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4岁小孩强直性脊柱炎的辗转求诊路

看个例子

今天接触一个小男孩,14岁,初三,家人带过来就诊,主诉就是反复的膝关节肿痛和积液。去了很多医院,断断续续治疗,我详细问了治疗经过。

第一次发病在去年的12月份,一次体育课打球以后第二天,出现了右侧膝关节的肿胀疼痛,以为自己扭着了,初三学习任务重,偷偷打球怕父母责怪,就没有告诉父母,坚持上课,等到第六天的时候肿胀疼痛加重,行走都有影响,家人看出来不正常,追问以后才得知右侧膝关节疼痛肿胀,局部肿胀厉害,带去医院检查,挂的骨科,医生问了情况以后考虑膝关节扭伤,但是拍了一个核磁共振提示:右侧膝关节积液,滑膜炎症,并没有提示半月板及韧带损伤。给他局部抽液处理。大概抽了70ml淡黄色积液,再吃了一个星期的消炎药,症状好了。

第二次发病在4月份,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小孩的右侧膝关节再次出现了肿胀,这次发病比较快,三天左右膝关节就肿胀疼痛的厉害,家人再次带去那个医院就诊,这次还是拍的核磁共振,也没有提示关节损伤表现,只是滑膜炎表现,同时给他抽了血,白细胞不高,血沉快50,crp高46,风湿类风湿指标也正常,还是给抽液和吃药处理好转,叫休息休息不能锻炼,但是小孩初三,要体育中考。家人还是在一个星期以后病情好转以后,坚持锻炼。

第三次发病是在本月中旬,关节再次在没有外伤等情况下出现了肿胀疼痛,在那个医院抽液处理,吃药一个星期后没有明显好转,朋友介绍到中医看看,今天就找到我们,挂的我们中医骨伤科,接诊大夫是我,我把他的情况从头到尾问了一遍,两次的检查单也综合到一起,分析一下,

第一次因为外伤出现肿胀,但是核磁共振没有提示关节内外伤表现,只是提示滑膜炎和积液,可能就不是外伤引起了疼痛和积液,只是本来就有了积液,外伤刺激了,症状表现出来了。而且外伤的积液抽出来一般都是血性液体,他只是淡黄色液体。

第二次没有外伤,依旧出现了肿胀疼痛,血液指标风湿类指标正常,血沉快,crp高还是考虑炎症反应,对症处理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今天第三次发病,抽液吃药一个星期没有好转,查了一下,皮肤温度高,积液还是很明显,活动受限,这个年龄一般很少出现这个情况,我怀疑是不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心里大概有个目标,追问了一下情况,问他的父辈或者爷爷辈那边有没有谁驼背啊,活动不灵活的人,她妈妈说,他爷爷好像在世的时候驼背厉害,颈脖子转动也不灵活,我大概有了方向,给他开了一个抽血的单子查HLA-B27,一个骨盆平片单子,结果出来了,抽血阳性,骨盆片子提示骶髂关节炎表现。我告诉家属,小孩子得了强直性脊柱炎,给他解释了这个病的所有情况,给小孩收住院治疗。

一个14岁小孩强直性脊柱炎的辗转求诊路

下面一起学学这个病,从西医和中医角度一起学,因为这个病是终身携带,西医真没有好的办法,中医可以整体调理,效果会好一些。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弯腰、行走活动受限。病因不明,好发于16-30岁,男性多见。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病因

本病发病原因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关。

遗传因素:据流行病学调查,90%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是有遗传因素的,HLA-B27阳性率约为90%。

感染和自身免疫: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率可能与感染相关,有人发现60%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血清补体增高,大部分病例有IgA型类风湿因子,提示免疫机制参与本病的发病。

