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愁的名义(6)《露营高山草甸挖黑罗豁》

露营高山草甸挖黑罗豁

我知道挖黑罗豁,并且去那里探险露营,是因为曾经任峨边县分管旅游的副县长赵庆远先生的介绍。他说,挖黑罗豁是峨边最独特的地方,那里海拔三千多米,是个荒无人烟的高山草甸,除了牛羊,就是雪山群峰和美丽的草场。他这一说不要紧,让我挂念了一两年,我暗自下定决心,必须到挖黑罗豁去一次。

挖黑罗豁是彝语,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最高的地方”。这个地方在百度和高德地图是搜索不到的,不知道北斗导航系统能不能搜索到,因还没安装北斗系统,就一直没有试过。

(一)登山

2020年五月,乐山的疫情风险降低以后,我们便相约去挖黑罗豁探险露营。我请赵庆远先生介绍当地向导和能帮助我们的朋友,以便安全顺利完成探险露营活动。

我们两台越野车七个人三女四男,从乐山开车出发,先到峨边县城,再走峨(边)美(姑)路到黑竹沟镇,沿途路况都还不错,用时三个小时十分钟。到勒乌乡的路是乡村道路,由于车少人少,行走起来感觉还可以。从黑竹沟到勒乌,我们第一次走,不熟悉路况,大约走了四十分钟左右。

我们把车停在乡政府的外面,向同在一院的派出所民警咨询了一下。民警说,要上山最好早上出发,到挖黑罗豁虽然只有十多公里的路程,但都是很难走的陡峭山路,还要穿过原始森林,攀爬悬崖陡坡,不说野兽出没,就是找路都非常困难,一般没有向导是不能上山的。

这情况,看来比我们想像的要严重得多。我们两台车的七个人都一致决定,先住下来,再做些准备,然后明天一早上山。勒乌好像只一间民宿,老板人称维老师,是个彝族人,看样子应该是个有文化的人吧。在维老师家住,一个晚上只收四十元,很便宜很实惠的。房间不大,都比较干净。

维老师给我们请了两个向导,每个向导两天四百元,向导除了带路,还要帮我们背行李。他们路熟,体力好,背七八十斤的大包都可以随便上山。我是背不动行李的,必须请向导帮忙,便又另外单独请了一个向导背东西。

勒乌乡的海拔高度已超过1800米了,这里四下里都是高山密林,空气特别的纯净,天也特别的蓝。

维老师对我们说,从大杜鹃池穿越到挖黑罗豁是可行的,而且在勒乌乡前面三公里处有条路可以上到挖黑罗豁,这是最近也比较安全的一条路。当地人都知道,向导带我们走的就是这条道。以前,自驾来登山露营的,一般都是从柑子口上山的,那条路要远一些。

晚饭的时候,我们在旁边的火锅店吃饭,喝了点酒,然后早早的回维老师家住宿。维老师给我们准备了热水烫脚,他还拿出他泡的玛卡酒让我们品尝。美女如烟,小知性和糯米三个人,就对彝族服装感了兴趣左一套右一套的换着穿,换着拍照。开车的兵哥是北京军区的转业军人,没和彝族打过交道,看什么都新鲜,穿上彝族纯羊毛的查尔瓦,就舍不得脱。后来,他们开启手机音乐,跳起舞来。我喝了酒,晕乎乎的回房睡了。

第二天早上,我们七点起床,洗漱整理之后,泡方便面吃了就出发。

早上八点左右,天空很蓝很深邃,云在群峰之间缠绕着,漂动着,展现出一幅幅峨岭云边的实景图。

我们除了帐篷和衣物外,配备了护目镜、登山杖、电筒、媒气炉灶、露营食品和饭盒,还带了专业相机、露营灯。向导景牛勇者是带了刀的,方便砍去荆棘,对付野兽。

在景牛向导的带领下,我们走了大约半小时后,离开公路走小路,其实就是爬山开始。坡度很陡,我空手跟进都很累,只有手脚并用,努力向上攀爬。山上的温度明显下降,越往上走,温度越低。虽然爬山很累很费力气,我们还是要添加衣服才行了。

行到一处关隘,有木栅栏阻隔着。景牛向导说,以前来的人,都租马儿驮装备上山,山路被踩的很烂,还破坏山里的环境,所以修木栅栏挡起来,一律不准牛马上山。说白了,这里面还有个不好明说的理由,这就是我们靠山吃山的收入来源,需要驮装备上山必须请人,每个装备包两百元。我们遇到过,最多的一次是一个拍摄团队,一来就请了三十五个背包的,还请了五个向导。有的时候,向导就可以背包,价格单算,可以优惠。

这上山的第一个陡坡,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我慚愧的掉在最后。景牛他们已经到达坡顶,我还和我请的向导在半坡慢慢爬坡。

