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窑瓦都”窑廊散记(三):窑廊的桥

文:吴建昌

早先窑廊主要河东河西两条街,一条市河穿越南北两端,三座石桥连通东西两街。这三座石桥就是北面的踏扁桥,中间的永星桥,南面的楠木桥。三桥均为平板石桥,不是拱圈石拱桥。窑廊除了连接河东河西的这三座平板石桥外,镇子的周围还有四座保存完好的单孔石拱桥。这四座单孔石拱桥虽然没有西塘环秀桥、卧龙桥、送子来凤桥那么有名气,但在窑廊现存的古桥中也是蛮有特色的。这四座桥分别叫关皇桥、晋贤桥、环北桥和澜翠桥。这次主要是再次去看看这几座桥。

那天下午,我是开车去窑廊的。按照自以为最佳的游览线路,我开车先来到干窑村(原亭耀村)的吕厍浜,因为吕厍浜就在平黎公路的东面,开车可以直达。我几个老表们家就在吕厍浜。我将车子停在了表哥家门前的场地上后,就沿着吕厍浜小河东岸径直朝晋贤桥方向走去。晋贤桥就在吕厍浜的东南角上,桥南叫钱家埭。记得二姨二姨夫在世时,逢年过节,我们都会到二姨家做客。先到窑廊,再从小窑港到钱家埭,走过晋贤桥,到吕厍浜二姨家了。不过当时不叫晋贤桥,而叫亭子桥的。晋贤桥是近几年为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而从桥身上发现“晋贤桥”之名后重新正名的。

“千窑瓦都”窑廊散记(三):窑廊的桥

晋贤桥

晋贤桥南北向跨亭桥港,单孔石拱桥。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明万历元年(1573)建,清乾隆三十年(1765)重建。整桥以青石和花岗岩混砌,桥额刻“晋贤桥”,款识难辩。拱圈以花岗岩,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券眉为全青石。条石实体护栏,顶部护栏凿成望柱与吴王靠连体的整石结构。桥心石为旋水纹。南北各有台阶34级。桥全长28米,宽4.6米,桥面宽3.4米。据说原桥顶有亭,我们小时候到二姨家去时已经没有亭子了,故俗称“亭子桥”。2010年6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重作修缮。

晋贤桥占地133平方米,为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跨亭桥港,桥长27米,桥面宽3.5米,桥堍宽4.9米,矢高8米。拱圈纵联并节分列砌置,桥面为整体石料凿成连体美人靠及望柱,刻有蝙蝠、莲花纹,南北各有34级台阶。为窑廊年代较久远的古桥,也是县境内最高的石拱桥,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

望去桥孔的东西两面各有一副对联。东面的是:百步成梁近接晚泾烟月;一虹跨水遥迎魏里风光。西面的是:施与德厚麟趾呈祥,不巧下句被树叶所遮无法看到。憾事一件。

走过晋贤桥,继续往南走。在晚稻田的田塍上朝南走了几百米左右,一座小小的石桥映入眼帘,它位于原亭耀村的蒋家埭南面,建在小窑港河上,它就是“关皇桥”。小窑港河原先是西连窑廊市河,东通向伍子塘。记得我们读高中时人们叫它“平桥”的,因为它虽为拱桥,但桥身很低,桥面平坦。它的东南面现在是一大片工厂园区,北面则是大片的农田。桥南北两岸的杂草杂树已被清理的干干净净,关皇桥在下午的阳光下、在稻田间就像一个村姑,未施粉黛,自有一种自然美感。

关皇桥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加券眉。青石、花岗石混砌,石色较杂。桥柱、天盘石、桥耳各一对,式样不一,无桥联和饰纹。拱券版上有花碑,格式与晋贤桥大至相同。拱顶龙门石有三块组合成,中心浮雕有鲤鱼、卷浪、如意、水纹、莲心等,雕刻较精致。南北两坡台阶各19级,无栏,桥心石无雕饰。

“千窑瓦都”窑廊散记(三):窑廊的桥

关皇桥

如今关皇桥已失去了它的原有的交通功能,但因为“关皇桥”三字跟窑廊的另一座石拱桥“北环桥”有某种关联,又因为是窑廊境内最平的石拱桥,所以也被修缮后保留着。

看完了“关皇桥”,我又重新折回往北走,重过晋贤桥,回到停车处。开车朝西穿过平黎公路进入干窑大道,再沿着善西公路朝北开到了三板桥头(黎明村村委所在地),找了个能停车子的地方,停好车子,朝东走过三板桥(也是窑廊较有名的石板桥,有名的戴家窑就在三板桥头),穿过居民房之间水泥道,就来到了位于三板桥东北面的北环桥。

