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工业端市场未来浅析(二)——集采将倒逼原研药在院外的繁荣

上次主要讨论了对于集采中标的成熟产品,不同的企业可能会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这虽然囊括了绝大多数的国内企业,但事实上往往只有少部分的大外企会选择加入到这场游戏。


至于为什么?可能是因为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掌握了相对大的主动权。对于深耕医药市场多年,并在渠道把控上有相当自信的原研药外企,至少就现阶段而言,即使主流的集采赛道被其他药企占领,他们的品牌效应仍然影响着临床的医生和患者。


而且,对于进入集采的仿制药,由于利润空间基本被压缩,很难再腾出更多的市场费用来打造自身品牌,所以集采反而形成天然的市场区隔——原研药成了“贵的好药”,集采中标药却是“便宜的次药”。


对于原研外企,与其“跳水式”降价为博带量采购入围,不如深耕院外市场,可能会是这类药企的策略。而这一策略,本身受有两方面的趋势影响:

(一)对于集采入围的厂家,很大可能会放弃对第二、三终端等院外市场的投入,缩减推广费用投入。这给原本在院外市场推广灵活性相对薄弱的原研药企,顺利实现仿制药替换创造了可能。

(二)随着DRGs、零差价、医药分离、分级诊疗等政策的推出,处方外流成为了未来的必然趋势,院外市场将成为未来5年的新增长点。


当然,我觉得原研药企也不至于真的傻到直接抛弃拽在手中那么久的公立院内市场。只要还牢牢把握着临床终端,就有太多的方式可以将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抢回来。目前的主流的模式无外乎几种:

1.院内自费药房。这类药房一般开设在医院内或医院旁边,和医院通常会有合作约定,如在处方引流方面给予技术或内部政策支持等,药房再将盈利的一部分以合规方式如物业租金、药事服务等方式返回给医院。以前找这种药房是相比较靠谱的,当然,现在由于空子钻多了,公立体系的自费药房也陆续被停掉了。

2.互联网远程医疗+线下社会药房。医生通过微医、好大夫等平台远程问诊,然后由特定的社会药房将药品配送到家。这个事情也是我现在在做的,很大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通道,虽然医保问题现在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但是如果药品本身确实是一个好药,那其实报不报医保也不是特别的重要了。

3.院边(外)药房。算是目前比较主流的方式,主要为适用于那些原来在某些医院销售不错而后遭到落标的药品,患者可以到药店购买,如果是医保目录的药品,患者还可以用医保卡支付,只是使用的是个人账户的资金。


当然还有很多其它模式,只是现在还并不是特别流行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外市   未来   可能会   市场   终端   医保   院内   药房   处方   外企   繁荣   患者   主流   药品   医药工业   方式   医院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