山上雾气较大,迷迷蒙蒙的,湿漉漉的,山路有点打滑,向导半拉半拖的带着我。我感觉得到,他在笑我。没办法,年龄大了,体力有点不支,加上一百六十斤的身体,的确是上山的一个大问题。我不断的打退堂鼓,又一次次的咬牙坚持。

当我爬上这第一个山坡的时候,先到的朋友们都在为我鼓掌加油,让我有点小感动,决定继续努力,一定坚持到底。

(二)探险

在坡顶,我们休息了半小时之后,走了一段顺山绕的路,总体还是向上在行进。前面要穿过一大片树林,我的专属向导吉克对我说,挖黑罗豁是川南林业局一作业区属于2-7-15林场,以前都是伐木工人才会出现在这些地方。山顶上有彝族人,他们一般不下山,也很少到这半坡地带。眼前的这一大片树林,被砍伐过,不像最初那样茂密了。我问吉克,这林子里有野兽出没吗?

吉克似乎明白我在担心什么,他爽朗一笑,说,放心吧。这山里面有熊,被伐木工人吓到林子深处去了。偶尔有出来的,见了人会掉头走开的,很少很有攻击人的事。当然,你千万别故意惹它。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那熊也不是吃素的,肯定会和你拼命的。

我知道,这海拔高的树林里是没有熊猫的,因为熊猫的主食是箭竹。箭竹都生长在低海拔的山边水边,没有充足的雨水或水流,箭竹很难存活,所以在海拔两千米以上,通常是不会有熊猫的。

过了树林,是一段斜坡路,坡度有六十多度,地势展得开,相对比较平坦,两旁花儿就竞相开放,都是不知名的花,红扑扑的,白花花的,在风中摇曳生姿。云峰连绵,峻岭起伏,峭崖断壁,高山飞瀑,景随人心,人随路转。

山与山之间,间或有潺潺小溪流水,猛烈的绿草,奇形怪状的巨石,青青的苔藓,山深林更幽,鸟鸣谷越静。不远处的山坡上,原生态的高山杜鹃粉红粉白的怒放了一大片山坡,在全绿的背景中,显得热烈多情。同行的美女们,像蝴蝶一样飞过去,妖娆妩媚的摆姿势拍照。我是旁观者,只是觉得这一山杜鹃有了人,开始有了活色生香,开始有了灵气。

我独自站在高坡,回望来路,发现对面群山完全被浓浓的云雾遮挡,仿佛隔了一道毛玻璃的墙。或许,当我们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这些云雾也会迷离我们的所在,让我们恍若置身仙境,又或许会化身为壮观的云海,成为大自然对我们艰辛付出的最佳奖赏。

美女拍照的时候,我们观风望景,权当花海中小憩。

美女们兴奋的折腾了四十多分钟,然后兴趣盎然的重新上路。沿坡上行不远,就是一个钻天坡,那坡度足有八十来度吧,很有点夸张。我们几乎是贴着崖壁呈之字形的攀爬。吉克换到我后面,边推边保护我。我心里感觉很温暖,很放心,不由得增加了勇气和力量,爬山也不落后了。

景牛作为向导队长,他在前面一边走,一边用红布条留路标。我开始以为是怕我掉队,特意留路标指示我的。吉克说,景牛是为更多的人在留路标,因为有些人走着走着走不动了,就会掉队,或者迷路,所以不单单是为了我留标记的。在这深山老林,迷路比天寒地冻没食物还要严酷,因为会连累很多人来寻找你的。

我心里一紧,连忙加快步伐,暗下决心绝不掉队。看来,探险露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士,方可保证万全。

海拔高度越来越高,手机显示的已经是2800米了。山风透凉,甚至有点刺骨,像冬天的寒风。坡顶再次小憩,我们再次加衣服,裹紧全身。

从海拔2800米再往上,行进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山坡顶,其实还是在山腰以上,还有更高的坡,更高的山在后面等着我们。

山上的花越来越稀罕了,就是树木也开始稀疏起来。松树挺拔着,有的早已是枯木,大多数都没了顶部的葱茏,主干沧桑伟岸,虬枝撑出一团团浓绿,比画家画的古松更传神,更有感觉。

进入松林坡道,有一段路很特别,因为伐木留下的树桩自然而然的、高高低低的,构成了一段路。人们可以踏着圆树桩,稳稳的上行,不担心天雨路滑,也不担心道路崎岖不平。

松林坡的另一段路是树根路,同样特别、同样具有诗情画意。它是由沿路两边的大树树盘根错节的根构成,有粗有细,有直有弯的,自然顺坡度形成树根路。根与根之间,雨水冲刷了泥土,只剩石头和树根,有点嶙峋。不过,行走山坡,这样的路是很踏实的,清楚明白不湿不滑有劲道。

(三)露营

真的好不容易。

下午三点十分,我们终于登上了挖黑罗豁。一大片起起伏伏的草甸展现在眼前,绿绿黄黄的一片开花的荒野,天际就是白云蓝天。这是在山上的草原,是典型的高寒草甸,与内蒙的草原是很不一样的。

