计第一台MAC电脑时就有所尝试,而最终在IPOD上实现了;
也因为受到机械师父亲的影响,他对经典车型的外形轮廓极为感兴趣,保时捷和奔驰汽车柔和的线条,和细节的处理,也成为了他要在MAC电脑上实现的目标。
乔布斯把艺术和科学融合,成就了今天的“苹果”。因此,在很多人眼里,没有乔布斯的“苹果”没有“灵魂”,并不是没有道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天对谁都没有偏爱,
即便是大环境低迷的时期,“机会仍然是留给时刻准备着的人”,
那些总是“得过且过”的人,很难过好这一生。


只有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并且用成长型的思维,从底层逻辑开始,多维度的学习,
才可能“识得机遇”并碰撞出火花。


那到底该如何应对“外界因素”对我们的影响?
借用建筑作品遍布全球的贝聿铭老先生的一句话:“我一直都在沉浸在解决问题当中。”
所以,不论在什么时候,终身学习、终身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术业   多维   铁马   得过且过   地基   寿司   底层   逻辑   思维   时期   正确   主义   苹果   目标   能力   时代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