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自己的城市旅行(33)

深圳:在自己的城市旅行(33)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法语朱老师,从1993年开始坚持写作。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你点赞、转发、留言,非常感谢!)



目录

第一篇:在华强北抚摸深圳的肌肤

第二篇:许久不见莲花的美

第三篇:莲花山--回到童年,回归简单

第四篇:莲花山--一个春日,静听鸟鸣

第五篇:莲花山--惊起蛙声一片

第六篇:柠檬桉香气里的笔架山

第七篇:笔架山:绿色海洋里的一尾鱼

第八篇:笔架山--徒步寻访春天

第九篇:深圳新图书馆让这个城市变得柔软

第十篇:在图书馆里消磨长长的暑日

第十一篇:购物公园的免费画展

第十二篇:晃悠在福田中心区的夜晚

第十三篇:少年宫:音乐飞扬的浪漫夜晚

第十四篇:福田中心区:在油润的月色里行走

第十五篇:下梅林:碳烧生蚝里的怀旧之旅

第十六篇:充满故事的梅富村夜市

第十七篇:即将消失的岗厦城中村

第十八篇:新洲村:老井、古屋、大榕树

第十九篇:妖娆的购物公园和市井的新洲村

第二十篇:灯红酒绿上下沙

第二十一篇:行走荒凉的梅林二线关

第二十二篇:下梅林:正月十五的街头山歌

第二十三篇:景田南:耳朵里的热闹世界

第二十四篇:景田南:像露水一样蒸发的小菜场

第二十五篇:景田南:小小地产中介的梦想

第二十六篇:景田南:小文化广场上的城市表情

第二十七篇:景田南:一个乞丐和他的狗

第二十八篇:景田南:我的新食堂

第二十九篇:在香蜜湖的灯海里感受宁静

第三十篇:红荔西路:清新雨后,走在花香和鸟鸣里

第三十一篇:世界之窗:万圣狂欢夜后的狼藉一片

第三十二篇:晚风正好,行走在蛇口的闲逸里

第三十三篇:五月十六,红树林那轮明月

第三十四篇:红树林:南洋楹上玫瑰红的落日

第三十五篇:华联大楼钟声——越来越微弱的城市记忆

第三十六篇:东游西逛南园路扫街记(一)

第三十七篇:东游西逛南园路扫街记(二)

第三十八篇:东湖公园:喧闹与静寂

第三十九篇:细雨下,大芬村的半日闲情

第四十篇:塘朗山:一城灯火繁华

第四十一篇:凤凰山:一片叶子和蝴蝶的禅意

第四十二篇:马峦山:山风、鸟鸣和溪水

第四十三篇:工作在大亚湾核电站的日子

第四十四篇:偷得浮生半日闲(1):回到核电站

第四十五篇:偷得浮生半日闲(2):行走大鹏所城

第四十六篇:在地铁一号线

第四十七篇:最后一班地铁

第四十八篇:大剧院地铁站通道里的芸芸众生

第四十九篇:流浪歌手艾力

第五十篇:地铁口的小市场

第五十一篇:黄昏的萨克斯

第五十二篇:临时屋里的人们

第五十三篇:在疯狂奔跑的城市里过缓慢的生活

第五十四篇:我们注定无处可逃

第五十五篇:隔壁那家的烟火和声音

第五十六篇:在深圳最雅致的事情

第五十七篇:在声音和气味里感到温暖

第五十八篇:走在2006年最后几天的阳光里

第五十九篇:2007年新年的烟花如雨

第六十篇:道不尽那呜呜哑哑的苍凉

第六十一篇:冬天的一角阳光

第六十二篇:大药房前的体重秤

第六十三篇:那些我们离不开的陌生人

第六十四篇:莲花山:去闻花香

第六十五篇:挑篮卖菜的女人

第六十六篇:景田南:被拆掉的菜市场

第六十七篇:景田南:两条被遗弃的狗

第六十八篇:北环天桥上卖菠萝的小伙子

第六十九篇:地铁里的T台秀

第七十篇:雨天,陌生楼群里温暖的光

第七十一篇:深圳的三月:诗意混乱的符号

第七十二篇:住在临时工棚里的人们

第七十三篇:莲花山:两个驴友

第七十四篇:莲花山:美丽异木棉树上的八哥

第七十五篇:在Z公司教法语的日子

第七十六篇:Z公司草地上一群小星星

第七十七篇:景田南:公用电话亭里的百态人生

第七十八篇:再见,深夜的猪脑汤

第七十九篇:五月的黄叶满地

第八十篇:六月的阳光凶猛

第八十一篇:一条狗,死在大街上

第八十二篇:真实记录——内衣专卖店五彩众生相

第八十三篇:我的自由职业生活

第八十四篇:在路上寻找最好的自己

第八十五篇:什么声音代表你的城市?

