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中秋说文化

人们在感慨,中秋的节日味越来越淡了。你确定,以前的中秋节日味很浓吗?也有人感慨,中秋的文化意味越来越少了。你确定,以前的中秋文化意味很多吗?

我到懂事的时候,已经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个时候,村子里也是家家户户过中秋节,几乎没有人会遗忘中秋节。可是,当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呢?一般是买一封月饼,那种用纸包的十个一封的月饼。这种月饼,外面有芝麻,里面有糖馅,但是,咬起来很硬,味道嘛,当时是认为很好吃,现在想起来,口味肯定不怎么样。然后,到晚上会尽量炒一些好吃的菜,一家人在围坐在一起吃。所谓尽量炒一些好吃的菜,这菜品是根据不同的家庭条件,有很大的差别。条件好的家庭,会有两三个荤菜,如猪肉、鸡蛋、干鱼。条件差的家庭,有时就只能有一个荤菜,蔬菜会尽量多做两碗。总之,中秋节这天,饭菜会比往常要好一点,表示一下过节的意思。

一般来说,中秋节这天想到玩乐,那是小孩子的想法,大人们在中秋节这天,还是要到田间地头劳作的。当然,如果是学生,中秋节如果不是恰逢星期天,那也是要上学的。当时,根没有中秋放假的说法。当然,中秋时,如果恰逢晴天,夜晚月色正好,孩子们在一起玩乐,那是常有的事。大人们在晚饭后,走出家门,跟邻里乡亲一起闲聊,也是常有的事。如果说,这也叫赏月,那就算赏月吧。

只是,当时的中秋节,要说有多么浓的节日气氛,我是感觉不到的。如果要说,当时的中秋节有多么浓厚的文化气息,那我更是感觉不到。当然,大人们在月色下,跟小孩子们讲一讲嫦娥奔月或吴刚伐桂的传说,那也是有的。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大人们讲的传说,其实很简略,也很粗浅,要说有多深刻的文化意味,也是谈不上的。

当然,现在的中秋节,确实也没有多少节日味,文化气息也不浓。但是,对比之下,并不能说,中秋的节日味越来越淡,也不能说,中秋的文化气息越来越少。因为,中秋节的节日味本来就很淡,文化气息本来就很少。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的存在感最低,一直就如此,现在也是这样。

忆中秋说文化

要说中秋节的文化,月饼作为中秋节的特定食物,也可归入到饮食文化,除此以外,真正的中秋节文化,现在已经完全被人遗忘,或者说,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人们抛弃了。比如,中秋拜月是中秋节习俗,现在还有谁会玩这个?

现在,我们常说的中秋节日文化,很多都是古代诗词中寻找,找来找去,最多的就是关于月亮的诗词。中秋节当然与月亮有关,但不能将月亮文化等同于中秋文化。古代写月亮的诗词特别多,对月亮抒发情感,似乎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文化具有阴柔的一面,探寻月亮文化是求解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也是观察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视角。可是,将中秋文化等同于月亮文化,也是不对的。

真正要说中秋的节日味和文化味,其实真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上个世纪   中秋   文化   荤菜   月亮   月饼   月色   中秋节   诗词   气息   要说   意味   节日   条件   家庭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