北关桥(俗称北环桥)为单跨石拱桥,偏东南与西北走向,桥额石上“北关桥”三字清晰可见。猜想或许很久以前这里有一座关口,因为在窑廊的北首而称之为北关了。但也有人说与当地人崇拜武圣关公的习俗有关,因周围还有供奉关公的圣堂以及一座名为“关皇桥”的古桥,它们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千窑瓦都”窑廊散记(三):窑廊的桥

北环桥

据资料称:北环桥具体建造建造年代已无案可稽,《光绪重修嘉善县志》倒有记载的。现在人们见到的北环桥是1956年重建的。

北关桥桥座石上有两副桥联,其中一副为“南北方舟通万里,东西任輦乐千秋”,另外一副字迹模糊,只有“口口丹凤舞天中”依稀可辨。北关桥是中规中矩标准的单跨石拱桥,高大古朴漂亮的外形无论从那一个方向看,都能与周围环境及居民房舍巧妙结合,自成一体。

看完了北关桥,我沿着鹿形浜北岸朝西走去,穿过善西公路向西面的澜翠桥方向而去,去看看已几十年未到过的澜翠桥。我最后一次看澜翠桥是在一九八六年夏天,后来再也没有去看过。

澜翠桥位于窑廊黎明村(原新桥村)秦家汇自然村,在北关桥西约500米处,横跨在东西流向的急水港上,南北走向,单孔石拱桥。桥上有三处纪年,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鼎建,嘉庆七年重建,光绪三年又重建。整桥用金山石砌筑,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加券眉。桥全长26米,宽3.3米,桥面宽2.8米。拱圈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有条石栏板和4对望柱。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清康熙戊辰年(1688)建,嘉庆九年(1804)重修,光绪二年(1876)重建, 目前也是县级文保单位。

澜翠桥东西各有桥联一副。东联为:利济三生增福泽;博施千载仰仁囗。西联为:鲸波远泾通文水;虹影高飞射千墟。

“千窑瓦都”窑廊散记(三):窑廊的桥

澜翠桥

记得小时候我们到窑廊除走旱路外,就是摇船进窑廊的。我们村在窑廊的北面,摇船进窑廊要过的第一座石桥就是澜翠桥,船过澜翠桥,就算是到窑廊了,当时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澜翠桥南面的新桥、黎明当时是窑区,河道两岸窑墩林立,砖瓦堆积成山。“嘉善砖瓦厂”烧窑车间向北一直延伸到新桥头。其实真正进入窑廊街区的标志是进了踏遍桥才算的。我读高中时的“死党”有两个就住在澜翠桥旁边的,当时他们称自己是“街廊人”,而戏称我们是“乡下人”。澜翠桥的北面,传说当年有个很大的砖瓦厂,专门生产平瓦的,叫什么厂名不记得了。这一点我们不怀疑,当年在那个地方的河滩头随处可见成堆成堆的碎砖碎瓦。

看完了四座各有特色的单拱石拱桥,我开车又开车回到了窑廊镇上,沿着市河重新又去走了走踏遍桥、永星桥和楠木桥。

窑廊现存的石板桥有踏遍桥、永星桥、楠木桥、三板桥;另外还有原坐落于小窑港西端的后来被拆掉的醉翁桥。窑廊现存的单孔石拱桥就是上面介绍的四座。还有一座积德桥,在现在“龙庄讲寺”的北面,原窑廊供销社竹木部的南面,据说那也是一座单孔石拱桥石桥。不过积德桥倒塌的比较早,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窑廊工作时,它已经早就不在了,只留下了个桥名。还有一座单孔石拱桥这里也要说说的,那就是大概倒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乌桥。乌桥原本也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它横跨于乌桥港上,桥南是当时窑廊的米厂,又叫宝大厂(音),米厂存放砻糠的圆形房子如今还在,据说是受保护的老建筑物了。桥北是房管部门的建筑工场。它的东面与轮船码头隔河相望,当年天凝班轮船每天要穿桥而过的。乌桥头在老底子的窑廊是很响亮的一个地名。现在的乌桥是老乌桥倒塌后重建的。

好了关于窑廊的桥就讲到这里吧。

朋友,如果您有机会的话,要来窑廊看了沈家窑、戴家窑后,请你去看看这些石桥哦,我想你的收获一定比我还要大的。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嘉庆   拱圈   嘉善   光绪   板桥   拱券   石拱桥   桥面   楠木   县志   散记   亭子   青石   石桥   桥头   东西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