第八十六篇:深圳的春天

第八十七篇:叶子落了,叶子长了

第八十八篇:煮毛豆

第八十九篇:不慌不忙

第九十篇:五个深圳年轻人的十年后



第八十五篇:什么声音代表你的城市?

一个朋友发给我一个有趣的网站地址,英国文化协会的SOUND AND THE CITY(都市发声),记录着各个城市最有代表性的各种声音。包括了北京、重庆、广州、上海(但是后两者的声音库暂时还没有建立。)  

北京的声音库里录了十种不同的声音:大街上的市声、商场疯狂大甩卖的喇叭声、公车售票员卖票的声音、空中鸽哨的声音、寂静的午后古老胡同里单调叫卖的声音......

听着这些声音,我仿佛一下子飘到了北京的街市上,那么近着看着这些人,那些场景似乎就紧紧地贴着我的脸。  

我最喜欢听北京库里第三种声音:胡同里一个女人悠长懒懒的叫卖声,让我想起小时候不肯睡午觉的空荡荡中午,每次我迷迷糊糊走出家门时就会有一模一样的感觉,那种空气和声息的混和,那种懒洋洋又无所适从的心情。  

重庆的声音库里只录了一种声音,但这一种声音就已经内容丰富,非常厚重:很多人们说土土重庆话的声音混和粘稠着,从朝天门码头传来闷闷的汽笛声,很多车声交织的背景音。

听着这些声音,已经足够感受一个地道的重庆:很多忙碌劳作的人,赤膊的棒棒军,热气腾腾的麻辣烫,市井又真实和快乐。  

其实,在没有看到这个网站前的日子里,我就经常想这个问题,有些声音是能代表一个城市,或者一个时代的。

在看贾樟柯的电影《小武》的时候,我就惊讶他对90年代初各种声响敏锐的捕捉和把握:卡拉OK店里音响劣质的歌曲歪歪扭扭的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里播音员陡峭干巴的声音、那些现在听来有些可笑的曾经那么流行的歌曲旋律......听着这些声音,90年代初浓烈的感觉扑面而来。

我读《南方都市报》里的一则小品文,作者也谈到类似的问题,他把这些声音称作一个时代的背景音,比如第六套广播体操的旋律、比如每天十点钟那个音频很高的女人尖利的声音:“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开始......”

现在,这些声音都离我们远去了,当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时候,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突然再也听不到的时候,才发现,时间已经翻去了一页又一页。

其实,声音和时间是有黏连关系的,每个不同的时间段里,会有不同的背景音,但我们很容易忽略这些我们浸泡其中的声音,直到它们再也不出现时,才蓦然惊醒。

很可惜,上海和广州的声音库里还什么都没有,更可惜的是,在这个声音目录里根本没有列出深圳的子项目。

那个朋友对我说:“我们一起去录深圳的声音吧?”  

那么,到底哪些声音最可以代表深圳呢?

-请输入密码,请再输入一次!

-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请稍后再拨......

或许可以选上这两条吧,其它的声音,我得再好好想想。

(写于2005年12月14日)



第八十六篇:深圳的春天

下午,我走在去上课的的路上,发现深南大道旁掉光了叶子的榄仁树爆出了细细的绿叶,一排排毛绒绒地铺开,一层层树枝上全是这样绒绒的绿,映着有些发灰的广阔天空,像最淡静的写意画。

我站在那里,久久地看着,这画面真美,有静静的禅意,真希望此时公交车上那么多面无表情的乘客也看到了这样的美。

深圳的春天果然来了,今天最高温度已经到了二十六度。我记得前几天晚上还瑟缩在冷雨和寒风里,没想到,今天满眼都是穿着短袖衬衫的男人和露着雪白胳膊的女人。

走在树荫下,总觉得一种不安和鼓胀的冲动流淌在空气中。钱钟书在《围城》里形容这样初春的不安和燥动,他说就像小孩子长牙前的饱胀和痛楚。

春天来了,万物都在蠢蠢欲动,空气中的花香草气似乎都在暗示着我生活不应当再这样平淡重复下去。

一个男人正在草地上扫着三角梅的红叶,一大片火红在他的扫帚下慢慢堆积。如果扫帚的主人不是一个瘦小干枯的男人,而是如黛玉那般的妙人,那将是何等美好的一幕。

多年前,当我在核电站工作时,经常站在窗边看着在草地上操着大剪刀修剪草坪的小伙子小万,我打开窗户,可以闻到青草的香气一缕一缕地飘过来。

那时,我如此羡慕这个男孩,可以在春日暖暖的阳光下,闻着青草细腻的气味,我甚至希望让我来剪草坪。

而此时,我希望那个扫花的男人是我,把一堆雪一样飘飞的花慢慢归拢,看着它们堆成一团火。

(写于2006年3月11日)



