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选择》:那些选择成功的人,都有压箱的人生算法

拿到《刻意选择》这本书的时候,被它的书名吸引。有关选择方面的书很多,而刻意选择的提法颇有新意,不禁产生想看下去的冲动。

《刻意选择》:那些选择成功的人,都有压箱的人生算法


而打开书看到小标题后不免有些疑惑,其中并没有提到选择二字,它是以作者的人生算法为基本内容展开,这和选择有什么关系呢?


本书的作者罗希特·巴尔加瓦是一位趋势研究者、营销专家和演说家,也是《华尔街日报》畅销书作家。他通过自己生活、职场中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提炼出自以为行之有效的观点和做法,将其冠以人生算法。


看完整本书,从书中的人生算法,反推选择的主题,开始领悟到作者的初衷。在这些人生算法中,许多选择上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可以说这些内容本身就是在告诉读者如何选择。


一、 从领导角度定位自己


作者认为:去领导,而不是去跟随。处于被动位置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份定位,决定了选择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刻意选择》:那些选择成功的人,都有压箱的人生算法


去领导,当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去做领导,而是以领导者的思维想问题、做决定。做领导应该是积极、主导的角色,与做下属的,站的高度和角度、思维方式不一样。


以领导者的思维,着眼点不是一个个体、一个局部,也不是当时当事,会有全局和发展的眼光,起点高并具有前瞻性。做领导不需察言观色,会持有自己的主见并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如果把自己定位在天生的跟从者,放在微不足道的位置,只会被动地服从命令,没有自己的见解或者只有底层思维,从起点开始就输了。


二、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优势


被称为国人心目中女神的张京,高考时成绩达到清北的分数线,在包括老师在内的众人期待和瞩目下,她出人意料地放弃清北,选择了外交学院,很多人为她惋惜。


张京的人生理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官,在进大学之前,就显示了出色的英语翻译天赋。


就像书中所说:专注在你最擅长的地方。

《刻意选择》:那些选择成功的人,都有压箱的人生算法


她选择外交学院,就是在自己的优势上深耕,并决心在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


实践证明张京的选择是对的。如果当初报考清北,她也可以有令人倾慕的前途,但同时会与自己的梦想失之交臂,中国也少了一名卓越的翻译。


人生的选择路径有多条,适合你的可能只有一两条。专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条。


三、 学会变换角度思考


书中讲到一个故事:人们写字通常是从左向右写,左利手在书写的时候,手会把墨迹蹭花。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改变手腕的角度,或者把纸翻过来写,一些企业家还为此发明了防蹭花手套。这时候摆在左利手面前的选项,或者在手腕角度和纸上做改变,或者戴防蹭花手套。


有些左利手对上述选项不认可,说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们可以直接用铅笔啊。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好笑,就像脑筋急转弯一样,但有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一个微小的转弯,选择的困境就顷刻解决。

《刻意选择》:那些选择成功的人,都有压箱的人生算法


选项并没有定数,选择也不必遵循什么章法,很多聪明的选择就是这样横空出世,并没有什么套路可言。不是非甲即乙,可能还有丙、丁以至更多。


四、 创意不仅在头脑中产生


穿牛仔裤与激发灵感有关系吗?作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他有自己的着装习惯。不穿牛仔裤的日子,他发现自己无形中也失去了创新的动力与热情。所以除了特别规定的场合,他都穿着牛仔裤,让他整体感觉比西装革履更加舒服自如,而且更乐于敞开心扉,接受新的观点与想法。


《刻意选择》:那些选择成功的人,都有压箱的人生算法


所以他主张根据场合而不是规定来确定自己的穿衣风格。


他鼓励读者都找出一种可以展示自我的方式,尝试戴一副时尚眼镜或穿着运动牛仔靴或穿着和上衣不搭的袜子,这样能让人保持愉悦的心情,也能为自己的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们可以不拘泥于苦思苦想,产生灵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你的每一点细节改变都可能出现奇迹。


五、 把握最佳时机


我们惯常对时间的要求,是要准时。而本书作者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时机决定一切,不求准时但求及时,甚至主张养成拖延的好习惯。


将需要做的事情延迟到最优化的最佳时间去做。不提倡有计划、一丝不苟、按部就班做事,而是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时机,要在制定计划、做出决定时,考虑最佳时间的因素。


《刻意选择》:那些选择成功的人,都有压箱的人生算法


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和发展节奏,时机未到,或者条件不成熟,这时急于求成,必然欲速则不达。


从这个意义上说,拖延并不是坏事,而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技巧和策略。


六、努力要配得上选择


作者本人入职接到的第一份工作,是给一个演出做节目设计,作为一个新人,按领导交代的完成就好,而他对自己的要求不仅是这个。


他边工作边观察,发现先前整个项目管理混乱,老板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新的项目经理。他就主动做项目经理该干的活儿,一个星期后,他被录用为项目经理。


作者的观点是:如何完成领导没有要求你做的工作。我所做的工作比要求我做的更好。


《刻意选择》:那些选择成功的人,都有压箱的人生算法


按照领导安排完成工作,是岗位必做的职责,只能证明自己胜任所在岗位的职责。而想争取到更高的职位,要让领导看到你胜任更高一级岗位的能力。有时候机会并不是别人给你的,而取决于你做事的态度。


你想做到什么层次,就把相应的表现拿出来,没有什么比有效的行动更有说服力。


结语:

罗振宇在演讲中曾说过一个按红蓝键的故事:直接按红键,100万美元落袋为安。而按蓝色按钮,有一半机会得到一亿美元,也可能什么都没有。这是两种选择。


有智慧的人又提出两个方案:一是找个有钱朋友,让他拿钱与自己分享这个机会;二是找一个懂得金融玩法的富人,把这个赚钱机会打折卖给他,而自己稳赚不赔。


他说:当把同样公平的选择机会放在很多人面前,不同的算法得出不同的结果。人生算法并不是规律,是用不断迭代的机制,提高自己达成目标概率的过程。


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人生算法,是作者本人职业生涯的总结,带有他的个人色彩。


我们读这本书,并不是照搬作者的思路和做法,是从大师那里得到启发,再经过思考和归纳,形成适合自己的人生算法。你的人生算法越高级,选择就越智慧。


你的人生算法对了,你的选择就对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算法   人生   项目经理   时机   选项   岗位   穿着   角度   思维   观点   领导   机会   时间   作者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