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里长街”流行看网络上文字垃圾抱团取暖

为了迎接国庆,同事写了一段文字,其中有一句“万里长街呈吉祥”,看过后吓了一跳。你想,这“万里长街”在地球上存在么?怎么就会写出“万里长街”呢?

出于对同事的尊重,我小心翼翼地对同事说,这“万里长街”在表达上是不是有些不妥?同事一直对自己的文字水平颇有些自负,听我这样说,可能认为我故意找茬,就颇为不悦地对我说:用“万里长街”的人,多了去了。不信,你自己上网搜索。

从“万里长街”流行看网络上文字垃圾抱团取暖

我上网搜索一下,还真是有很多人用“万里长街”,仔细分析一下,网上用“万里长街”的人,基本上都是相互之间抄来抄去,但抄“万里长街”的人,确实不少。对于谁是“万里长街”的始作俑者,可能难以查考了。

只是,这“万里长街”用的人再多,也不能说明“万里长街”就用对了。因为,即使是超级大城市,也找不到“万里长街”。想一想,万里长城有多长,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万里长街”的荒诞。我实在是想不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写“万里长街”呢,难道他们相互之间抄来抄去,就不要过一下脑子吗?

可以说“万城长城”,也可以说“万里河山”,当然也可以说“十里长街”,怎么就生造出一个“万里长街”呢?而且,这“万里长街”竟然还能够流行起来?问题,可能就出在网络时代的“创新”上。

这“万里河山”和“十里长街”都是老词,可能,在年轻人看来,总是写一些老词没有意思,需要有所创新,才能显出自己的水平。于是,想当然地创造出一个“万里长街”来,上传到网络上,还真有不少人喜欢,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粘贴复制,于是,“万里长街”就流起来,你要是对“万里长街”看不顺眼,人家还可以振振有词地反驳你:不信,你可以上网搜索。

当然,“万里长街”用的人多,不等于就是用对了。尽信搜索,不如无搜索,大体如此。

从“万里长街”流行看网络上文字垃圾抱团取暖

在古代,断文识字的人,本来就不多,能写文章的人,就更少。因此,古人对文字持有敬畏之心,动笔为文能够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不敢马虎随意的。

而现在网络时代,要写一段文字到网络上发表,已经完全没有任何槛,谁都可以做到,甚至有些识字不多的人,还可以说一段话通过语音转换成文字的工具,顺利地发表出来。而不少人,偏偏又喜欢创新,在创新时胆子还特别大,胆大到可以将文字规则抛之脑后,甚至完全藐视文字规则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形下,所谓的创新创造,简直就是“精神病人思维广,智障儿童欢乐多”。

这样,我们就经常可以看到不少狗屁不通的文字在在网络上流传。

所谓“鱼跟鱼,虾跟虾,乌龟跟王八”,每个人的文字能力不一样,而且对文字的感知水平也各有不同,特别是对文字的品位追求更是千差万别。你可能认为网络上的某些文字连文从字顺都谈不上,简直就是一朵奇葩,还真有人把这样的文字当作宝贝而激动不已。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心里垃圾,眼里就只能看到垃圾。就像有些人,听人讲文雅的话,完全无感,等于别人没说一样,可是,一听到别人说粗鲁庸俗的话,那根神经就搭上了,不但听得清,而且学得会。对语言的文字的感知,大体也是这样。你认为狗屁不通的一段文字,简直是不堪入目,可是,有人看到就两眼放光,将其视为很有创造力的精品文字。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文字的一个奇怪现象,不管多么垃圾的文字,都有人认可,甚至还能引人热捧。你认为是文字垃圾,偏偏有人要当作宝贝。网络上,制造文字垃圾的人,特别能够抱团取暖,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从“万里长街”流行看网络上文字垃圾抱团取暖

网络上,从来不缺文字垃圾的热爱者,而且还要抱团,互相欣赏,再疯狂复制文字垃圾。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文字垃圾,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事。

在网络时代,人们通过手机上网阅读的时间已经很多,可以说,现在人们的阅读量,实在不小。可是,网络上垃圾文字泛滥也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因此,现在人们通过手机阅读量虽然大,但阅读水平和文字能力,是不是一定能够得到提高,可能确实是一个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抱团   长街   万里长城   物以群分   垃圾   文字   狗屁不通   河山   网络   相互之间   网络时代   同事   奇怪   现象   水平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