第八十七篇:叶子落了,叶子长了

这些天晚上,我闲时会外出漫无目的地游荡,沿着我家周围的几条街,长长地走路。

我一直喜欢走路,高兴的时候,不高兴的时候,无聊的时候,想事情的时候,都会去走路。2004年底,当我在丽江游荡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天天沿着丽江新城空荡广阔的香格里大道,那条路上空无一人,我面朝玉龙雪山安静地徒步,那一刻,感觉我正在一点点融入巍峨的雪山。

我曾经雄心勃勃地希望把深圳每一条街道都用脚全部走一遍,我走得最远的一次是从特区报社一直走到红树林,走了两个多小时。

走到红树林海边时,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水鸟,仿佛无数小黑点漂在海面上,围成一个大大的环。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星期一,我看着这片安静的海,很久很久,然后,慢慢离开。

这些天晚上,我又在走路,漫无目的地走着。这才发现,很多大叶榕在慌忙地掉叶子,叶子掉得如此密集匆忙,我站在远处,甚至可以看到一大片叶子像稠密的雨点簌簌而下,它们仿佛电影中的慢镜头,安静地飘落,堆在树下,一片黄软。

同时,另一些大叶榕依然固执地举着满身发黄的叶子。一天晚上,我无意中透过一处路灯光看到一丛这样的树,讶异地发现在橙色路灯光的照射下,一层一层黄叶竟然有一环环神圣的光感,带着透明和朦胧的诗意。

那一刻,我惊呆了,久久地站在树下,看着被灯光照得无比神境的一树黄叶,几乎听不到身边喧嚷的车声。

再往前走,一些已经掉光了叶子的大叶榕已经爆出了细软的新叶,像婴儿柔软的头发,让人心疼,那样的绿色柔软得仿佛分分钟可以化掉。

我走在大叶榕的阴影里,穿行在飘落叶子的间隙,心想,在一模一样的时候,有的叶子落了,有的叶子长了,就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有的分手了,而有的正在坠入情网。

我想起某一个寒冷的晚上,在同一个时间,我看到路边有一对情侣抱在一起久久地吻成一团,而不远处,却有一个孤单的人正在流泪。

(写于2006年4月2日)



第八十八篇:煮毛豆

我家楼下蹲着一个卖毛豆的男人,一堆绿蓬蓬的毛豆散在一只担子里。一块八一斤,我买了两块钱的毛豆。

晚上吃罢饭,我把毛豆倒在一锅清水中,撒了三勺盐,抓了几粒花椒和几颗八角,再淋上些酱油,咕嘟嘟地煮起来。

我一边煮着毛豆,一边看着书,渐渐闻到毛豆的清香混在调味料丰富的香气里,缭绕了一间房子。

煮毛豆非常简单,但需要花一点时间,大火至水开后,再转小火让水咕咕不停,四十分钟后,水快干的时候,毛豆也熟了。

如果在毛豆热的时候吃,还不能完全体会到它滋味的美妙,因为调料的香味还没有完全沁入豆壳和豆里,只能感觉到毛豆外层的滑和腻内里粉粉的清香。

我将毛豆带着汁水盛在碗里,在冰箱里冷藏一夜,第二天早上,我煮了一碗玉米糊糊,此时再剥毛豆,软软灰绿色的豆壳上润满花椒、八角和盐混和后的香味,剥之前先轻啜一下豆壳,满口留香。

再吃毛豆时,那豆子比前一天晚上多了无数层风情:更软,更细,更面,味道更浓郁。将毛豆一粒粒地剥到金黄的玉米糊糊里,就这样呼噜噜喝下去,玉米面山野的清甜混着毛豆微咸微香的面面口感,这样朴素的早餐清新美好。

我记得几年前看《浮生六记》时,在卷二“闲情记趣”一节里,关于沈三白的妻子陈芸—— 一个心地玲珑极富闲情雅趣的女人有这样的描写:

“余爱小饮,不喜多菜。芸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只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盖视之,如菜装于花瓣中。一盒六色,二三知已可以随意取食。食完再添......”

