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艺两年,我没画过一张平面设计图

写在前面的话

“知识的价值在于分享”,一直是康石石个人信奉的一句话,也是指引康石石个人实践的一句话。特此为中国艺术留学生开放周三“艺术留学知识共享”栏目每周三将邀请一位艺术&设计领域业内人士或海外艺术留学生进行个人分享,集合大家的艺术设计认知与艺术留学经验,为艺术留学生&预备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机会。


在皇艺两年,我没画过一张平面设计图

没有出国前,我就是向往着做未来的平面设计师这样规划未来的。然而,皇艺第二年了,我仍旧没画过一幅平面设计图,甚至动摇了自己的决心,想尝试更多的设计方向了……

皇艺的路数,有点“野”。

给非人类做设计

我们研二的第一节workshop,课题的设计对象叫做“国际大都市中的非人类”,随便你怎么发挥吧,总之每个小组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调研、思考论点,最后呈现出来。

最后我们小组呈现出了这幅作品,猜猜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什么

在皇艺两年,我没画过一张平面设计图

光线。非人类成员之一。或者说,除了人类,这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成为设计的主人公

想想看,阳光,本来是温暖的代名词,但有时候我们晨起时会感觉阳光略微有些刺眼。我们小组中的两位同学更是有阳光过敏体质,日常出门都会随时准备着太阳伞遮阳,但每当进入昏暗的房间,他们又需要光来进行照明。这种对于光线既爱又恨的矛盾感,人们不由自主引发的奇特行为,真的挺有意思的。

所以我们就布置了一个小角落,用胶带指引的一些光线的方向,再用贴纸在脸上模拟出阳光过敏的感觉,最后完成了这节workshop。

在皇艺两年,我没画过一张平面设计图

课上别的同学的workshop展示

他其实是一种很简单的设计,或许也根本称不上是一件完整的设计。

我曾经很纠结,是不是自己做的东西有点形式大于内容,空洞的设计、不能落地的表达形式对于设计师来讲或许就是一个错误。

但我的personal tutor(我们系副主任,一个人超级nice的老爷爷),Luke这样纠正我:他说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错误。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是先能想到这一步,然后才能研究更深层次的东西。你想做什么东西,想做什么主题,那就尝试去做。

在皇艺两年,我没画过一张平面设计图

伦敦街上看到骑马的警察

我觉得这也许就是皇艺的格调,一个路子颇“野”的冒险家。

你比如我们第一年的课程吧,分为三个学期,必修课很少,比如第一学期的CHS论文是必须要交的,后面更多的就是挑选自己喜欢的方向去选修

visual communication一共有三个方向,平面、插画和实验传达,但我们选课都是在一起。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这门课是画插画的,那门课是做平面的。

所有的课程都是为了:放大格局,突破自我,不拘束于作品的表达形式,尝试用各种各样、不同的媒介去表达自己。

我研一的研究项目:科学、技术与女权

女权在欧洲盛兴多年,已经变成一种颇为广泛常见的话题了。但我却想将它同科学、技术相结合,进行某一分支的对话与探讨。这个分支叫做“赛博女性主义”。

在皇艺两年,我没画过一张平面设计图

还有少数几个同学在线上上课,用大屏幕上课哈哈哈

最早,由Donna Haraway(唐娜·哈拉维)将“赛博格”(cyborg)概念引入女权主义,将科学、科技同女权相结合。本身“赛博格”的含义即是描述一个超越人体限制的由机器参与的新身体,而哈拉维将这一概念进行升华,认为“赛博格”隐喻了现代科技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改变,“既是虚构的生物也是社会现实的生物”

我在研一的CHS中将研究目光放入这一领域后,做了一些文献调研,比如各个科学家对这个议题的看法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做更多的critical thinking,发散思维,通过分析利弊,在论文的第二部分虚构了一个虚拟小说,作为完整的产出。

后来我的tutor读完后,认为这个想法和形式都很赞,非常支持我继续研究下去。

在皇艺两年,我没画过一张平面设计图

关于cyborg feminism 的论文,老师给到的成绩和反馈

因为皇艺的选修课都是循序渐进的,所以第二学期时,我又选修了一门RDP,主要是锻炼个人的调研能力和归档能力的课程。

这门课不讲究一定要产出outcome,我那时候选了课后就很担忧,你说他又不产出成品,那我期末还要做汇报,还需要评成绩,这要怎么办?我们老师就特果断说:没关系,不需要,我们的重点就在你前期的想法,你自己想明白就行。至于产出的话,拉长战线,以后再完善。

