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领读|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WE领读|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WE领读|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WE领读|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阅读,其实就是我的“毒品”,有瘾。

每到长途旅行,必携书。要不然那漫长的车程、航程将变成一种让人无法忍受的酷刑。有时匆忙,也会忘,只好在航站楼的书店里淘一本。即便好书难觅,价格又贵,但也聊胜于无。久之,书架上竟充斥了一层“航站楼”图书。虽每本书背后都有一种书瘾发作的迫不得已,但偶尔也会有惊喜。例如手头这本《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这本书于我也是一种途中相遇。在首都机场的航站楼书店里,满目都是“财富”“励志”等“喧嚣”的书名,映射出这个社会趋之若鹜向往成功的基本面。五色迷离之中,一册封面极简约的《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静坐于角落,走近拿起,粗看了一下目录,就买下了。

依我多年的购书经验,越是封面张牙舞爪,书名故弄玄虚,腰封搔首弄姿,越是让人疑虑货色如何。真正有料的书自有气度,大多包装简约,格调雍容,拒绝在面子上涂脂抹粉,而在里子上精益求精。而这册书再度印证了这一准定律,读起来的确相当有料。后来,此书为一游历过西藏的友人看上,于是割爱。后来在巢湖的席殊书屋再见此书时,仍是朴素的封面,却多了一个腰封,腰封上斗大标题所相伴的,已是这样的句子:“流浪在拉萨街头,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而腰封另一面,却做起了《纳兰容若词传》的售书广告,这副打扮把好好一本书的品相硬是弄得不伦不类。所以,在这个时代,“书隔三日”,也是会让你刮目相看的。

WE领读|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哲学家们说,成名来源于误解,对仓央嘉措来说也是如此。在众多藏传佛教的活佛中,仓央嘉措无疑是最出名的,没有之一。他的出名并不完全在于他是活佛,活佛很多,但仓央嘉措就一个,而是在于只有他,是一个有故事的活佛。

众生原本就是世界上最需要故事的种群。因此,游览布达拉宫的人们总会在历届活佛的灵塔里热切地寻找着仓央嘉措的那一座。但导游会告诉你,他并不在这儿,然后胸有成竹地对这位活佛的故事作出又一次精彩但不乏附会穿凿的讲述。听饱了故事,人们就会拥向大昭寺旁一个巷子里的玛吉阿米酒吧,因为据说,这是仓央嘉措当年微服饮酒作诗、幽会情人的地方。没有人在乎这种“据说”的真假,因为游客们需要的是一个他们期待的仓央嘉措,以及他们期待的精彩爱情故事。他们要的是:大昭寺墙外的那个梦。

WE领读|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我曾和一个平时毫无罗曼蒂克精神的同伴坐在玛吉阿米的二楼临窗,这个家伙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像猫念咒一样地背诵着仓央嘉措的诗。这一刻,仓央嘉措引领了他的感性。而同行的女孩更是迷醉于仓央嘉措的故事,迷醉于玛吉阿米,她不在乎人物本身的悲剧,而只在乎把她的爱情痛痛快快地浸泡在这里。事实上,在八方游客心目中的拉萨,玛吉阿米与布达拉宫、大昭寺已俨然三足鼎立。如果说后两者代表了政教合一的无上权威和神圣宗教的最高殿堂,那么,玛吉阿米则以爱情故事和诗歌来扛鼎。虽然这些贴着仓央嘉措标签的故事和诗歌,最终只能被有情或无情地消费与赏玩,虽然仓央嘉措以最决绝的姿态逃出了佛门,但几百年后,他依然没能逃过众生。

WE领读|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WE领读|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回到这册书的本身,虽名为仓央嘉措的传记,但关于仓央嘉措的故事却只占全书内容的三分之一,前面有大量篇幅叙述了西藏的宗教发展。对于仓央嘉措的粉丝来说,这么冗长的宗教史叙述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但我却觉得,这倒不失为这本书的一个亮点,因为西藏的宗教发展及其脉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显得冷僻,通过此书,倒可以作一次快速的进补。至少能够在你游历青藏高原时,对那些你必去的寺院壁画和佛塔神像,增一份文化传承上的了解。而且只有对西藏的宗教发展有初步的认知,才能更好地理解仓央嘉措以及他的命运。

WE领读|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WE领读|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当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坐床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命运已经注定;当他第一次接触到传自印度的那部叫做《诗境》的书时,他的命运已经启动。他恍悟出语词原来也是密术的一种,而且是法力最大的一种,只要掌握了语词的密术,无论六道还是三世,都会被光明铺满,有了至上的诗艺,便能化腐朽为神奇。他是对的,也是错的。他的前路没有被引向光明,而是引向毁灭。但,诗歌终究又让他不朽。

可是,仓央嘉措的诗并没使他的形象变得清晰。几百年来,作为一个佛门的浪荡子,人们津津乐道于他的绯闻,他的幽会,他的纵酒,他的荒唐。他写过这么多情诗,但就连本书的作者在爱情上只给他打了二十分,而把一百分给了纳兰容若。但我以为,纳兰之流并不及格,仓央嘉措倒是可以给八十分,至于一百分,在中国文人里,我只打给曹雪芹。因为仔细审视仓央嘉措的情诗及他的那些所谓“艳史”,就能看出,于男女情爱,仓央嘉措自有那份真性情在,而且难得他能把这种情事打理得如此澄明净洁,纳兰辈虽也能极尽缠绵悱恻、惜香怜玉,但有时一不小心还是会露出狎玩的狐狸尾巴。

WE领读|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WE领读|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事实上,仓央嘉措并非情圣一类人物,而是他那个时代的先觉者。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做回他自己。在活佛的袍子里,他身上罕见地有着人的觉醒,人的自由意志的觉醒。早在仓央嘉措时代的一百年前,欧洲的文艺复兴已经完成了这种觉醒,但在雪域高原,他注定是孤独的。因此,活佛的称号,布达拉宫的墙院都成了他的牢狱。他,其实是一个穷尽一生的越狱者。

他的第一次公然越狱是从扎什伦布寺开始的。事实上,关于仓央嘉措在扎什伦布寺要求还俗的描写是本书最精彩的章节。活佛还俗本就骇俗,他与来劝说的五世班禅的对话更是清楚地表明了他的人生观与宗教观。最后,在1702年的扎什伦布寺里,他形销骨立地站在旷场中央,向着五世班禅,向着从三大寺赶来的主持,向着自己的根本上师江央扎巴,向着密不透风地包围着他的无数僧众,撕心裂肺般地呐喊出自己的心声。

WE领读|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这次越狱并没有成功。这之后,仓央嘉措以一次次对布达拉宫的逃离来与整个世界抗争。他的纵酒,他的幽会,他的诗,于他,无非更像是一次次的牢狱放风。在这个东方式的古老舞台上,放逐与死亡成为他唯一可以退场的方式——世上难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本文配图copyright@边冠峰,『WE领读』授权发布使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WE领读|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WE领读|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大昭寺   布达拉宫   途中   拉萨   班禅   语词   活佛   牢狱   光明   西藏   此书   封面   诗歌   宗教   故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