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窑瓦都”窑廊散记(四)——“让巷”与“钱氏船坞”

“千窑瓦都”窑廊散记(四)——“让巷”与“钱氏船坞”

钱氏船坞

文:吴建昌

窑廊的“让巷(土话音叫‘上行’)”很有名气,小时候就听说了。因为“让巷”有座大围墙,大围墙里面有座大粮仓,粮仓的前身是从前(清道光年间)嘉善首富钱仲樵的庄园,人称为“钱氏庄园”。围墙很高,围墙外只能见到墙里的屋顶。粮仓的南面的河湾里还有一个由花岗岩青砖黑瓦砌成的船棚(现在叫“钱氏船坞”)。我大约在1977年的下半年去看过一次。那时我在解放小学附设初中教书,附设初中老师中正好有一个老师家住在“让巷”。所以我们几个男老师就抽了一个没课的下午随那个老师去看了看所谓的“钱氏庄园”及“钱氏船坞”。但到时只看到一个朝南的大门与停靠船只的大石板河桥,河桥很宽,适宜于停靠买粮的船只,而“钱氏船坞”已经是破败不堪,摇摇欲坠了。总之,一切印象不深,感觉不过如此。

出乎意料,如今的“让巷”“钱氏船坞”是名声大振。“让巷”这个普普通通的自然村名里竟有藏着一个感人的传说故事;“钱氏船坞”据说是全国仅有的三处被列为文保单位的这样的一个同类型建筑,另外两处是金山船舫及苏州的余家湾船坞。作为一个窑廊人,一直寻思着有机会要再去“让巷”走走,去看看令窑廊人骄傲的“钱氏船坞”。

今天下午休息,吃过中饭,就跟妻子商量,下午没事,要么去看看“钱氏船坞”,作为一个窑廊人不去看一下已修缮一新的省级文保单位,总有点过意不去吧。妻子原先打工的超市已于前几几天关闭了,她是空闲在家。“好的,去作一次乡村游。”

说走就走。旅行杯里泡上绿茶一杯后,便下楼开车。车过炮台口,径直朝窑廊“让巷”而去。车到窑廊,拐弯朝西上了三仙路,三仙路尽头就是“让巷”了。为何如此“轻车熟路”,因为事先已向家住在窑廊月半湾的熟人做了一点功课。

车到“让巷”一座无名小水泥桥边,旁边有一块不大的水泥场地,地上划有小车停车标志线,心里一喜:想得周到。停好车子,开门下车却有点懵了。为何,毕竟是有四十几年未到过“让巷”了,尽管记忆里有“让巷”和“钱氏船坞”,但眼前那么多的崭新的乡村别墅则将留存的记忆驱赶得一干二净了。站在小河边,还分得清东西,就是不晓得钱氏船坞到底在小桥的东还是西了。四眼望去,视线里有好像没人可问,正在失望之际,小桥南的房子角边开出来了一辆电动车,心里一亮,便迎上前去,“师傅”一声叫,电动车就停在了我的脚边。“师傅,钱氏船棚朝那里走啊?”“哦,朝东转弯就到了”,“好的,谢谢哦!”我的话还没落地,电动车就朝我歉意地一笑开走了,似乎有急事。

“千窑瓦都”窑廊散记(四)——“让巷”与“钱氏船坞”

留存的钱氏庄园围墙

转身朝东,沿着小河河岸走了大约二十来米,一道青砖白灰的砌成的老墙映入眼帘,很是熟悉,对,就是那钱氏庄园的大围墙的残存。在朝前走了约十来米,一个偌大的半月形的河埠头出现在了眼前,河埠头的台阶伸向了河中,抬眼望去白墙青瓦的几座大平房的屋顶显眼地进入视线,这就是让巷粮食仓库了,心里猜想着。半月形河埠头的的尽头露出了一截飞檐,那是什么?正在纳闷之际,不远处传来了“你们是来看船棚的吗?”,循声望去,河埠头西边的有一幢漂亮的三层楼房,房子边有几棵树,那几棵树是橘子树,旁边有一对中年夫妇,,他们坐在矮凳上,在摘着毛豆,难怪当时没注意到。

“是啊”我答应道。“诺,那不是吗,”中年夫妇手指朝前一指,“露出屋檐的就是船棚,沿着河滩边走,朝前就到了。”“谢谢啦!”妻子谢过后,就先去看船坞了。我落后了,就跟那中年夫妇攀谈了起来。

“听口音,你们是本地人?”