典型症状

腰背部疼痛: 腰痛,并放射到臀部深处疼痛,固定某一姿势的时间较长或早晨醒来时症状加重。

僵硬强直:严重腰部强直,而使病人害怕弯腰,直立和转身,这些动作可以引起严重疼痛,椎旁肌肉明显痉挛,腰部脊柱变直,运动受限,腰部正常生理弯曲消失。

其他症状

除关节病变症状外,还可有滑膜炎、结膜炎、虹膜炎、咳痰、气喘,甚至咯血等症状。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如脊柱侧弯试验、胸廓扩张试验、枕壁试验等,能够判断脊柱侧弯的程度,提示胸廓扩张活动程度以及呼吸功能下降等情况。

常规X线片:临床常规照骨盆正位,除了观察骶髂关节外,还可以了解髋关节、坐骨、耻骨联合等部位病变。腰椎是脊柱最早受累部位。

骶髂关节CT检查:CT分辨力高,层面无干扰,能发现骶髂关节轻微的变化,有利于早期诊断。

骶髂关节MRI检查:MRI能显示软骨变化,因此能比CT更早期发现骶髂关节炎。

治疗原则

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控制炎症,减轻或缓解症状,维持正常姿势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

一般治疗

选择硬板床,睡觉多采取仰卧位,避免侧身弯曲的体位。

对疼痛、炎性关节或是软组织给予必要的物理治疗。

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塞来昔布、双氯芬酸、甲氨蝶呤

非甾类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有消炎止痛、减轻僵硬和肌肉痉挛作用,可缓解症状,当患者出现了如关节外症状等严重情况时。

缓解疾病的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能够明显的改善外周关节炎,降低炎症指标,但是应用时应注意,此类药物容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当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就医,并根据医嘱用药或是调整药物。

手术治疗

脊柱畸形严重者,待病情稳定后可进行手术矫正。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难治性关节疼痛、关节间隙明细狭窄、强直和畸形,不论年龄大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应该考虑的选择,但术前应该由骨科和风湿科医师共同决定是否应选择手术治疗。置换术后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痛得到控制,部分患者的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脊柱矫形手术:脊柱矫形手术指利用手术截骨等方法改变脊柱弯曲程度的手术,由于此类手术风险较大,对于脊柱畸形不严重者建议慎重考虑是否进行矫正手术。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时多采用热疗,如热水浴、矿泉温水浴、海盐热敷等,能够有效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使肌肉放松,保持正常功能,防止畸形。

西医治疗只能对症处理,中医可以整体调整机能,相对疗效好一些。

强直性脊柱炎在中医属于痹症。

痹病指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届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肢体经络痹病,为常见病,发病率甚高,有些甚为难治,求治于中医者多,疗效亦佳。

西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以肢体痹病为临床特征者,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临床表现】

肌肉、筋骨、关节疼痛为本病的主要证候特征。但疼痛的性质有酸痛、胀痛、隐痛、刺痛、冷痛、热痛或重着疼痛等各异。疼痛的部位,或以上肢为主或以下肢为甚,可对称发作亦可非对称发生,或累及单个关节或多关节同病,可为游走不定或为固定不移。或局部红肿灼热,或单纯肿胀疼痛,皮色不变。或喜热熨,或乐冷敷。多为慢性久病,病势缠绵,亦可急性起病,病程较短。病重者,关节届伸不利,甚者关节僵硬、变形,生活困难。

【诊断】

1.发病特点本病不分年龄、性别,但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运动员以及体育爱好者易于罹患。同时,发病的轻重与寒冷、潮湿、劳累以及天气变化、节气等有关。

2.临床表现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本病的症状学特征。或游走不定,恶风寒;或痛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或重着而痛,手足笨重,活动不灵,肌肉麻木不仁;或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欣红灼热,筋脉拘急;或关节剧痛,肿大变形,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

3.舌苔脉象舌质红,苔多白滑,脉象多见沉紧、沉弦、沉缓、涩。

4.辅助检查实验室和X线等检查常有助于痹病诊断。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病邪偏胜风寒湿热为病各有偏胜,根据临床主症特征,分辨主导病邪。如游走不定而痛者为风邪胜;疼痛剧烈,遇冷加重,得热则减者,寒邪为胜;重着固定,麻木不仁者湿邪为胜;病变处掀红灼热,疼痛剧烈者热邪为胜;病变处有结节、肿胀、瘀斑或肢节变形者,为痰瘀阻痹。

