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毕业四十载,重逢恰少年

散文:毕业四十载,重逢恰少年

前排:吴素馨老师、刘梦臣师傅 后排左一为作者

文:杨晓光

大家现在人手一部手机,通过微信群联络信息,交流感情,非常方便,像我这样没加微信不入群的各色人,已然寥若晨星。或许在同学群没有见到我冒泡的蛛丝马迹,或许后来想到了我没有微信的缘故,于是热心的少伟在晚上十点多钟打来电话,问我明天的同学聚会,有无参加意向。

事实上,继生、少伟、郝辉等热心同学,早在去年春节就曾提议,在我们自秦皇岛技校毕业4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组织一次同学聚会,庆贺我们在各自的人生主场,已经或即将迎来退休那一天,张开怀抱迎接人生第二个春天。并约定邀请班主任吴老师、主教实习课的刘师傅一同前往,与79-6班的同学们欢聚一堂,同回首,共畅想。

然而天不遂人愿,由于新冠疫情的骤然爆发,同学聚会计划被拍在沙滩上,搁浅了。经过许久的等待和漫长的“筹划”,特别令人期待的同学聚会,终于平安落地。

我们这些即将相见的同学,在毕业20年同学聚会后,每当遇到某位同学的孩子结婚、家里老人过世等特殊场合,都曾分别见过面。2014年刘勇以“驴友”身份,组织过一次小范围的同学聚会。刘师傅也曾应邀前往,在人民广场附近的一家小酒楼,我与这位来自家乡的师傅久别重逢。当时一同前往的还有在秦港职校任职的刘化祥同学。而如今,这位刘同学已化为令人扼腕西望的那一抹祥云。

9月4日(周六)早上八时许,少伟接上王向红、李晓燕、杨晓光(本文作者),驱车前往本次聚会地点——北港镇东连峪村农家院。这个农家院,如今是由刘勇等人经管的“驴友俱乐部”,俗称蓝房子。在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属于离着秦皇岛主城区不算太远的“诗意远方”。

由于我们的到来,这所农家院一改往日的岑寂,由一个孤芳自赏的艺术院落,陡然一变而成温馨之家。负责筹备这次活动的同学,事前准备功课做得够足。承蒙“院主”刘勇一力操持,各项食材提前采购到位。炭烤羊排,正被他驾轻就熟地穿钎子、架炭火。剁椒鱼头,李玉红正在像模像样刮哧没有鳞的鱼头。陆续到来的同学,无一例外,都顺利成章地成了这个家的主人,加入到大家庭的家务劳动行列。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时聚会,窥见平日里的生活积累。同学们个个出手不凡,足见都是幸福家庭的创造者,和谐家庭的奉献者,平时将家务活一手包揽,没一个在家里当甩手掌柜的。洒扫庭除的活,擦拭桌椅、摆放碗筷的活,白案、红案以及下厨“做一桌好饭”的活,还有摆放果盘招待“来宾”的活,都有人在那里有条不紊地忙活。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马世华的精湛厨艺,刀工的恰到好处,烹饪的恰到火候,特别是身着洁白礼服在灶前操练而油星不染的大厨风范,无出其右。

我与吴老师这次相见,中间相隔了20年的时光。这20年,完全可以说相隔了一代人的成长。老师年长于我们五六岁的年龄,如今已是六十开外的人。连峪之行依然自驾前往,真可谓宝刀不老。作为班主任带我们这个班级,她那时也不过20岁出头的光景,正当青春芳华。可是当年的老师,已经历过上山下乡,住过农村知青点,吃过苦受过累见过世面。带了包括我们这届学生在内的两届学员,之后便调出技校,到市史志办从事全新领域的工作。

吴老师与阔别已久的学生相见,十分感动,也颇多感慨。她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对我们当年的班级往事如数家珍,对每位同学当年性格特征了如指掌,对当年全班32名学生的姓名了然于心,这次到场同学的名字,她竟能第一时间脱口而出。老师一一点名,参加这次聚会的男同学包括:郭少伟、刘继生、刘勇、李玉红、王志宽、杨晓光(本文作者);女同学有:高玉凤、马世华、董艳霞、秦秀华、冯斌、郝辉、兰民、李晓燕、张秀敏、王佩英、王向红。

席间气氛热烈。忆及当年,大家纷纷打开了话匣子。当年的趣闻、笑话一一“揭秘”。“好学生”王志宽,曾经把足球踢到了电线上,造成连电跳闸,他自己也吓得不轻。刘勇起外号形神兼备,形形色色的“王冠”,无论冒仙气、冒灵气,还是冒傻气,都由他一手点化。“老墨”怒踹兰民的自行车,莽撞出脚的结果是自己摔进了沟里,足见害人之心不可有。老师给“小迷糊”做思想工作,反被“小迷糊”给说得心服口服,足见这位同学具有当好法官的潜质。“队长”在班级联欢会上唱皮影唱上了瘾,只好被主持人当场叫停。杨晓光在联欢会上朗诵原创诗歌《保险丝》,现场效果暂且放下,选这么没有诗意的题材写诗,还真有一股初出茅庐不畏虎的蛮力和冲劲儿。

发生在女同学间的奇闻趣事,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城市家庭有女初长成,十足的公主范儿。一位女同学拿着铃铛交给老师,别误会,那可不是送给老师的礼物,而是让老师给她看管好别丢了。劳动课组织女生拔草,老师率先垂范干在前,全班女生亭亭玉立排好队站在后,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老师一个人的拔草秀。冬天的女生宿舍没有风景,只有寒冷,人人拥衾而卧,翘首而待,脉脉含情地等着老师来给生炉子。

如今还是这些女生,却早已今非昔比。40载寒与暑,踏着轻快节拍走过阳光明媚的日子,咬紧牙关挺过了风雨兼程。她们勇敢地走向大社会,步入小家庭。经历了职场的风沙,饱受生活的磨练,品尝到命运赐予的苦涩与甘美。如今她们已为人妻为人母、为人祖母外祖母。回首过往云淡风轻,不改当初的端庄秀丽,其娴熟的厨房料理、居家料理,令人刮目相看。可见社会是没有围墙的大学,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斯言善哉。

少年不识愁滋味,在青涩懵懂的年龄,我们也不懂爱情。79-6班这个青春洋溢的阳光团队,不乏俊男,更是靓女如云,遗憾的是那个拿着爱神之箭的小男孩,一时竟然跑野了,跑丢了。我们不乏成就事业之人,却没有成就爱情的一对。所以特别要将迟到的祝福送给少伟和郝辉,这是必须的。我们相信并祝福他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半生夫妻路,畅享夕阳红。

在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将老师和师傅奉为座上宾,师生相聚共话当年。同学毕业40年,是走向社会大熔炉的40年,也是酿造生活这杯酒的40年,更是自我成长、成熟和成就的40年。如今陆续退休,逐步回归家庭。我们乐观进取的精神没有变,热爱生活的态度没有变。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聚会组织者用心独到,将这次非同寻常的同学聚会办到大雅。没有职场升迁的炫耀,没有家庭孩子的攀比。大家在一起只是忆往昔叙旧情。自己动手,烹饪菜肴,展示厨艺,厉行节约。同学约定,主动AA制,来者平等,无炫富显摆。整个聚会过程,让每个人都心情舒畅,整场聚会圆满成功。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鱼头   技校   会上   女同学   班级   师傅   散文   当年   本文   成就   聚会   同学   少年   老师   女生   家庭   作者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