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梁山好汉的非遗民俗!形式多变场面有趣

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位列其中。

以一百单八将各个鲜明的人物和对当权者软弱的不满为内容,写了英雄豪气,挥斥方遒。

人们都为他们动容。

纪念梁山好汉的非遗民俗!形式多变场面有趣

这就是踢鼓拉花的由来,它属于一种秧歌。

据踢鼓老艺人相传。

宋朝梁山英雄中,有一人被官府抓获,后被梁山弟兄乔装进城,劫狱救出。

为纪念这一事,以后每逢元宵节,群众便扮成梁山英雄人物,敲锣打鼓,载歌载舞,进行庆祝。

之后,年复一年,逐渐形成了踢鼓秧歌舞蹈。踢鼓秧歌男角扮相是杨雄、宋江、石秀、武松、林冲、阮家三兄弟等梁山英雄人物。

一般在街头、广场、院落表演,故又称土摊秧歌。

晚上表演时,表演者手持彩灯,在茫茫夜色中,犹如长龙,又似鲜花漫山。


纪念梁山好汉的非遗民俗!形式多变场面有趣


等等,那么再向前追溯一下它的雏形。

踢鼓秧歌最早起源于当地居民的祭祀活动,到汉唐时期,已发展成为以广场、街头小表演为主的娱乐活动。

其融拳术、舞蹈、戏曲为一体,雏形见于宋末,发展于明清,兴旺于新中国成立后,剧情重在反映宋末农民英雄惩恶济善、除暴安良的英雄事迹。


朔州踢鼓秧歌集劳作、抗灾、祭祀、军事、武术、杂技等于一体,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磨砺形成的。

它的场景,借鉴了古代军事战阵、仪仗、土木建筑、生产实践、生产工具、吉祥图案等形式,经过世代演练而总结归纳出来的是朔州地区人民智慧和艺术创作才能的结晶与凝聚。

它粗犷、刚劲,又稳健、风趣。

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给大家带来欢乐。


纪念梁山好汉的非遗民俗!形式多变场面有趣


踢鼓的步法大而刚健,表演刚健奔放;

拉花的步小而颤动,表演袅娜柔软;

,大场子红火热闹,气势大,阵式错综复杂;

小场子表演者需有过硬的功夫和一定的技巧;

而过街场子是在大小场子进行前表演,穿街过巷,边走边表演。

这样丰富的踢鼓拉花,不来看上一场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梁山   朔州   水浒传   除暴安良   遗民   阵式   刚健   秧歌   场子   雏形   表演者   祭祀   好汉   多变   场面   舞蹈   有趣   形式   街头   广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