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我的丝瓜情结

乡情散文:我的丝瓜情结

乡情散文:我的丝瓜情结

文:刘梅仙

  “寂寥篱户入泉声,不见山容亦自清。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在日常菜蔬中,我最偏爱的是丝瓜。

  小时候,每到清明时节,爷爷总会将二三株冒出三四片叶子的丝瓜秧,从别处移来,栽在老房子西边窗户旁的空地上。过了一段时间,丝瓜秧渐渐放藤,慢慢长出晶莹剔透的长触须。爷爷就会找来几根竹杆,依在它旁边,搭成一个小棚,再用长一点的竹竿斜依在房子的山墙上,正好把西晒的房间窗户给掩了起来。进入初夏,细长的丝瓜触须,像一个个攀岩高手,缠绕在竹竿上,趁!趁!趁!背负着主茎,一个劲地往上窜。一二个月后,上得顶棚又分成五六个叉,每个枝头各自沿着竹竿向前爬伸,叶片跟着枝头的前行而左右随从。每个叶柄处又生出一根花梗,上面盛开出成人掌心大小、如小花伞般的黄花。一个原本呆板干瘪的竹架,顿时有了几分灵动和趣味。调皮的瓜藤顺着支架扶摇直上,又肥又绿的叶子,爬在灰色的墙上,给单调的水泥墙面,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给窗户安装了一道绿意盎然的屏障,清凉了整个夏季!

乡情散文:我的丝瓜情结

乡情散文:我的丝瓜情结

  走进叶蔓纠缠的架下,密深深的叶子像片片枫叶,叶心透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摸上去有点麻麻的感觉。有的黄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像少女的麻花辫一样,一个个垂了下来,直抵额头、眼皮,饱满滚圆的瓜身,是碧青色,表皮上鼓起一条条脉络。最长的瓜足有一米,重量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勾勾地悬垂在空中,如风铃般随风摇摆。

  我家饭桌上常见一道美食,就是丝瓜蛋汤。把丝瓜削皮后洗净,切成滚刀块,放入淋了油的热锅中,翻炒片刻后,加入适量清水,撒上盐,烧开后,倒入搅拌均匀的鸡蛋液,烧沸后出锅,绿中带黄,即好看又下饭,十分美味。

  丝瓜全身都是宝,《本草纲目》中记载,丝瓜主治:痘疮不快、风热肋肿、手足冻疮、血崩、乳汁不通、小肠气痛、腰痛、喉闭肿痛、化痰止咳、刀疮等。

  其实,丝瓜不但可以做菜、入药、老了以后,里面的网状纤维丝瓜络洗刷灶具及家具,是非常好用的。

  苏轼曾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每当看到丝瓜在秋风中摇曳,就会想起故乡的那扇窗,那道绿色的风景线,想起那段吃丝瓜的往事,心中的乡愁啊,就无处安放。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丝瓜   乡情   浮起   本草纲目   痘疮   情结   乡土文学   黄花   长出   触须   竹竿   乡愁   枝头   窗户   散文   叶子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