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定位是构建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议通过情境式教学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变。将思想政治小课堂和生活大课堂结合起来,探索情境创设的策略是落实这一要求、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活动型课程;情境创设;策略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理念是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新课标”建议“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实践活动的参与,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活动型学科课程需要一定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素材从哪里来?情境如何创设?“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动型”思想政治课堂的构建可以立足生活实践从以下四个维度获得教学资源,创设议题情境,做到课内与课外联动,教材与生活互济。

  一、巧用时政热点创设情境

  巧用时政热点作为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有利于丰富课本内容,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时空之中,使课本内容变得立体和生动,既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又可增强思想政治课堂的时代感和厚重感。比如: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一课时,笔者根据议题“怎样正确处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运用时政热点创设以下情境:

2020年4月,国家领导人到秦岭牛背梁保护区调研生态保护,到柞水县金米村、平利县老县镇调研脱贫攻坚。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一端连着绿水青山,一端连着金山银山,两端如鸟之两翼,二者不可偏废其一。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双赢,考验的是领导干部的眼界与担当,讲求的是方法的科学与理性,脱离发展谈生态环保是“缘木求鱼”,离开生态环保求发展则无疑是“竭泽而渔”,金米村和安康平利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脱贫致富、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生态保护,是新发展理念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生动诠释和深刻实践。

  教材是静态的,生活是动态的。思想政治教师应具有课程资源意识,不断与时俱进,把国家方针政策、时政热点纳入课程资源,赋予课堂新鲜的素材。上述情境创设将共享发展与绿色发展巧妙对接,使学生在情境探究中更深刻地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及重大意义,在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

  二、借用身边人、身边事创设情境

  理论源自实践,情境来自生活。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借用身边人、身边事创设生活化的场景更能拉近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感觉到思想政治课并不是空洞的说教,教条的记忆,而是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学以致用的一门学科。比如:学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课可以围绕“如何以举办第十四届全运会为契机推动陕西文化走出去?”为议题来创设情境。学习《市场配置资源》一课时,可以以西安房价上涨为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西安房价上涨的原因、影响及如何应对。借用身边人、身边事创设情境既能将教学目标融入生活场景中来完成,又能增强政治课的现实感和亲切感。

  三、引用社会关注“话题”创设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施教者应该眼中有学生,关注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成长特点。

  有些话题往往是年度流行语或关注点,合理加以利用,更好地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使课堂变得更接地气。比如: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可以围绕热点社会话题“地摊经济”,组织学生开展对“地摊经济”的市场调研,了解人们对地摊经济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使学生步步深入思考和感悟“劳动之美—就业之难—就业之计”。通过生活实践和情境体验为社会关注话题找到了落脚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

  四、运用优秀文化创设情境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有选择地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作为课程资源合理加以开发利用,能抓住学生的情感切入点,形成共情的效果,增强课堂的艺术性和生动性。如学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课时,笔者选择自媒体的传奇人物——李子柒作为背景人物创设情境:

  一间小院、一畦菜园、几缕炊烟、满天繁星,小狗穿梭左右、外婆陪伴身边……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许多人心怀田园生活的梦想。现实中,李子柒给我们演绎着这样的生活。

  李子柒通过自媒体,以视频方式记录农耕田园生活的美好和自己动手制作美食的幸福。古典的食物、古法的工序、古老的传统、古朴的炊具、古雅的氛围,配以素淡的古装和悠扬的古调,瞬间将观众拉回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生活。

  李子柒的作品把握了文化个性中的共性。她凭借如诗如画的中国乡村风景、独特的中国元素火爆海外。她的视频中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活出了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

  围绕上述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文化传播的途径、方式和意义,使学生认识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这有利于将学科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嫁接到生活中,赋予其生机和活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情境教育的倡导者李吉林老师强调:“教学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情境中感受,把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只有“内外联动、崇真尚思、情理交融”,将思想政治小课堂和生活大课堂结合起来,创设真实的情境,以真实的体验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议题才能展开,认知才能升华,素养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9.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陕西 咸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热点   李子   议题   情境   思想政治   素养   中国   时政   此事   学科   课堂   核心   身边   课程   文化   学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