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母亲是条河

散文:母亲是条河

散文:母亲是条河

文:朱慧娟

  五年前的那个秋风萧瑟的日子,妈妈由于心脏病突发,撒手人寰,永远地离开了她挚爱的亲人,从此我们兄妹几个再无母可依。至今想来还是肝肠寸断,热泪肆流,每逢心痛难忍之际,我都会跑到河边呆上半天,看着那清澈的河水潺潺流过,仿佛是妈妈陪在我的心里也会变得平静、亲切和踏实。

  回忆前尘往事,我越来越感觉妈妈和河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她的安静和温柔像极了潺潺而又默默流淌的河,但是最像的东西似乎又不止这些。

  这也许和姥姥门前的那条河有关吧。其实那根本就算不上河,就是山水冲出来的一条小溪沟,宽宽的,浅浅的,人在上面走,就听得清澈见底的溪水在石头中间奔走跳跃,,叮咚作响。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在几块大石头上泼水嬉闹。

  姥姥在一边洗衣服,唯恐我摔着,拉着我在一块大石头坐下,乖乖,小心点小心点!那可是你妈垫的石头。

散文:母亲是条河

散文:母亲是条河

  “你妈”两个字拖得又长又重,赞许之情那是写在脸上的。

  姥姥和外爷似乎对母亲特别疼爱,甚至是偏爱。只要是我一去,姥姥就拉着我旁敲侧击的问我她的事儿,事无巨细的,似乎只要是有关于对她的一切都很感兴趣,又隐隐有些担心。外公却也在一边竖起耳朵听,表面装作不在意,还说姥姥,你看你,问这问那,瞎操心,咱闺女走到哪儿不放心?

  姥姥嘴一撇,又不是闺女出嫁的时候,你一个大老爷们哭得稀里哗啦的,不吃不喝的时候了?

  外爷有些尴尬,我那不是怕闺女性子软,到婆家受气吗?毕竟是自己的一块热肉到了别人家,舍不得呀!

  看着外爷那落寞伤感的眼神,姥姥也深深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咱这个丫头是可人疼,能干性子还柔和,除了孝顺爹娘,心里谁都有。对了,说着指了指河中间的几块石头说,那就是你妈怕人不好过河,从山上扛下来的。

  也别怪他们担心,母亲的脾气实在温柔,从来不笑不说话,无论什么事,她都是咋说咋好,没见她生过气,也从来没有和谁吵过架,就是连脸都没有红过,左邻右舍都说她是个出了名的好脾气。再加上听说奶奶一家都是出了名的暴脾气,姥姥他们都替母亲捏了一把汗,这样的脾气在婆家注定受气。

  可奇怪的是妈妈不但没受气,反而活成了是我们家的主心骨。在村子里有极好的人缘,乡亲们大事小情都找他来商量。以至于她走之后村子里的老老少少人都来送殡,哭的那叫一个伤心,都说母亲心善,哭老天不长眼。的确,母亲的心善是有目共睹的,谁家有点难处她都是尽力帮忙,即便是家里正在做饭,也会把烧着的煤球到给左邻右舍,小姨的婆家侄子自小父母离婚,都是在我们家长大,她老说没娘的孩子可怜,对待他比对我们还好,吃的穿的都是紧着他。即便是门口有要饭的,母亲从来不像别人那样丢两块红薯干了事,而是把馒头热一下,倒碗热水,碰上天冷还把家里的衣服送给他们。

  小时候的我们对她这种近乎泛爱精神和偏心很是不解,老是抱怨她胳膊肘子对外拐,质问她那怎么不见别人对她一样好?可她总笑笑说,人活在世上,都不容易,得想着点别人。

  见我们似懂非懂,妈妈也会指着门前的小河打比方,你看没有在河水,哪来两岸的花花草草?你说河水图过什么?可就是有了这,河水不是更好看更稳固吗?人哪,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也是多年后才理解妈妈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家干活没有人手,一道到农忙左邻右舍都会热心来帮忙;我们兄妹几个上学,是乡亲们拼凑了学费;妈妈走后,我们再回家,左邻右舍都拉着我们嘘寒问暖,非要让去他们家吃饭;我们几个享受着被爱,也学会了去爱别人,有责任有担当,家庭幸福美满。这才是妈妈留给我们的财富呀,这才是最深沉的爱。

