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山与鞑靼牛肉的后喻印象

喀山与鞑靼牛肉的后喻印象

喀山,大概是本届世界杯最具象征意义的赛场之一。

这座伏尔加河畔的精致城市,见证了法国对澳大利亚的精致、伊朗对西班牙的顽强,也见证了足球历史上划时代技术VAR(视频裁判)的首次发力。

作为列宁的第二故乡,喀山在老一辈国人心里并不陌生,但它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另一个身份是——鞑靼共和国首都。

喀山与鞑靼牛肉的后喻印象

严格说来,鞑靼人应该是蒙古的后裔。在大明驱逐元朝后,北蒙古分裂成了鞑靼和瓦剌。瓦剌继续跟大明抬杠,还活捉明英宗,搞出“土木堡之变”这样的大动静。前阵子热播的电视剧《女医明妃传》的背景就是那段历史。

喀山与鞑靼牛肉的后喻印象

而鞑靼则逐步西迁,又百年后,被叶卡捷琳娜女王征服而并入如日中天的俄国——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中俄两国终结了蒙古席卷亚欧的传奇,并且瓜分了蒙古的领土。

喀山与鞑靼牛肉的后喻印象

自中世纪来到今天,不论东西方,对凶悍的游牧民族总有种天然的恐惧和成见。鞑靼的英文名tartar,翻译过来还有三种解释“酒石、牙垢、凶悍的人”,似乎很好地表达了主流世界眼里的鞑靼——酗酒、不讲卫生、悍勇好斗。而再加一个字母tartare,则是西餐里一道著名的料理:生肉丁。

但事实上,今天的鞑靼共和国首都喀山街头,生肉却并不是主流的饮食,更多的是馅饼、手抓肉、油撒子、黑面包等等,是今天的鞑靼人失去了蒙古时代吃生肉喝烈酒的血性,还是被中亚与俄国风俗同化了饮食,不得而知。但相反,生吃的tartare,却广泛流行于高档的法餐、意餐、甚至和风料理中,而用料里甚至还有很多游牧民族见所未见的海鱼虾。之所以冠以鞑靼的头衔,想必也是“先进文明”对游牧民族茹毛饮血的后喻印象。

喀山与鞑靼牛肉的后喻印象

我曾在一家法餐馆尝试过tartare,当时看了菜单上“鞑靼牛肉”的字样,本以为是孜然烤得香喷喷的牛肉,结果端上来的时候却与想象大相径庭:一盘鲜红的牛肉被切碎,码成一个小树墩,顶部挖了个孔,打了个生鸡蛋在内,旁边还点缀着一些奇怪的香草。甚至能看到生牛肉里一些白色的肥膘和筋络。

喀山与鞑靼牛肉的后喻印象

上菜上错了吧,这是还没下蒸锅的肉饼蒸蛋么?只见服务生很淡定地在肉饼堆上浇了一种绿色的汁水,并帮我用叉子将生鸡蛋、肉饼、绿色香草、汁水拌匀,请我享用——拧着眉头尝了一小口,味道不算好,有一股肉腥。但嚼一嚼,口感勉强过得去,牛肉很筋道,鸡蛋混合着香草还能尝到一丝丝类似于鲣鱼花的奇特香味。后来我才知道,肉里的香草是驴蹄草,有柠檬香味,绿色的酱汁则是橄榄油和罗勒调制成的青酱,加上足够做肉生的高品质牛肉,被西餐推崇备至也不难想象。

喀山与鞑靼牛肉的后喻印象

日料店的和式tartare更有味道,因为相比法餐,鱼生占到大多数。某次在上海吃的一道彩虹鳟鱼tartare尤其值得一提:嫣红的鳟鱼肉丁、黄色的柠檬丁、绿色的青木瓜丁、以及黑豆、奶油,被拌开,盛在广口玻璃杯中,虽然配料繁多,但任然粒粒分明,不用尝试,光看看卖相,就一定好吃。据说那家日料店的特色还有生蚝三文鱼tartare,生蚝三文鱼分别切丁,加上覆盆子拌匀后再赛回生蚝壳里,想想应该有三文鱼的丰腴和生蚝的韧劲,看邻桌吃得香,我却没尝试,颇多遗憾。

喀山与鞑靼牛肉的后喻印象

其实,俄国菜还有一道料理“卡帕奇欧”(Carpaccio)也与tartare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他不是切丁,而是把生鱼、生牛肉切成很薄的片儿,点缀罗勒叶、松子酱等等调味品。上桌后把肉片卷起来一口塞进嘴。这样做法没有tartare中肉丁的腥味,却保持了肉生鱼生的润滑鲜嫩,很是绝妙。

喀山与鞑靼牛肉的后喻印象

以此可见,虽然喀山已经寻觅不到鞑靼时代的光辉印记,但鞑靼和蒙古的精神,却潜移默化地润泽了如俄国这样的征服者之中。如王家卫《蓝莓之夜》里的台词所说:“当你离开之后,所有记忆中留下的事情只是组成了另外一个人的生活。”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品)

Guess you like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喀山   鞑靼   鱼生   牛肉   俄国   大明   罗勒   蒙古   鳟鱼   肉丁   生肉   肉饼   游牧民族   香草   料理   印象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