高寒草甸,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年降水量约400~500毫米,属于缺水地带。高寒草甸群高为3~10厘米,覆盖度70%~90%,常为分散的片状。冬季有冰雪覆盖,草色转绿比草原要晚很多,所以多数季节都呈黄绿色,或杂色。高寒草甸的地势远看比较平,其实是随山势起伏跌宕的,不适合跑马赛马,以及纵情奔放。或者,这就是高寒草甸彝族同胞不苟言笑,拘谨自敛的原因吧。

草甸上阳光灿烂,晴朗的天空白云朵朵。天蓝的让人心痛,云白的让人爱怜。天地之间有点一望无垠,草甸上有牛羊,群群队队的散放着,牛羊与草甸,配上蓝天白云,阔以待诗,让人顿觉心境寥廓,神清气爽,竟然忘记了路上的千辛万苦。我们开始欢呼雀跃,那出手机相机,成为摄郎。

美女糯米放下行装就开始换衣服,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借了彝族服装背上山来。其它美女也不甘落后,也都亮出彝族服装,迅速换上。我们的眼光被她们吸住了,几乎呆立不动。没想到,天天在一起的女人们,在此刻之间忽然变得陌生起来了。她们一换上彝族服装,立刻就与草甸水乳交融。身体曲线没有了,却好似镶嵌了一道光边,在蓝天白云之间,红黄黑三种颜色竟然成了天作之合,热烈、情趣、欢悦。这是西装革履和其它服饰完全达不到的美感,这是彝族服装最天然最美丽的诠释。

在海拔38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阳光是非常充足的,明晃晃的耀眼,把草甸的黄色绿色推进到极致,让人在高寒地带依然感觉温暖如春。

景牛勇者带我们到达营地,清点人数,讲注意事项。我们七人全部到齐,分开成三个帐篷扎营,就在临近水源地的斜坡上立起帐篷。

我和吉克一起搭建我的蓝色帐篷,兵哥他们是绿色帐篷,美女们选择了两个红色帐篷,她们在蓝绿之间搭建,一方面是为了安全,另一方面是好有照应。

搭好帐篷,就该准备晚餐了。高山草甸是不缺水的,在我们帐篷旁二十米左右的一个低洼处,就有一股泉水汨汨流出,水量不大,却很清澈。大家都去捧来喝,泉水透心的凉,有淡淡的甜。男同志摆开灶具生火,美女们摘菜洗菜。高海拔地区烧个水,半天都烧不开,而且似乎热的速度赶不上凉的速度,煮好的菜挟碗里放一会儿就冷了。

我们的晚餐很丰富,有带上来的卤牛肉、辣子鸡、藕丁,其它就是腊肉香肠、土豆、花菜、黄花、鲜笋、白菜一锅煮的大锅炖。这样简单直接,还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大家比平常更吃得津津有味,美女们也不顾形象的直接在锅里刨食,大快朵颐。一阵狼吞虎咽之后,一个个都懒洋洋的不肯动了,地上摆满碗筷。我是吃饱了就可以睡觉的,自己选一个草坪,转几圈消消食,然后横躺下,伸展开全身,仰望天空上的云彩。

天凉了,冷风吹来,我浑身打抖。翻身坐起,看见美女们已经披上被子,裹着身体在散步了。我怕冷,不敢在野外逗留,躲进帐篷钻被窝里,寻梦而去。

这一夜,我睡得特别香甜,特别踏实。不知道是爬山太累了,还是平常积累下来的疲惫,反正一觉睡到大天亮。

我醒来的时候,同行的朋友们早就在欢动雀跃了。他们着实的兴奋,也特别能闹腾,好像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过似的。拍朝霞的,拍云彩的,拍山景的,跳舞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我拉着吉克和景牛照相,陪他们一起去看彝人看守牛羊的土墙窝棚。窝棚里什么都没有,地上是光溜溜的,明显是经常有人在里面的。景牛说,以前,放牛的人,晚上在这里,就是察尔瓦一裹,靠墙就睡觉的,没有那么多讲究的。老天,这天寒地冻的,怎么睡得着啊?吉克笑笑,习惯了你就能睡着的。我努力的摇头,表示无法想象。但是,我知道彝族是一个很顽强、很能吃苦的民族,再无法想象的事,都可能在他们身上发生。

这时候,兵哥在招呼收拾行装,准备下山了。我们回到帐篷营地,三下五除二的收拾好行李,跟大家一起下山。

下山前,兵哥给大家做总结。这次探险露营挖黑罗豁,七个人两台车,来回总行程两百一十二公里,两天人均消费(含油费)两百七十三元。

听兵哥报出的数据,我们都觉得太划算了,才花两百多块钱。值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高山   草甸   松林   彝族   箭竹   熊猫   坡度   树根   乡愁   路标   山坡   帐篷   海拔   向导   名义   感觉   老师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