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的日子

平生不喜欢阴天,更不喜欢下雨天,最不喜欢阴雨连绵的日子。也许是儿时这样的日子太多了,直到现在我仍然害怕那种阴雨连绵的凄风苦雨,你看长征路上黑夜的那种滂沱大雨下得多要命啊!红军战士披蓑戴笠,干部们打着红色的但已经黯然失色的油纸伞,提着马灯,雨是那样的大,那样的密,那样的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既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苦煞我不足三万人马的中央红军,不是说天无绝人之路吗?……

50年前,我上小学时,每逢下雨,家里只有一把破旧的蓝色帆布伞,那是父母亲从甘肃某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解甲归田时带回来的几件家当之一。这把伞破旧笨重丑陋结实耐用,好像有两三个竹撑子坏了使伞面一处老是塌陷着,没人会修,那年月也没有走村窜乡的修伞的,所以这把伞老是被扔在没住人的破厦房里的杂七杂八的旧家具中,扑满了灰尘,即使下雨基本上也没人用。那年月每当下雨上学时,我就拿起这把破伞,苦笑着把它撑起来,又无奈地把它又合拢,最后终于把它放回原处。

记得那时父母带回来的家当,还有一件蓝色的破旧的带帽子的帆布雨衣,好像浑身上下有好多窟窿眼睛,所以家里也一直没人穿。父母带回来的还有一件塑料雨衣,复杂的层层叠叠的厚厚的样式,还带着帽子,没破没烂,只是颜色发黄显得很陈旧,还有扣子,我穿在身上显得很肥大,那是父母在甘肃某地工作时穿的。所以上小学时每逢下雨,我基本上都是穿这件塑料雨衣,因为陈旧肥大层层叠叠的,所以常常受到几个调皮同学的嘲笑。那年月每逢下雨能打起伞的能穿起雨衣的能穿起雨靴的同学没有几个,大多数同学都是戴草帽穿破旧的单鞋,更有甚者把厚厚的麻袋弄成个尖尖帽子的雨衣戴在头上并披在身上,还有人戴着草帽身披一张雪白的塑料纸,把塑料纸的两个头从背后拉到前胸绑在下巴下边,记得那年月能弄到一张塑料纸也是很不容易的。

那年月家里比较穷的初、高中学生,每逢下雨就披着蓑衣,脚上穿着泥屐,因为蓑衣不带帽子,所以还得戴着草帽。又因为我们这个地方没有斗笠,所以只能戴草帽,但披着蓑衣穿着泥屐的同学不是很多。蓑衣基本上是用稻草做成的,泥屐其实就是微型的木制的长方形的小板凳,只不过比小板凳小多了。那年月家庭条件好的同学都穿着高高的黑色的雨靴,打着很时髦的洋伞。

那年月去学校的路都是泥泞的黄泥路,非常难走,但好多人都买不起雨靴,只能穿破旧的单鞋。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同学穿的是补着两三个伤疤的旧雨靴,这伤疤不是黑的就是红的。上小学那年月,好像天特别爱下雨,又下得很大很多,特别是那种连绵的秋雨,所以黄泥路非常的泥泞难走,所以有不少的同学拄着指头粗细地用钢筋做成的拐杖,下课时这些同学就专门寻找有水潭的地方,在水潭的中心扎几个很深的眼儿,然后看着水潭的水慢慢地从眼里渗完。那年月每逢下雨最可怜的同学,把鞋子装在书包里,常常啥也不穿光着脚丫子来回上学,到教室后把脚上的泥巴用手抹净后,才把书包里的单鞋穿上,放学时又把鞋子装在书包光着脚丫子回家。那年月人们都很穷、都很苦啊!

记得上初、高中时,人们基本上都有了伞可打有了雨靴可穿了。那时候,最让人羡慕的就是家里有钱的男同学穿的高筒雨靴了,就是煤矿工人井下穿的那种腰子最高的黑色的仿佛日本指挥官穿的马靴似的雨靴了。那时候打的伞基本上都是黑布伞,有个别同学的伞是红色的油纸伞,就是毛主席去安源时腋下夹的那把伞。如果雨特别大时,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就穿上了解放军的军用雨衣,这多半是家里或亲戚有人当过兵,复员后带回来的,但这种情况不是很多。一上初、高中一下雨就基本上没有同学戴草帽子了,大家都是伞和比较高腰的雨靴。雨衣也不大有人穿了。

