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妈的地方

每次经过龙狮桥,都会不自觉地往科技广场那边张望,不管是骑车,公交还是步行,因为那边曾是妈妈住的地方,有妈妈的地方就是方向。
那时妈妈习惯于每天下午坐在桥头或者是一颗大树下,和一群老头老太在一起,边说着家短里长,边望着人来车往,这群老人跟妈妈一样,都是拆迁后进城投奔子女的,他们大半辈子生活在乡下,那时简直不敢想有一天他们也会搬到城里,更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
这群老人有的素昧平生,有的曾经相识,但现在却成了街坊,虽然不能像以前在乡下那样四处串门,但每天在雷打不动的时间里各自带着小马扎坐在街头的某处聊着天,已成了他们度过余生的最好方式。
现在妈妈搬到了龙狮桥的另一边,于是我每次经过的时候又有了新方向。子女们就像向日葵,而父母就是那中心的太阳。每次经过时,看到妈妈坐在菜市场的门口,旁边是修鞋的老头以及那架古老的修鞋的机器,另一边是卖菜的老太,他们依然素不相识,说话也很少,曾经的那个圈子的老头老太依然在桥的那段,中间只隔个菜市场,这菜市场对于我们来说,用不了五分钟就可以从这头到那头,可是对于腰腿不便的妈妈来说,三步一停五步一站,要走好久好久,于是她很少再过去了。虽然,这边也有一个圈子,但她只能做看客,那是几个老人围坐一张小方桌,打牌,就在那棵高大的女贞树下。她静静地坐在几步远的地方,身边摆着我给她买的手杖,还有嫂子给她买的手提包,里面放着手机和钥匙。她只是静静地看着

有妈的地方

,冬日的阳光透过冬青树斑斑点点地洒在她的身上,她佝偻的身影缩在嫂子给她买的简易的小马扎上,仿佛是被遗忘的一个逗号,而对于每次来回都必须用目光寻找的她的我来说,则是感叹号下面那重重的一点!

怀念农业社会中的郁郁葱葱的田园,绿树浓阴中的村庄,以及村庄中的“鸡鸣桑树颠”,“鸟宿池边树”,“蓬头稚子学垂纶”,“村庄儿女各当家”“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抱孙堪种树,倚杖问耘田。世事休相扰,浮名任一边。”彼时彼景,犹在眼前,而村庄已不再。工业文明中的钢筋水泥,纵横交错,子孙儿女终日奔忙,只是那些年迈的老人,他们离开了昔日的环境来到这城市,虽然有子女可以投奔,但那也只是衣食无忧而已,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下,但人手一机,而这些只会捣弄老年机的老人们所过的无非是一个屋檐一碗饭而已,他们怀念昔日的老街坊们,却很难再相见。偶尔也只是从子女的聊天中知道谁谁病了,走了,给他们本就颤颤巍巍的生命增加了几许危机与寒噤。

父母在不远游,也许,他们要的也是呆在子女身边的父母那种老有所依的感觉吧!如果能一直这样相处,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可是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我常常想,老人们该如何安度余生,既能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又能让老人们安享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地方   马扎   老太   余生   菜市场   嫂子   屋檐   村庄   乡下   老头   子女   老人   父母   妈妈   方式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