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学习分享,深入理解曹操对于是否篡汉问题的独到见解

曹操这篇《述志令》,是对外表达自己思想和经历的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重要文章。写于210年(建安十五年),曹操五十六岁的时候。当时,他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后,政权逐渐巩固,继而图谋统一全国;但是孙权、刘备两大军事势力仍然是他的巨大威胁。他们除在军事上联盟抗曹外,在政治上则抨击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此外西凉韩遂马超,汉中张鲁,益州刘璋、辽东公孙康都没有平定,在这种政治形势下,曹操发布了这篇令文,借退还皇帝加封三县之名,表明他的本志,反击了朝野谤议。以下是原文,如果还看不太明白的话网上可以搜到有白话译文:

孤始举孝廉(曹操20岁时举孝廉,举孝廉是汉时期人才选拔的一种制度),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指隐居而有名望的人。汉朝风尚,儒生常故意隐居深山,抬高声价,以待举荐。岩穴,山洞石室。),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海内人:这里主要指世家豪族。曹操出身宦官家庭,故被轻视。),欲为一郡守(一郡最高行政长官),好作政教(行政和教化),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公元184年为济南相,相当于太守,当时年纪29),始除残去秽(当济南相期间“郡界肃然”),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得罪中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同一年举为孝廉的人),年有五十(看来这个人年纪差不多40了才被举为孝廉),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意思是再过二十年自己也和刚刚那位五十了都还没有什么名望没有干出一番事业来就要老了一样)。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精舍最初是指儒家讲学的学社,这里指曹操修炼、学习的场所。),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低洼之地),欲以泥水自蔽(这里是谦称,把自己比作低洼的地方,只是用泥水所遮蔽的,只想安心以自持),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徵为都尉(184年开始黄巾起义,拜骑都尉,这里是在当济南相之前),迁典军校尉(189年做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剿灭黄巾军为国效力),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希望做一个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189年董卓作乱,杀弘农王立献帝),兴举义兵(讨伐董卓)。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说不想带太多兵,说太强盛对手也强怕惹出祸害)。故汴水之战数千(荥阳汴水被董卓将徐荣打败,自己及坐骑都受伤还是曹洪把马给曹操才逃脱),后还到扬州更募(派夏侯惇去扬州征兵),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东郡太守本来是桥瑁,被兖州牧刘岱杀害,然后刘岱任命自己的亲信王肱做太守,但是191年黄巾军打来王肱不能抵御,曹操击退黄巾兵,袁绍便推举曹操任东郡太守,192年兖州牧刘岱被黄巾军杀害,鲍信等人请曹操做兖州牧),破降黄巾三十万众(曹操任兖州牧后打败黄巾兵,抓了三十万,把精壮的武装起来叫青州兵)。又袁术僭号于九江(这里的九江不是江西九江市,是当时的九江郡,今长江的江西九江段至南京段以北至安徽合肥淮南的淮河以南一带,治所是现在的淮南市寿县),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199袁术病逝),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黄河以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官渡之战从199年12月开始至207年袁尚袁熙跑到辽东公孙康那里被杀前后8年,曹操彻底才平定冀州,除了辽东到明帝237年司马懿才平定)。又刘表自以为宗室(190年—208年间执掌荆州),包藏奸心,乍前乍却(曹操袁绍官渡之战期间两不相帮坐山观虎斗两不讨好相生怨恶),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208年被封丞相)。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把话多说完,把一些别有用心或者政敌想说的话和关心的以下几个问题:是不是要篡汉?为什么不交出权力等问题都说出来),故无讳耳(没有顾忌避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不逊之志大概就是说曹操有篡汉自立的野心),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匡扶周室为政治口号,为世人所称颂),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说周文王时期天下诸侯都依附周了还侍奉商朝)。”夫能以大事小也(已经很强大了还侍奉弱小的君主)。昔乐毅走赵(乐毅牛逼,战国燕昭王时名将,曾率赵、楚、韩、魏、燕五国军队破齐国,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只留了个即墨,后中了田单离间计就投奔去了赵国),赵王欲与之图燕(赵国想图谋燕国)。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囚徒和奴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蒙恬驻守长城),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曹腾、曹嵩、曹操),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曹丕字子桓),过于三世矣。(曹操以齐桓公、晋文公强盛仍事周,周文王事殷商,乐毅、蒙恬守信重义等事迹事,来表明无篡汉之心)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死了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这些话都是肺腑之言)。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金縢》其中记述武王病时,周公曾作祷辞祭告于神,请求代武王死,祭毕将祷词封藏在金縢柜中。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成王的另两个叔父管叔、蔡叔等诽谤周公篡位,引起成王怀疑。于是周公避居东都(现河南洛阳市)。后来成王启柜发现祷词,知其忠贞,大为感动,亲自迎回了周公。),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放弃兵权),以还执事(把职务和权力交还汉献帝),归就武平侯国(回到封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万全考虑)。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介子推,春秋时晋国人,曾随晋公子重耳出亡十九年。),申胥之逃楚赏(申包胥,伍子胥至交好友,伍子胥带领吴国攻陷楚国国都,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来鞭尸,申包胥去秦国哭了七天七夜求得救兵复国),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以两则典故考虑自己要不要接受朝廷的封地赏赐等问题)。奉国威灵(汉朝皇帝有灵),仗钺征伐(仗钺:朝廷给予的征伐大权),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曹操表示不自居功的客气话)。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何德何能,承受不起)!江湖未静(这个时候江南孙权,辽东公孙康,益州刘璋,汉中张鲁,西凉韩遂马超,荆州刘备,都还没有平定;刘备在赤壁之战后有荆州的零陵武陵长沙桂阳,后又从孙权那里借来南郡),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减少诽谤),少减孤之责也。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学习分享,深入理解曹操对于是否篡汉问题的独到见解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学习分享,深入理解曹操对于是否篡汉问题的独到见解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学习分享,深入理解曹操对于是否篡汉问题的独到见解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学习分享,深入理解曹操对于是否篡汉问题的独到见解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学习分享,深入理解曹操对于是否篡汉问题的独到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益州   兖州   辽东   太守   汉中   岩穴   荆州   孝廉   西凉   都尉   低洼   精舍   济南   强盛   独到   见解   自明   旅游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