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我每天睡几小时,才换来了十几张offer

我从十月份开始,早上七点起床(我们七点必须起床,学校宿管会有人催),然后下午四点半放学。

剩下的从下午四点半到凌晨一两点,这段时间就是我做作品集的时间。

那么,这段时间我每天睡几个小时呢?

你猜我每天睡几小时,才换来了十几张offer

≈4个)


你猜我每天睡几小时,才换来了十几张offer

一、肝,不是做作品集的常态。

虽然到做作品集后期都会有一个冲刺的过程,就像我最后那段时间每天只睡了四个小时左右一样。

但冲刺归冲刺,做作品集绝不是靠的硬肝。

你猜我每天睡几小时,才换来了十几张offer

这是我为产品情景画的漫画

从时间上来说,应该很多同学跟我一样吧,一边还有未完成的学业要兼顾,另一边还要从头开始搞创作。时间没有那么多,但每天要完成的事情有很多,所以只好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

达咩达咩,我在前期的时候其实没有肝过,我不会给自己每天列什么to do list,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今天必完成事项”。

你猜我每天睡几小时,才换来了十几张offer

上海汉艺楼下的阿里郎兰州牛肉拉面 被我列为了“下课必来一碗”

我更倾向于让一件事情阶段性完成,我会跟我的作品集主带老师约好一个deadline,然后在deadline之前按照当天的情况,适当的调整进度。

毕竟如果你规定今天必须想出一个解决方案,但是你的脑袋空空想到第二天也没想到,但有一天你看见一本书,一部电影,突然对其中的观点or画面有了启发,不就能顺势想到了嘛。

你猜我每天睡几小时,才换来了十几张offer

这是我高中选修纯艺的作品 最后我也将它放进了我的作品集里

创作有时候就是急不来的,大家不如把“今日必完成事项”改为“今日思考五分钟打卡”

二、最优解不一定最有趣。

我在刚开始做项目的时候想的就是,我要为它想一个最好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当我做到第三个项目的时候,我发现最优解的方式可能并没有那么有趣和贴近生活。

你猜我每天睡几小时,才换来了十几张offer

一个为我研究手持电器内部结构奉献的剃须刀

就比如我在做第三个项目的时候,我没有像之前那样去发问卷,去调研,我只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我在点菜的时候很纠结,我问了也观察了身边的人发现其实很多人跟我一样。

那要如何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呢?帮我选?

对,其实现在也有这类手机app,帮你随机抽选数字,但这种方式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起来比较机械,除了功能之外没有吸引我的点。

当时主带我的徐老师建议我做出一个实物装置来,可以让纠结的人参与其中,这种方式可能比起用手机随手一点更让人有一种“由我决定”的感觉。

你猜我每天睡几小时,才换来了十几张offer

这个项目的最终成品

最后在呈现方式上我做了一个类似于random number generator的装置,参考了老虎机的玩儿法,在你不知道该选择什么菜的时候,可以参与进去玩儿一下,得到一个游戏结果/选菜的决定。

当时做完这个项目之后我感觉之前做的那两个项目一直都是趋于理性的在找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这个项目是在找最有意思的实现方法。

你猜我每天睡几小时,才换来了十几张offer

在汉艺上课的日常

反正,我感觉在这个项目后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好像多了一个维度。就像之前我刚开始决定要学工业设计的时候可能只是看了一些别人的分享,看了佐藤大的一些书,觉得他们眼中的工业设计很有意思。

但现在,我看到了我眼里的工业设计的样子...

三、不要花太多时间在3D建模上啊,朋友们!

会屁股疼的...

你猜我每天睡几小时,才换来了十几张offer

我做第一个项目的时候从头到尾都在建模,每天打开犀牛,一坐就是6小时,谁的屁股受的了啊。

我当时一直在改项目里的手柄,因为我想用塑料做泡沫模型,去满足人体工学,这样手柄握起来就会更舒服一些嘛。

你猜我每天睡几小时,才换来了十几张offer

就这个手柄的大小、形状我改改改了不下十次(这是实验的过程)

你猜我每天睡几小时,才换来了十几张offer

(这是建模的过程)

但就这么简单一个事情,我从项目刚开始调研到最后项目成品已经快做完了,我都

还在改,“它握起来真的舒服吗?”“它的大小合适吗?”“这个形状要不要再改善一下?”...

朋友们相信我,别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打开你的犀牛,试图搞出一个完美的模型来,这个想法只能让你离“完美”越来越远。

你猜我每天睡几小时,才换来了十几张offer

最终恰到好处的手柄终于出来了

最后还有一个建议就是在申请之前一定要改一下你的作品集,别以为真的一本作品集就能纹丝不动拿到十几张offer。

每所院校的风格不同,对于项目的考察重点也会各有侧重。

你猜我每天睡几小时,才换来了十几张offer

这是我和徐老师(我的主带老师)一起分析的risd的要求

在提交前需要重新根据院校来调整的你作品集项目过程的比重,比如像是圣马丁,可能相对于一些理工类或是综合类院校而言,对作品集整体的艺术审美,视觉要求会更高一些,这时候你可能就需要在项目排版的视觉效果方面下点功夫了。

你猜我每天睡几小时,才换来了十几张offer

这是根据risd要求又新增的一个项目 这个图是我和夏老师在研究建模结构的截图

不过如果大家的目标院校很明确,那倒是不用像我这样申请这么多学校,我也是因为读的国际高中,学校有要求所以才海申的。

最后的最后,给可能即将要踏入做作品集这条路的各位一句话吧,“希望你能挺过开始”。因为开始是最难的,我开始的时候无数次怀疑自己。

但开始之后,跑起来就会很轻松~

最后如果你还有与艺术留学or作品集创作相关的问题,可以私信康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犀牛   手柄   建模   工业设计   作品集   成品   几小时   院校   过程   老师   感觉   完美   方式   时间   学校   项目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