  但是母亲也不是没有脾气,只不过发脾气到时很特别的。爸爸脾气不好,动辄发火,可就是没见他们两个人吵过架。连一向强势的奶奶都说,怪了这个儿媳妇愣是有本事,楞把问这个三造毛(方言,脾气特别暴躁厉害)的儿子给管得服服帖帖。

散文:母亲是条河

散文:母亲是条河

  我也是后来才明白里面的窍门。三奶奶家的小风姑姑自幼受宠,脾气骄纵,婚后两个人吵吵闹闹,气得三奶奶直抹眼泪。母亲看不下去,那天洗衣服小河问她,小风,你看着水和石头那个厉害?

  小风姑姑手一指当然是石头,它多硬。

  母亲摇摇头,水虽然软,见了石头绕着走,但是时间一长把石头冲刷的没了棱角,变得圆圆的,女人,就得像这水一样,柔和点,关心他点,时间长了还能不听你的。

  小风姑姑一肚子怨气,他那个臭脾气,三句话不要就冒火,谁受得了?

  妈妈说,还能比你大哥厉害?我告诉你,他发火的时候你别理他,千万不要硬犟着,等事情过去了再算帐。

  这时候我才想起来每次父亲发火的时候,母亲从来不声不响,该干什么干什么,父亲发一会火,没有人搭腔也就偃旗息鼓了,用他的话说就是,你再杨帆,你妈妈就是不开船,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有气你都不知道该跟谁出。你千万不要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等到父亲这边的火发完了,母亲这边的才开始扯帆开船呢,从头至尾一桩桩一件件,开始和父亲理论,母亲的口才那可是相当了得,弄得父亲心服口服,时间长了也没了脾气。

  长大点读到《老子》我才明白,这不就是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吗?我真是不知道,文化程度不高的母亲是在怎样无师自通,从这些自然朴素的自然现象的懂得这些深刻的道理,其实母亲才是这具有大智慧的。

  都说智者爱水,谁都没有想到一向温柔的母亲会因为一条河犯起了牛脾气,谁劝都不听,但是她那次逐河而居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我们兄妹几个,我们也是后来才明白她的苦心。本来我们一家和二奶奶、三奶奶居住在村子里的祖屋里,整天一群孩子孩子追逐嬉闹,爬树、撵鸡打钩,闹腾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左邻右舍喊我们“游击队”。

  眼见着我们越来越不着家,在数次劝说无果之后,母亲的眉头却皱的越来越紧,嘴里老是念叨着搬家。

  有一天妈妈对奶奶和父亲说猜想买大队的仓库,当时全家人都不同意。首先这是生产队解散是几户共同分得,大家都嫌破旧,位置还偏,平时连个人都没有,作价又不便宜,搁置了好几年都没有人要。奶奶觉得不可思议,放着祖上传下来的好屋,还得求人去那个撂棍子打不捉人的地方?再说,家里人多热闹,连孩子都不用看了。为此奶奶为此还和妈妈闹了一段时间的别扭,但是这一次一向咋说咋好的妈妈怎劝都不听,一意孤行地开始了自己的购房大业。父亲虽然知道是妈妈是为了我们静下心来学习,倒也没有明确反对,只是担忧自己一个月十几块钱的工资,拿什么买五六百块钱的房子?

