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只有河南

有人说:“在河南,历史一日在那里,就永远在那里!” 河南位于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面积位于黄河以南得名“河南”。大禹治水之后把当时的中国划分为九州,其中豫州指的就是河南这片土地,因在九州之中河南又处于中心的地位,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了“中州”、“中原”称谓。河南人讲河南话,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字就是“中”字。中,是河南方言的标志性语汇。今天河南话中,中就是好或行的意思,是认同,是赞许,是承诺,是行动。我们看到得最早的中字,是金文“宅兹中国”。那个中字,就是像中原大地的位置和地形:四条曲折的横线,代表黄河、济水、淮河、长江;在四渎之间的城桓道路,就是中心之城。

从“厚重河南、锦绣中原”到“豫见中国、老家河南”,我们的祖先把这里定为中心,从这个中心开始,中华文明才不断地向外延展。

在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200多个皇帝在此执政,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占据半壁江山:洛阳、开封、安阳、郑州。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其中郑、汴、洛,三座黄河串起的古都,相距三百里,从夏至宋,占据国家政治经济中心三千年。

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历史上的开封城有过许多名字:启封、大梁、东京、汴梁、浚仪、祥符..它是国务院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被誉为“八朝古都”: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朝代相继在此定都。

许多人看到开封的第一印象,对她不置可否:“这么破?很落后!”当你真正地踏上这片土地时,不要对她失望,不要对她摇头叹气,余秋雨老师在他的《五城记》中,描述东京汴梁城,这样说到:她,背靠一条黄河,脚踩一个北宋,像一位没落的贵族,眉宇间仍然气宇轩昂。今天的开封城地下4-12米深上下叠压了六座城,有三座国都,辉煌的大宋东京汴梁城在今天开封城地下8米以下埋葬。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最起码1000年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

除去远去的老丘,我们从春秋时期说起。春秋时期郑国的郑庄公为了扩大疆土领域,在郑国东北方修筑新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

公元前364年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惠王把国都从山西平城迁到开封一带,修筑大梁城。前360年,魏惠王从荥阳引黄河水东南流,修成一条闻名的水利工程–“鸿沟”。鸿沟修成之后,将中原的济水、淮水、颖水、泗水与黄河互相贯通,魏国依靠便利的水运,经济迅速发展,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富丽堂皇,固若金汤。前225年,始皇帝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大将王贲久攻大梁三月之久,都没有打下,最终以水代兵,水淹了大梁。开封和水有不解之缘,可谓“成也水,败也水!全然来自于黄河。”从鸿沟开始,随着历史的车轮前行。公元581年,隋朝建立。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建东都洛阳城,为了下扬州看琼花看美女,举全国之力,修了一条举世闻名的水利枢纽工程–京杭大运河。其中通济渠走的河道就是利用了鸿沟旧有的河道,引黄河水东南流,经开封、商丘、永城、宿县、灵璧注入淮河,这段河道到了北宋又成了汴河、汴渠。

就这样,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成为北宋第一代天子,定都开封,依靠汴河漕运,成为了一个“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的国际性大都会,当时的说法:一苏二杭三汴梁!北宋建都开封168年,由“靖康之难”打破。开封城最后一次灭顶之灾是明末清初李自成攻打开封城,这次大水过后开封城37人有34万人葬身水底,开封物质文明付之东流。

开封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朝代中,说不尽道不完的就是这个大宋。我们说"东京梦华意难平",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开始经营,到1127年的靖康难,这168年间,开封辉煌无比。我们把时间往前推1000年,你会发现我们回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时代。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科技文化最灿烂。我们学过《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甚至于建筑学的典范李诫《营造法式》,中国四大发明除了造纸术,其他三项都在这里大放异彩,由阿拉伯商人传递到世界各地。

我们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物质空前发达,我们就要追求更高层的精神家园了。在中国的文学领域中,唐诗宋词各领风骚。我们说,“唐诗”是喊出来的,张扬无比,所以才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而宋词是浪漫婉约的“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多情却被无情恼”...一提宋词女想起李清照,男想起柳三变,今天我们说说宋大文豪东坡。我们把东坡誉为“豪放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其实,东坡先生感情很细腻,咱们在这春光明媚的四月说首应景的: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东坡还有一首,连金庸先生都爱不释手,直接引用。《神雕侠侣》,杨过十六年后重出江湖寻找小龙女时没找到,他在酒馆喝闷酒,墙上所书的就是这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杨过内心苦闷:人家还有个孤坟以寄相思,我的龙儿到底在哪?

说过东坡我们说说他的接班人–辛弃疾。毛主席老人家很欣赏,曾直接引用过他的诗词:沙场秋点兵。他流亡南宋,想起那曾经的灯火辉煌不夜城的大宋东京,挥笔写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罢了,回不去了,这个“一江春水向东流”来的辉煌时代在1127年戛然而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之难”、“衣冠南渡”八个字,诉尽了开封的辉煌南北离去。所以,河南人在杭州西子湖畔,望湖兴叹:“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还我河山”的岳元帅,遗梦风波亭。

无奈么?这就是历史!就是这个地方,承载了河南乃至中国古代史的辉煌,也是河南辉煌终结点。从此,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累计千年的中原去到了江南,在杭州和南京摆动,去了北京,再也没有回来过了..

