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领读|中国状元的日本研学游记

WE领读|中国状元的日本研学游记

WE领读|中国状元的日本研学游记

WE领读|中国状元的日本研学游记

女儿小时候,一家经常周末出游;若是长假,全家更是早早开始制定旅行计划。等到女儿大了,课业日益繁忙,每到了周末和假期,看到别人出游,而自己无法出行,总是郁郁不乐。

我于是建议:“找本书看看吧,他们行万里路,你就读万卷书。”

女儿更加不高兴了:“你能不能有点创意?”

“那,要不读点游记?”我只好再次建议。

“哈哈……”女儿终于被我逗乐了。

出行不了的时候,就读点游记,不仅是创意,更是我的经验。或因距离、或因时空、或因疾病,我们的身体有太多地方无法抵达。这时候,如果能让我们的思绪、或是意识、甚至灵魂前去探究,其实也是人生一种不可多得的体验和收获。

我觉得游记与单纯的阅读和旅行都不相同。阅读,是与作者思想的直接碰撞;旅游,则是与沿途风土人情的直接对话。“直接”是两者的共通之处,对于“读者”或“行者”来说,要么直面思想,要么直面真实世界。而游记则完全不同,它是作者旅游之后的记录,对于阅读者而言,就成了阅读和旅行的结合。

游记,是被“过滤”的旅行,经过“剪裁”之后,只留下了作者想要的东西。照片,就是摄影家们的游记。尽管照片是真实世界的记录,但却很难用照片找到真实世界。『WE领读』的边冠峰老师,曾经发表过一篇满是照片的游记,我们兴冲冲地按图索骥,却发现根本找不到“拍摄现场”。只有边老师亲自把你“放置”到某个特殊位置,还得打开“人眼裁剪”功能,用眼睛把看到的进行自动剪裁后,游记里的照片才在现实里“重现”了。可见,摄影大师的“过滤”,体现的是其洞察世界的独特视角和虚拟剪裁的空间思维。

WE领读|中国状元的日本研学游记

​ 还有一种场景同样让人神往,就是通过阅读跨越时空,与古人“同游”。倘若“同游者”还是一位传奇人物,那就更让人无法抗拒了。《癸卯东游日记》就是我不忍释手的游记之一。作者张謇是个大器晚成的“状元学霸”,30年青灯黄卷、呕心沥血,41岁(1894年)得中状元,达到科举取仕制度的巅峰。但更为传奇的是,张謇还是个“另类学霸”,他在这个游戏规则下“玩”到了最顶端之后,却回过头来致力于颠覆这个体系,以其毕生精力大力创办现代教育,一生创办了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WE领读|中国状元的日本研学游记

张謇考察日本后著写《癸卯东游日记》

这篇游记的目的地,是1903年的日本;这趟“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考察教育,《癸卯东游日记》就是这趟研学之旅的记录。当时,明治维新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日本以“脱亚入欧”、学习西方为目的,改革了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张謇赴日的8年之前(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了昔日强盛的大清帝国。

张謇在其30多年的科场奋战期间,除了读书之外,还当过不少书院的山长(即院长),参与了很多教育和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既蓄积了广博的学识,又领悟了教育规律,更洞悉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因此,在张謇高中状元9年后的赴日考察期间,他对日本的教育机构进行了大量走访。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张謇考察了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在内的日本33所各类学校,对当时日本的教育现状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结合自己在中国的教育改革实践,对中日教育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癸卯东游日记》中记录了大量针对日本教育的评价和对当时中国教育改革的相关思考。

WE领读|中国状元的日本研学游记

WE领读|中国状元的日本研学游记

张謇创办新式学堂时拟立校训

张謇在书中肯定了日本当时的教育成就,并分析了成绩取得的原因,“其命脉在政府有知识,能定趣向,士大夫能担任赞成,故上下同心以有今日,不似一室之中胡越异怀,一日之中朝暮异趣者,徒误国民有为之时日也”。

确实如此,尽管明治维新时政府财源拮据,但负责教育事业的文部省经费却始终是政府各省(部)中最高的。尤其是明治维新伊始就大力兴办的小学教育,更是在全社会的持续努力下成绩斐然。以小学就学率为例,日本1873年小学就学率只有28.1%,1877年达到39%,1879年达到41.2%,1890年为50%,1894年为60%,1899年为70%,1905年达到96%,1919年以后始终保持在99%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需要“上下同心”以达成共识,更需要长期的不懈坚持。

WE领读|中国状元的日本研学游记

2014年甲午海战120周年之际,刘亚洲将军在思考这场深刻改变中日历史甚至世界格局的战争时,写了一段话:“甲午战争10年后,日本又打赢了日俄战争。日本天皇说,赢了这场战争,他最感谢的是日本的小学教师,因为日本士兵绝大多数都受过小学教育,而沙俄士兵则大多数是文盲。”

作家胡平在《情报日本》一书中也感慨道:“军事评论家往往喜欢从经济发展、政治运作、武器装备等方面对比两国实力的巨大差距。而倘若对交战双方的文化素质多加考量,或许可以引发我们更加深刻的民族自省……”

其实,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不仅包括初等教育,更涉及师范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教育体制等多个方面,对日本未来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这些改革不仅在半个世纪内就实现国民教育普及和基本素质的提升,也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奠定了日本不断赶超欧美、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基础。

1903年的日本之行,使张謇坚定了教育理念和改革路径,明晰了教育的功能与地位。张謇认为,教育是开启民智、造就人才的,在影响国家富强的诸因素中居于根本的地位:“人皆知外洋各国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政闻录•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此观点今日仍未过时。教育,是培养和打造国民的;而国民,既是国家间竞争的核心,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

读读张謇先生的《癸卯东游日记》,再看看张謇先生的一生,也许可以启发我们更多对教育的思考。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WE领读|中国状元的日本研学游记

WE领读|中国状元的日本研学游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日本   明治维新   状元   上下同心   游记   目的   剪裁   教育改革   中国   女儿   旅行   照片   作者   日记   国家   旅游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