“是的,不过离开窑廊好久了”

“第一次来‘’让巷?”

“不是,我年轻时来过,大概在一九七七年的下半年吧。”

“哦,难怪。‘’让巷变化很大呀。不过好在钱家船棚还在,让巷的粮仓的部分仓库还在。”

“是呀,难怪我一下子找不到了,”我回答道。

接着,中年夫妇很热情地边摘毛豆边向我介绍起他们家四周还保留着的旧建筑:那两间小房子是原村小学的旧教室,那红色平瓦的三间平房是当年知识青年住的房子,那大房子就是保留着的让巷粮库的房子,拿远处黑乎乎的旧墙就是钱家庄园的老围墙,那一个一个白的圆圆的石灰圆圈是原先写的标语的残迹,这是当年来这里粜公粮船停的河埠头,那最东面的就是钱仲樵家建造的“钱氏船坞”了……

中年夫妇的又跟我热情地介绍了“让巷”之名来历的传说。说是早先这里住着钱赵两家。后来钱赵两家为相邻的一条共有的弄堂闹了矛盾。当时钱家有个在京城做大官的伯父就回家劝说自家侄儿趁夜将自己家这边的界墙向里缩进了好几尺,赵家见后,受到感动,于是也照钱家一样,也将赵家的界墙向里缩了好几尺。这样原本非常狭窄的弄堂一下子变得宽敞了。钱、赵两家最终体现出来的“谦让”、“礼让”和“忍让”感动了村民。后来当地村民就将这条弄堂称为“让巷”,后来干脆将这个自然村也称为“让巷村”,将门前流过的河叫做“让巷港”了。

“千窑瓦都”窑廊散记(四)——“让巷”与“钱氏船坞”

摘毛豆的中年夫妇

辞别了中年夫妇,我满怀希冀地朝钱氏船坞走去。走了二十来米,一座已经修缮一新的古色古香的船鹏就矗立在眼前了,它就是“钱氏船坞”。

钱氏船坞位于干窑镇长生村让巷12号宅南,东面紧靠兴善公路。清道光年间由当地首富钱仲樵建造。来之前,我已看过资料:该船坞占地108平方米,坐东朝西,共四间,通面宽7米,进深13米,歇山顶,梁架结构为七架梁用二柱。南侧石柱立在水中支撑,再在上面砌砖,北侧石柱立在驳岸边上,驳岸用花岗石错缝砌置。东首第一间砌砖,供船工居住,西面三间供船停泊。有内河埠及八字河埠各一座。

“哐当”一声,身后的“让巷12号”的围墙铁门开了开来,院子里面走出来了一个中年男子,他见了我们,也是很热情地向我们说起了“钱氏庄园”及“钱氏船坞”的前世今生。他说道:钱氏船坞在嘉善是现存唯一的一座,在全省范围内也少见,它跟现在的一个金山船舫,还有苏州的余家湾船坞,是全国仅有的三处被列为文保单位的这样的一个同类型建筑。作为研究江南水乡船坞的实物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11年1月,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说的头头是道,仔细一打听,原来他也姓钱,是这里的“原住民”,所以对“钱氏船坞”是如此的熟悉。

“千窑瓦都”窑廊散记(四)——“让巷”与“钱氏船坞”

让巷粮仓及粮仓前的河埠头

“让巷”的感人传说,保留完好的古色古香的“钱氏船坞”、憨厚热情的中年夫妇、掌故熟悉的钱氏男子,让我深深地感到不虚此行:窑廊,不仅仅只有窑墩啊!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船坞   嘉善   平房   驳岸   埠头   砌砖   半月形   毛豆   粮仓   散记   弄堂   围墙   庄园   夫妇   中年   房子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