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孩子”的戏曲表演?跟元曲有关

中国传统文化,唐诗宋词元曲最为瑰宝。

不同于唐诗的起名,宋词和元曲都要遵守个规矩,词有词牌名,曲有曲牌名。

今日这戏曲,就跟一个曲牌名有关,“耍孩儿”。

“玩孩子”的戏曲表演?跟元曲有关

耍什么?

也许有的人会直接按字面意思理解。

少一次耍孩儿就少一条无辜小孩被戏耍。

这就理解错了,应该理解为“逗小孩开心”更为准确。

传闻此词牌名又和更早有关。

唐明皇生下太子啼哭不休,集梨园子弟唱曲取乐,以逗太子止泣,所唱各曲均不奏效,唯唱此曲后太子转悲为喜,破啼一笑,唐明皇随即命名此曲为“耍孩儿”。

但是传说只是传说,大概率只是大家为这出戏镀的金,该剧种真正起源于元代,与元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玩孩子”的戏曲表演?跟元曲有关

耍孩儿角色分红、黑、生、旦、丑。

以板胡、笛子为主要伴奏乐器。音调旋律欢快活泼,婉转嘹亮。唱曲以正板和慢板为主,既有固定曲牌,又灵活多变。

唱腔与音乐伴奏十分和谐也是耍孩儿的又一特点。耍孩儿发声方法,使外地人乍一听起来很不习惯,说它发声不科学,但听惯了以后,觉得越听越爱听。

有点像老北京的“豆汁儿”,外地人想破头也不知道哪里好喝,但是本地人又觉得妙不可言。

耍孩儿戏的表演,还有舞蹈性很强。

《扇坟》中的小娘子自穿缟素孝衣,左手端纸灯,右手持折扇,绕灯扇动;走“挖步”前挪后腿,左右旋转,有快有慢,变化多样。

独特的演唱发音方法、欢快火爆的打击音乐、取材广泛的丰富剧目、别具一格的剧种风格使得耍孩儿这个古老剧种日渐为专家学者所瞩目,它被称作戏曲史的“活化石”。

“玩孩子”的戏曲表演?跟元曲有关

跟所有戏曲一样。

这位曾活跃于大同、朔州及晋西北神池、五寨,内蒙的呼和浩特、包头等地的古老戏剧也面临断代的可能。

希望它能继续存在于文化长河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元曲   戏曲   朔州   梨园子弟   转悲为喜   孝衣   板胡   神池   包头   曲牌   剧种   孩儿   外地人   太子   欢快   孩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