2.辨别虚实根据病程长短及全身状况辨别虚实。一般突然发病,或发病虽缓,但病程短者多为实证。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多虚实夹杂。疲乏少动者多气虚;面色觥白,心悸者多血虚;肌肉麻木,肢节屈伸不利者多肝虚筋失所养;骨节变形,腰膝酸软,多肾虚骨痹不已。

治疗原则

本病为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因邪气杂至,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祛痰、化瘀通络等治法应相互兼顾,因邪气有偏胜,祛邪通络又各有重点。正气不足是本病的重要病因,久病耗伤正气而虚实夹杂者,应扶正祛邪,且扶正有助祛邪。风邪胜者或久病人络者,应佐养血之品,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寒邪胜者,应佐助阳之品,使其阳气旺盛,则寒散络通;湿邪胜者,佐以健脾益气之品,使其脾旺能胜湿;热邪胜者,佐以凉血养阴之晶,以防热灼营阴而病深难解。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是虚证、顽痹的重要治法。

分证论治

·行痹

症状:肢体关节、肌肉酸痛,上下左右关节游走不定,但以上肢为多见,以寒痛为多,亦可轻微热痛,或见恶风寒,舌苔薄白或薄腻,脉多浮或浮紧。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宣痹达经汤。

方以蜂房、乌梢蛇、土鳖虫、螳螂通经活络以宣痹;威灵仙、羌活、防风、秦艽、稀莶草、青风藤疏风祛邪;当归养血活血;穿山甲搜剔络脉瘀滞。

若以肩肘等上肢关节为主者,为风胜于上,可选加羌活、白芷、桑枝、威灵仙、姜黄、川芎祛风通络止痛。若以下肢关节为主者,为湿胜于下,选加独活、牛膝、防己、萆藓、松节等祛湿止痛。以腰背关节为主者,多与肾气不足有关,酌加杜仲、桑寄生、淫羊藿、巴戟天、续断等温补肾气。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邪有化热之象者,宜寒热并扇,投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或以防风汤加减,方以防风、麻黄、秦艽、葛根祛风除湿;肉桂、当归温经活血;茯苓健脾渗湿,姜、枣、甘草和中调营。

·痛痹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甚至关节不可屈伸,遇冷痛甚,得热则减,痛处多固定,亦可游走,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

方中以制川乌、麻黄温经散寒,宣痹止痛;芍药、甘草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表,并能利血通痹;蜂蜜甘缓,益血养筋,制乌头燥热之毒。可选加羌活、独活、防风、秦艽、威灵仙等祛风除湿。加姜黄、当归活血通络。寒甚者可加制附片、桂枝、细辛温经散寒。

或予验方温经通痹汤,方以附子、干姜、炒川椒温阳以祛寒;乌梢蛇、蜂房、土鳖虫活络通经;当归、丹参人血和营,活血通络;稀莶草、羌活祛风除湿,共奏散寒通络,宜痹止痛之功。

·着痹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酸楚,或有肿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手足困重,活动不便,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方以薏苡仁、苍术健脾渗湿;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生姜、甘草健脾和中。关节肿胀者,加秦艽、革藓、防己、木通、姜黄除湿通络。肌肤不仁,加海桐皮、稀莶草祛风通络,或加黄芪、红花益气通痹。

若痛甚者,可用《医学心悟》蠲痹汤治之。

·热痹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则舒,筋脉拘急,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

方以白虎汤清热除烦;桂枝疏风通络。可加银化藤、连翘、黄柏清热解毒;海桐皮、姜黄、木防己、威灵仙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若皮肤有瘀斑者,酌加丹皮、生地、地肤子清热凉血散瘀。

湿热胜者亦可选用《温病条辨·中焦》宣痹汤加减治疗。

热痹化火伤津,症见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可用犀角散加减。

·旭痹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急,肘膝不得伸,或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而成废人,舌质暗红,脉细涩。