记得八、九十年代时,有一种黑布伞,伞的顶部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尖的铁锥子,而且伞把有一个自动开关,摁下开关后,伞头“嘭”的一声向前射出并张开,于是一尺长的伞马上变成了三尺长,这种非常危险的伞由于频频击中人的眼睛或面部或身体,所以后来国家就不生产了。

八十年代初,我走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后,学校先后曾发了两把伞,质量都还挺好的,能用了不到十年,我用家人也用,后来可能坏了,也可能丢失了,反正到最后也不知什么时候反正就是再也找不见了。记得我家伞最多时曾有四五把,其中有买的,有单位发的,有亲戚给的,花色品种质量高低新旧都不一样,到最后不知怎么弄的伞就越来越少了,到父母去世后就只剩下大约一两把了。

伞这种东西既有其实用性,又能对打伞者起到一种装饰美化衬托等作用,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并行不悖。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伞的花色品种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应有尽有,不管是结构、布料、颜色、造型、质地、款式、功能、构造都永无止境地层出不穷,真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啊!

有的伞打开时很大收起来很小,简直小巧玲珑让人爱不释手,有的伞不管是天晴和下雨都可以使用。所以现在下雨,很少有戴草帽的人了,除非是农村的个别的农民;现在下雨基本上没有穿雨靴的人了,因为农村的道路基本不上都被硬化了,都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了。连解放军的军用雨衣也都没人穿了,更没有人穿马靴似的最高腰的雨靴了。至于蓑衣、泥屐早就没人穿了,早就成了珍贵的历史文物了,现在就是想找这样的历史文物都很难找到了。

现在下雨在农村、在农村的学校,人们基本上都是皮鞋,如果雨比较大的话,那就是高腰的胶鞋之类的鞋子,反正就是没人穿雨靴,不管是低腰的还是高腰的。特别是在农村的学校,下雨时大家都打伞,脚上穿一双防水的鞋子,但绝对不是雨鞋雨靴之类的鞋子。特别是一些女老师在太阳光线比较强烈的情况下就打起了伞。于是想起小时候大人教给小伙伴们的顺口溜:奔楼奔楼,下雨不愁。人家打伞,我有奔楼。所谓“奔楼”是陕西方言,就是前额刘晓庆似的饱满并非常向前突出(凸出),据说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就是这样的前额。

近几年来,妻子和儿子各有一把比较新的质量比较好的雨伞,我把我的伞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打坏了,家里是有一两把能用的伞,但由于太陈旧寒碜的简直打不出去,让人一看就感觉到好像是即使收破烂的人也不要这样的伞。所以最近几年来我可以说是根本就没有一把像样的伞,在学校里遇到大雨时简直没有办法,只好把骑电动车时穿的专用雨衣穿在身上勉强遮风挡雨,也该给自己买一把像样的伞了,于是下大雨时,穿着骑电动车时穿的雨衣奔到了超市买伞,人家大的雨伞最少都15元左右,而我身上只装了10元钱,于是花9元钱买了一把小伞,结果回去让妻子把我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她嫌我买了一把儿童打的伞,更可气的是这把伞用了不到一个礼拜竟然坏了不能再用了。我就扔了这把伞,在没下雨时专门到超市为自己买了一把比较好的大大的伞,价钱是不到20元。

于是我终于拥有了一把属于自己的比较像样的一把伞,于是就盼望着下雨特别是下大雨,结果买伞以后不长时间老天爷就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雨,我的伞终于被派上用场了,这把伞遮风挡雨之性能非常良好。我不喜欢花花绿绿颜色的伞,就选择了一把黄土颜色的伞。我喜欢颜色浅的图案简单的比较朴素淡雅的伞,伞有伞套,也是黄土颜色的。奇怪的是,使用伞之后把伞晒干捆起来再也装不进去伞套了,其实是能装进去的,只是我嫌麻烦,于是干脆就不装了,就用那根带子捆着吧!又一次把伞用过后,不下雨了,但还没有太阳,所以我就张开伞放在房间使它阴干,不到天黑伞就干了。我就把它收起来用它上边的那根带子把伞捆好挂起来,一门心思地等待着久旱逢甘霖!

2021、7、水磨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布伞   雨靴   塑料纸   蓑衣   水潭   学时   雨衣   像样   陈旧   鞋子   帽子   年月   家里   颜色   日子   同学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