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交朋友,是与自己和解的柔软方式

当一个人准备要做母亲的时候开始,一开始的希望,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的时候是健康的。这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愿望。回到当下,现在想来,当时最初的希冀,只是希望TA能健康。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希望被赋予被寄托,还原到最本质的地方,是否还只是希望健康而已这么简单?


当然不是。被生活考验之后,一点一点的希望被提起,更多更重的负担被压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然而,快乐与成长,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兼得,在人人都要赢在起跑线上的日子,你的一个不小心,万一输掉了孩子整个的人生呢?


于是,你不甘。


首先,我们要理清一个观念,没有人是最好的。当然,这只是在现有范围目之所及的范围内,自己的孩子是需要最好的罢了,人外有人,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能让自己最骄傲的那个。有的人,是自己本身就非常优秀,怎能容忍自己的孩子不优秀?不优秀的孩子,没有继承到自己的长处,反而在这里给自己丢脸,何其能忍?而有的人,本身不出众,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尽可能多的付出,在物质上的满足,在学习上的关注。而最后,当某些事情的矛盾产生的焦点之后,换来的一句“我花这么多学费是为了谁”,而孩子内心的一句“我的精神世界是缺失的”。无法让家长知道,在一味地满足物质的时候,把孩子的精神世界丢失在了成长的道路上。如此,花费了不少心思,还未必得到孩子的理解与支持,而空得抱怨一句“我心真苦”。却无人能解。


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是父母双方的结晶,一股浓重的“私有财产”孕育而生,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纵使自己没有那么深的意识,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也处处流露出“附属品”的痕迹,从一开始,就奠定了“管制”的概念,而对于母亲,从一开始的妻子的身份,增加到母亲的身份,重复的现象似乎又开始了。


很多人都觉得,婚前对方哪哪都好,而婚后有了自己的生活后,妻子感觉像变了人一般,唠叨,嫌弃,固执……各种之前都没有见到的情况,随之出现了。然而,这不是性格的转变,当然,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转变的,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只是随着生活中自己身份的转变,而进行的本能转变。于是,这些标签,似乎随着生活贴在了母亲身上,进而转移到自己孩子身上。于是不断的唠叨,固执的教导,让孩子不堪重负,却不敢吱声。


一切都要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因为这些都是自己在生活中习得的,是生活告诉她们,这样做,才是可行的,有未来的,而对于那些新兴的,未可尝试的,有一种本能的回避,以及理所当然的认为,那些是有危险的,是不可碰触的,对孩子有潜在危害的。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不断的告诫孩子“这是拿命在开玩笑”,“这样做是错的,经验告诉我”,“就是不可以,没有为什么”。


强制,固执,反复,没有心平气和的谈论,和孩子仍然在一高一低两个层级上的角度,这种“不平衡”,永远使思维的天平倾斜,没有同一水平线的讨论,不是讨论,是命令。


代际间的边界模糊,让孩子永远成为父母的附属品。


孩子终究是要放手让他们飞翔,后面的道路也需要他们自己去行走,人生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去体验,去成长。放手,是父母的信任,也是孩子真正在社会中成长的第一步。


人生是不完美的,更是短暂的,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这是多少遍言语教导也无法比及的宝贵财富。


和孩子交朋友,是与自己和解的柔软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孩子   附属品   范围内   交朋友   寄托   本能   固执   柔软   财产   言语   身上   母亲   父母   身份   优秀   方式   美食   人生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