治法:补肾祛寒,活血通络。

方药:补肾祛寒治王汤。

方以川续断、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补肾壮筋骨;制附片补肾阳除寒邪;熟地填精补血滋养肝肾;桂枝、独活、威灵仙祛风散寒除湿;白芍养血缓急舒筋。

肢体关节刺痛,屈伸不利,多个关节漫肿,重则关节肿大,顽麻顽痛,久而不除,舌质红赤,两侧有瘀斑,治以化瘀涤痰,通络止痛为主,方以宣痹化瘀涤痰汤。方中蜂房、乌梢蛇、廑虫、羌活、伸筋草、稀莶草活血祛风,通络宣痹;当归养血和营;制南星、白芥子豁痰;生姜、片姜黄舒筋散结止痛。瘀血征明显者加血竭、皂刺、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骨节变形严重者,可加透骨草、寻骨风、自然铜、骨碎补、补骨脂搜风壮骨。兼有低热,或自觉关节发热,去淫羊藿,加黄柏、地骨皮退虚热。脊柱僵化变形者,可加金毛狗脊、鹿角胶、羌活补肾壮筋骨。

·气血亏虚证

症状:四肢乏力,关节酸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汗出畏寒,时见心悸,纳呆,颜面微青而白,形体虚弱,舌质淡红欠润滑,苔黄或薄白,脉多沉虚而缓。

治法:益气养血,舒筋活络。

方药:气血并补荣筋汤。

方中以生薏苡仁、茯苓、生白术、首乌、当归、砂仁、熟地、黄精益气补血而荣筋;蜂房、乌梢蛇、稀莶草、络石藤、金毛狗脊、秦艽活络导滞通经,宣痹止痛;菟丝子补肝肾,强筋骨。

本证亦可选用独活寄生汤。

【转归预后】

痹病因体质差异,病因有别,治疗调摄是否得当等因素,有不同的预后转归。其转归规律一般是风寒湿痹日久化热转化为风湿热痹;风、寒、湿、热痹日久不愈,转为虚实夹杂的王痹以及痰瘀相结、气血亏虚证;久痹不已,内舍其合,转成五脏痹。一般病程短,全身状况好者,预后良好;痹病反复不已,全身状况差者,治疗较难;若关节变形,肌肉萎缩,或伴见心悸、浮肿等脏腑痹症状者,多预后不良。

【预防与调摄】

本病是因正气不足,感受外在的风寒湿热之邪而成。因此,平时注意调摄,增强体质和加强病后调摄护理,便显得格外重要。预防方面,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御邪能力;创造条件,改善阴冷潮湿等不良的工作、生活环境,避免外邪入侵;一旦受寒、冒雨等应及时治疗,如服用姜汤、午时茶等以祛邪等措施都有助于预防痹病的发生。病后调摄护理方面,更需做好防寒保暖等预防工作;应保护病变肢体,提防跌扑等以免受伤;视病情适当对患处进行热熨、冷敷等,可配合针灸、推拿等进行治疗;鼓励和帮助患者对病变肢体进行功能锻炼,有助痹病康复。

【结语】

痹病是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外邪,阻滞经络,痹阻气血,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麻木、重着、肿胀、届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临床表现的病证,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形成痰瘀痹阻,气血耗伤,甚至内传脏腑。辨证应分清虚实及病邪的偏胜。其病机是邪气阻滞,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治疗大法,但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应互相配合,又有主次,并视病情佐以养血祛风、温阳散寒、健脾化湿及凉血清热之法,以增强祛邪活络之力;病程日久应辅以补益气血、补养肝肾、祛痰、化瘀等治法,虚实兼顾,标本并治。痹病的预防与调摄,应从加强锻炼、避免受邪等着手,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和促进痹病的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痹症   威灵仙   秦艽   羌活   方药   桂枝   膝关节   当归   外伤   脊柱   肢体   关节   肌肉   症状   疼痛   小孩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