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种思想交流,马克思与恩格斯被迫分居两地长达二十年之久

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紧密合作,并不仅仅限于一起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文章。虽然两个人被迫分居两地长达二十年之久,但他们之间史无前例的友谊在这时期却更加巩固了。

确实,他们这时已不能像过去那样在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当面交换意见,争个明白,看谁的意见对。这是他们一直感到遗憾的,即使有时候互相拜访,也很难弥补。

然而,他们的通信却更为频繁了。马克思有时每天寄一封信到曼彻斯特去;一个星期中连一封信也不写给恩格斯的情况是很少的。在恩格斯面前,马克思没有任何秘密。他的生活领域里,没有哪个方面他没在信中谈到过。

空间的距离,虽然也阻碍了他们的接触,不过在另一方面,这种书面的思想交流,允许从容地周详思考并且需要措辞严谨;正因为这样,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认识就更为深刻全面。

从他们的来往书信中,几乎可以整段地不加修改地移用于政论文章。马克思正在研究的所有科学问题和政治问题,都在他给恩格斯的信中反映出来。哲学、国际政治、自然科学、数学、历史、政治经济学等等问题,都和恩格斯商量,把自己的新见解告诉他,在信中以对话方式进行研讨,以便最终肯定或放弃某种看法。这些书信包含着热情而坚持不懈地为科学真理而进行的斗争。

尤其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研究工作方面实行了某种分工。马克思专攻政治经济学、世界史和欧洲各国的对外政策,恩格斯则在军事学、语言学方面,并且后来愈益奋发地在自然科学方面进行系统的深入钻研。没多久,恩格斯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史知识就达到很广博的程度,所以马克思在提到恩格斯的时候,幽默而自豪地把他称为自己的曼彻斯特“陆军部”。

自私自利,互相倾轧甚至嫉妒等等习气,在这两人身上是没有的。他们很厌恶这种作风。所有科学上的重要评价,所有政治决定,没有一项事先没征得对方的同意。

所有手稿,只要时间来得及,没有一件是不经对方预先看过,提出建议然后付印的。所以他们中一个人的思想和结论,同时也是另一个人的,这一点已经不言而喻了。

在恩格斯的许多著作中,有的一整段或一整章,是马克思写的,但未署名,正好像马克思很自然地也一再接受恩格斯的帮助一样。

如果恩格斯向他提出一个请求,要他解决一个问题,往往他就把什么都搁下了,整天在英国博物馆寻找,直至找到所需要的资料为止。这种情形从未间断过。

马克思不是一个喜欢夸张的人。他在儿子埃德加尔死亡(他一生中极度伤心的事有不少次,这是其中之一)以后,说出了恩格斯的友谊对他意味着什么:

“在这些日子里,我之所以能忍受这一切可怕的痛苦,是因时刻想念着你,想念着你的友谊,时刻希望我们两人还要世间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格姆科夫《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恩格斯   马克思   曼彻斯特   整章   思想   政论   世界史   友谊   政治经济学   书信   自然科学   两地   时刻   意见   政治   科学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