每次回想起这一段描写,我总会对那心思奇巧的梅花盒产生了无比向往,我一直在想,梅花盒中各各不同的六种小食会是什么呢?是不是我今天吃的煮毛豆也可以是梅花小食中可爱的一种呢?

(写于2007年10月24日)



第八十九篇:不慌不忙

对于我来说,每天下午三点钟开始,是一天里最温柔最放松的时刻。

下午三点,我刚刚从午觉中醒来,在一片惺松中,还没有想好下面应该做什么,于是,迷迷糊糊中,我总是想吃点什么。

一杯粘稠的酸奶,一杯浓果汁,几粒干果,各种不同的水果,怪味胡豆,牛肉干,每天吃的都不一样。

我把一些小食拼在盘中,坐在大大的阳台上,腿搭在另一张椅子上,看着远远地方或是灰霾或是阳光下的城市,吃着我的下午茶。

遥远的市声像火一样从脚下一团团地升起,此时,此刻,整个城市的人似乎都在紧张忙碌着,为自己,为别人。

而我,待在阳台,专心喝着酸奶,剥着花生,安静地听着远远近近的各种声音。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用想。

在这座疯狂的城市里,可以心安理得地不用着急,不用慌张,这样的感觉迷朦且温暖。

以前,这个城市让我焦虑,我总是着急去做下一件事情:洗脸的时候我着急想做早餐,做早餐的时候我着急打开电脑,开着电脑的时候又着急看看电视......。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正在做的这一件事情,就是上一件事情的下一个,每一件事情其实并没有哪一个真的更加重要,那我为什么要着急去做下一件事情呢?

悟到这一切的那一天,我笑了,从那时起,终于学会了细致地洗碗,慢慢地收拾房子,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为阳台的花草修剪枝条。

我明白了为什么古代的禅修者在日复一日的扫地中也可以达到顿悟,如果时间流淌不停,没有始终,那为什么我们总要着急着赶路呢?用尽全力拼命走到前面,真的就比现在更好吗?为什么不让自己放松下来,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享受一顿下午茶呢?

(写于2007年11月10日)



第九十篇:五个深圳年轻人的十年后

今天上午,我去深圳图书馆附近散步,走到图书馆外侧那条被小叶榕完全包裹的人行道上,我看到五个年轻人:三男两女,他们还穿着很学生气的衣服,正整齐地站成一排,让一个路人为他们拍照。

我立刻猜出他们是刚来到深圳的一批老乡或者校友,因为生活在深圳很久的人不会一大群人兴奋地在一条寻常的路上拍照。

我站在不远处,看着他们一脸的青春飞扬,每个人脸上都有初到一个陌生城市的紧张、青涩、手足无措和开心,他们咧着嘴笑着,眼神亮闪闪地望着前方。

我久久地看着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这五张脸的画面忽然切换到十年以后:如果他们真的在深圳停留下来,十年后,假如他们再来这条路上拍一张照片,这五张脸会变成什么样子?

十年,这个城市会让他们经历无数冷暖和艰辛,他们会屡败屡战,他们努力向上,奋力挣钱,他们会在这个城市一次次经历或者失去感情,在疼痛和泪水中慢慢长大。

他们中的一些人会变得有钱,一些人会发胖,脸上肌肉开始松弛,女孩子们不会再穿着现在这样的棉质小T恤,而穿上华贵的衣服;男孩子们不再是坐着大巴,而是开着豪车呼啸而来。

他们不会再有这样孩子气亮晶晶的眼神,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紧张和兴奋的表情,而是淡然和无所谓。

如果十年后他们再见面,会想起2009年端午节的早晨他们排成一行灿烂青春的笑容吗?

十年后,这个城市会让他们变成什么样子?真奇怪,我很想知道这五个陌生的年轻人十年后的人生答案。

(写于2009年5月28日)

(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法语朱老师,从1993年开始坚持写作。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你点赞、转发、留言,非常感谢!)


---------------------

学法语必看的公众号: 微型法语课堂

喜马拉雅: 微型法语课堂

知乎: 法语朱老师

今日头条: 法语朱老师

小红书: 法语朱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深圳   梅林   法语   城市   毛豆   红树林   重庆   北京   这个城市   梅花   着急   叶子   下午   晚上   声音   旅行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