  母亲倒是不含糊,走动家串西家,谈买房子,签合同,借钱,跑到信用社贷款,楞把房子买下来了。这在当时还没有性贷款买房的七十年代末,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后来愣是让一村人看呆了眼睛。有说妈妈真是有勇气,也有说都说妈妈是花冤枉钱。无论别人怎么说,母亲就是一句,我就是看上了眼前这条河。

  但很快,村里人就扭转了态度.在看到门前小桥流水,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生活方便,, 夏天凉风习习,不要说洗衣服,就是鸡鸭鹅都长得油光水滑的,再看看看到我们家兄妹几个安心下来读书,学习进步,都说我妈有眼光。特别奶奶是看到老院子里因为叔叔们娶妻生子,矛盾越发突出,经常是吵得不可开交,特别是对面的邻居彩铃婶子,因为风疯病发作追打三叔家的孩子,弄得我堂弟遍体鳞伤。奶奶看完后半天没有回过神来,回来捂着胸口庆幸,还好还好,幸亏听你妈的是搬出来了,要不然……

散文:母亲是条河

散文:母亲是条河

  妈妈却好像早就料到有这种局面似的,很淡定,说,这算啥,以后只会越挠越凶。

  奶奶不解,为啥?

  树大分叉,河大分流,孩子也得分家另过,这是一辈辈传下来的。眼见得几个堂兄弟都长大了,娶妻生子生气闹意见的还少的了?更别说还是大家子住在一起。

  那彩铃呢,你也早知道?

  她娘家本来就有精神病的根儿,婆婆男人还这么不管不顾欺侮她,不疯才?搬出来前两年我就举得她说话有点前言不搭后语的,早晚出事。

  那你当时怎么就没有讲给我听?不然我咋也不会那么拦你。

  那只是一个势头,就给那水一样,不到下几场雨,河沟能满吗?提前说出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传到别人耳朵里以后咋处?再说我当时最主要觉得这儿安静,孩子上学能静下心。

  奶奶由衷点头,这倒是真的,老院儿的几个孩子就知道疯玩,哪有一个成绩好的?

  我这才真正理解妈妈的苦心,原来,所谓的爱子之深莫过于为之计远,。

  人都说,娘爱儿向长江水,儿爱娘就像扁担长.从小到大,母亲就像一条宽广的河流,静静,默默地哺育着我们,,包容着我们,爱护着我们。等到我们成家立业,生了孩子,每一次回来,他们都像过年的孩子,忙前忙后,却从来不提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直到有一次,姐姐带着孩子来了,母亲就忙不迭地去给孩子洗尿布。去了好大一会还没见回来,就听见门前“扑通”一声,跑一看妈妈正在河里挣扎,七手八脚八她救上来,只见她嘴唇冻得发紫,浑身缩成一团瑟瑟发抖,要知道那可是寒冬腊月的河水呀,冰寒彻骨。要送她去医院,它却说啥也不去,这是我们才知道妈妈早就有血压高,动辄头晕,,刚才洗衣服就头一晕,就掉到了河里。

  拗不过她,姐姐说去先给她熬点姜汤,妈妈赶紧拉住她让先做午饭,我没事,咋也不能为我叫一家人饿肚子。我当时眼泪就下来了,有愧悔,有感激,更多的是一种心酸。

  我可怜的妈妈呀,您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早起晚睡,勤扒苦做,心里装的都是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却唯独没有你自己。我们被你无处不在的爱包围,就像门前这河里的小鱼,游弋在河水的怀抱里,却从来没有意识到有一天会失去这一切,也没有想到失去她会有多痛苦。

  母亲,自你走以后,出门在外,再也没有人嘘寒问暖;回到家之后,再也没有您在门口张望等待;推开门,习惯性的喊一声“妈”,却突然想起来您已不在,顿时哽咽着泪如雨下,更也在才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撕心裂肺的痛苦,

  母亲,门前的河边再也看不到您洗涮的身影,闻不到您在河里种出来莲花香,也再听不到您指着河打比方,对我们谆谆教导的声音。只有河水依然潺潺流淌,流淌在我的心里,在我的梦里,在我的生命里。

  作者简介:朱慧娟,笔名:柳桐,女,安徽萧县人, 2009年毕业于江苏徐州师范大学, 文学硕士,现为高中教师,爱好文学,徐州作家协会作家培训班毕业,,2006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母亲   婆家   受气   左邻右舍   河里   姥姥   兄妹   河水   散文   门前   奶奶   脾气   石头   父亲   妈妈   孩子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