空留《清明上河图》,向人们昭示着一千年前的大宋京都的繁华,昭示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我们介绍洛阳,习惯引用唐朝诗人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或者是康震老师所讲的那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很少有人这么让人耳目一新。“客路青山乡,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就是唐朝的洛阳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可以说,不管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或是作品,他们都集中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文人墨客对洛阳的无限依恋和向往之情。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而洛阳可以说是这个摇篮当中,最灿烂夺目的一颗明珠。在中华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洛阳可以说与华夏民族同呼吸、共命运,饱经了历史的沧桑,正所谓:“崤(xiao)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历史发展的脚印,一起追寻她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吧。

“伏羲画卦,一画天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河图洛书”,标志着中国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出现在了河洛大地;佛道儒三家皆离不开洛阳这片沃土,道家源于洛阳,老子曾做过周朝王室的守藏史,主要思想形成于洛阳,所以说道家源于洛阳;儒家和洛阳有什么关系?你会反驳我,孔夫子在山东曲阜,今有“三孔”为证。不急,我们慢慢说,孔夫子一生要“克己复礼”,哀叹“礼崩乐坏”,这个“礼”就是“大道之礼”、“礼仪之邦”的“礼”,更是“周公制礼作乐”的“礼”。当他听闻东周的老子熟知周朝的礼仪制度,不远千里迢迢来到洛阳,“问礼于老子”,今天的洛阳老城还有一通“孔子入周问礼”的碑刻来述说这段故事;佛家首传于洛阳,官办的第一座佛教传法道场“白马寺”,被誉为“中华第一古刹”。

往下走,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竹林七贤”的故事,最起码要给你提到那个“杜康造酒醉刘伶”,要不然杜康酒和“刘伶醉”一年不知道要少卖多少;“建安七子”名号响当当,漫步洛水河畔,你最起码会念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再不抵也会夸你喜欢的女孩子是“明眸皓齿”吧;接下来就是宋明的理学,理学的创始人程颢、程颐大家也不陌生,“程门立雪”的故事我们小时学过,二程恰恰就是河南洛阳人,理学根植于洛阳...

当年砸缸的司马光也告诉你了:“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而那盛世隋唐的辉煌,今天的洛阳城打开了它厚重的大门。

中国八大古都中,郑州是最后一个入列的。2004年,郑州正式列入中国八大古都之中,总结词是这么写的:“郑州商城,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商代早期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王都,是一座不可替代的里程碑。享誉世界的商文明,就在这里起步。它的发现,不仅为安阳殷墟找到了文明的源头,而且为寻找先商文化和夏文华提供了依据。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文明探索中,它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来郑州,看早期的中国。郑州是中华文明核心发祥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填补了新时代早期的空白;6000年前的大河村文化遗址更是被称为“星空下的村落”;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在郑州这片土地上;3600年前,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在此建都...

在这里,我忍不住要用激动的心情向大家隆重介绍一下——河洛古国。

中国有着5000多年连续发展的文明史,我们说“上下五千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的存在得到证实,而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则把人们的目光带向更遥远的过去。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位于黄河与洛河交汇流域的河洛地区,古有“居天下之中”的说法,向来被视为中华文明的腹心地带。郑州巩义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实证中华5300的文明史。作为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不仅被誉为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还被专家称之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这里有诸多的“中国之最”:勘探确认遗址面积117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3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3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3处夯土祭祀台遗迹、围绕中心夯土祭台周边的大型墓葬、北斗九星天文遗迹、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艺术品等;河洛古国还发现许多被后世承袭的文化传统或社会观念,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曾中断,中华文明的根和魂在这里!

引用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先生的话:“这个发现,这本身重要是个都邑性遗址,而且它还联系到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历史,5000多年没有断,只有中原的仰韶文化没有断,现在这个是个头,5300年仰韶文化,再往后发展是龙山文化。”

来到“黄河之都”郑州,一起去看河洛古国,这里还有“中岳嵩山,天地之中”、“黄河文化,民族之魂”、“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河洛古国,文明之源”!"山河祖国",古今辉映! 

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一条大河牵起中华民族厚重华彩的历史篇章。蘸着黄河水,书写华夏文明的脉息,只为让世人发出一句感叹:“只有河南!”

捡一块瓦片,汉唐宋;抓一把泥土,夏商周。无言的文物、沉寂的遗址,讲述着华夏第一都城到第一繁华都市的故事。天地之中,只有河南:

天地之中,三十六亿年前率先崛起的是嵩山,成为山峦之祖,只有河南;

天地之中,伏羲劈地女娲补天明晰阴阳之道,成为创世之祖,只有河南;

天地之中,炎黄二帝拓荒耕织肇始渔猎舟车,成为人文之祖,只有河南;

天地之中,道、儒、释三教九流皆在此起源,成为寺庙之祖,只有河南;

天地之中,华夏姓氏源起,认祖归宗,只有河南;

天地之中,圣人诸子百家,层出不绝,只有河南;

天地之中,四大古都,绵延千载,只有河南;

天地之中,梦回大宋,登峰造极,只有河南。

读懂你我站立的这片土地,或许一生都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河南   汴梁   靖康   魏国   东坡   天地   中原   黄河   洛阳   东京   华夏   郑州   古都   遗址   中国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