所以我在这门课就发展了一下自己CHS,讨论有关“母职的神圣性可否被打破”的议题。类似,未来,我们可不可以运用一些科技手段去改造女性的某种机能啊,制造人造子宫啊,这类问题。

在皇艺两年,我没画过一张平面设计图

调研的作品 (一个影像 截图)

当时我收录了许多八九十年代的电影、采访和录音,我还特地采访了爸爸妈妈,询问他们对“家庭主妇”这一群体的看法。最后结合了我父母的采访录音,还有西方妇女的影像作品,做了一个影像装置,也是隐喻了一种中西方文化对撞的含义吧。

不过这些是我研一时候感兴趣的课程,现在的我变了hh。(就是这么迅速……谁让皇艺给出的思维方向那么多呢)

在皇艺两年,我没画过一张平面设计图

这是我,嘿嘿

我们研二较研一划分的课程更为具体,也更大胆些。有偏人文的,据说这门课程的同学可以外出去做一些自然景观采风(目前是这么听说的)有偏文献的,比如调研和归档的课程;有偏科技感的,什么物理化学,奇奇怪怪的方面吧;还有新媒体的,我现在对这个方向还挺感兴趣的。

当然,这所有方向的共通之处就是:插画不画画,平面不作图,实验传达也不一定要做实验哈。全看自己的选择了,如果说你非要将形式定格在绘画,也没人拦着你就是了。

唯一不变的是:所有人都是communicator

皇艺视传唯一颇为强硬的学术“灌输”,大概就是有关“community”,也就是怎么建立作品和观众之间的联系。

皇艺的tutor非常在意:你的受众群体是什么?你的作品如何跟观众产生链接?观众能不能进入到你的作品中去?

在皇艺两年,我没画过一张平面设计图

看展喜欢的展品~

我在第一学期的时候选修了一门golcal concerns,课程内容大概是在国际化语境下思考一些问题。这门课就是希望你去针对自己的community,针对你的群体去做一些实际性的思考项目。

我当时做了一个有关拖延症的装置,这个装置完成后,老师也觉得这个主题挺有意思的,但问题就在于,他找不到观众同我作品之间的交流方式。

而这个交流方式不仅仅是说通过物理上的交互手段进行实现。因为互动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局限在身体上,或者物理上的接触,它只要产生某种形式的互动就可以

在皇艺两年,我没画过一张平面设计图

看展喜欢的展品~

像我朋友之前在这门课就做一个探讨隐私权的主题,他把展览布置在皇艺的电梯间。记录了每个人进入摄像头范围内的行为(皇艺的电梯里之前是没有摄像头的)。再将这些影像打印出来,贴在电梯间,让观众反过来再去看他们自己的行为。这其实也是一种同观众之间的互动模式。

借我们tutor的理念来讲,设计师的使命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化繁为简。许多文献或者论文在传播给大众时,没有那么多人有耐心去阅读。而设计师的任务就是将这些东西通过更加直观的方法传播给大众,无论通过哪种媒介,是插画,是平面,还是装置,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在皇艺两年,我没画过一张平面设计图

开学第一天结束上课,老师们准备了酒水,进行茶话会

所以最后呢,我想跟同学们强调的就是这点:活泛的思维模式和批判性思考——对于今年想要申请皇艺的学弟学妹们而言,尝试着去理解这一点。

尤其是批评性思维,皇艺十分看重这点。当你阅读某些文献,某些科学观点,不是人云亦云,你要拥有自己的思考态度,哪些是我们要学习的,哪些是我们不应该去学习的?

如果有时间,可以看看皇艺前系主任写的那本黄色的《思辨设计》,或许可以为自己的作品集带来新的思路。

至于其他的,就是放平心态,考上了固然好,可还有很多其他的顶级院校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优秀,多申请总没坏处。如果同学们还想了解其他院校或关于作品集&艺术留学&保研等问题,欢迎后台联系康石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平面   设计图   女权   插画   文献   装置   影像   观众   形式   方向   同学   东西   课程   阳光   艺术   作品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