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我那“跛脚”的孩子如何对待偏科儿子

#寻找头条生活家#


儿子并不真跛脚,只是偏科得厉害。读小学和初中时,数理化成绩很好,而语文却总在及格线上徘徊不前,尤其是作文,平铺直叙,枯燥乏味,把我多年给他打下的语文基础的梦想,碎了一地。


记得他一岁多时,我不幸得了肝炎,住进了医院,不能带娃,只得把他送到近郊的公婆家。


公公喜欢与人下象棋,那时儿子刚会说话,往往会站在边上观棋。


一次两人找不到一只被“吃”掉的“车”,儿子马上从那一堆棋子下找了出“车”来。令公公大为吃惊,问他哪个是马?哪个是相?他都答对了。


拿什么拯救你,我那“跛脚”的孩子--如何对待偏科儿子

从此公公自己制作的识字卡片,先将身边的动物、植物名词做好,让儿子认字。


结果儿子在20个月时就能认了百多来个字。其实,他仅把这个作为爷孙俩亲子活动游戏来看,学的可欢了。


不久公公就让他读报纸上的标题,让邮递员把各家的报纸送到我家,再让儿子分别把村上各家报纸送过去,每次都准确无误。


就这样我儿子成了全村的“智力开心果”。村民每天上下工,一天来个4次串门的。他们把我儿子叫过来,让他读读报纸上的字,有时还故意说他错了,与他抬杠,逗得他们哈哈大笑。


这样持续了不到两个月,儿子就嫌烦了,觉得自己的开心,游戏时光被这些大人剥夺了,便开启了“哑声”抗议,再也不肯学认字了。对大人们的问话,一律不响,生地把个“学字好苗苗”掐蔫了。


拿什么拯救你,我那“跛脚”的孩子--如何对待偏科儿子

我病好后,把两岁多的儿子接回家,便开始对他看图识字的培训,可惜无用,在他心里已经留下一大块被当作笑料的阴影面积。


无奈我就买了绘画本,临睡前讲故事给他听,他听得津津有味,可就是不再想认字了。


一天我突发奇想,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念,移动着把一本绘画本读给他听。


这样大约过了两个星期,一天晚上我讲了一小半,有事要出去,等我回来,他爸说他自己把书看完了,还一字不差地讲给他爸爸听,给了我俩一个大大的惊喜。


拿什么拯救你,我那“跛脚”的孩子--如何对待偏科儿子

以后我每周都带他逛书店,买上3,5本书,心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下就不用犯愁了。


谁知儿子上小学后,虽然认字,写字都不成问题,可就在三年级开始要做作文了,他每次都挠头抓腮也憋不出来,好不容易写上几句,还一直在数差多少字,总算凑够了字数,交上去了,成绩当然差强得很。


我告诉他,写作文要有想象力,要适当的夸张。他一句话把我怼的哑口无言,“妈妈你不是说过,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怎么可以写没有想过、没有做过的事呢?”


就这样5年的小学时光,儿子语文成绩一直被拖着走完。


记得在幼儿园毕业后的一个暑假里,他爷爷每天给他做20道两位数加减练习题。做好了,用红笔批个100分,就陪他打羽毛球,踢足球,他很来劲,每次都很快完成了。


进了小学后,该学校极其重视数学,每天有100道20以内的加减法,还要掐表记下快慢。


一天放学后,一大群孩子围着我说,顾某妈妈,你家的顾某是个真正的第一名。我弄不明白,“班级第一?”,“不是,真正第一”,一年级的小学生怎么也说不明白。


问了老师,原来他数学竞赛全年级第1名,大小测验连着13次都是100分,被老师推荐到区里上了提高班。


后来参加了市里第一届华罗庚数学竞赛,电视转播,他四年级的人与五六年级人同场竞赛,结果拿了个二等奖,从此正式开挂了数理化一条腿走路方式。


上中学基本内定,进了全国重点师大二附中。


拿什么拯救你,我那“跛脚”的孩子--如何对待偏科儿子

治好“跛脚”的关键,是班主任的一场谈话。初中一年级后,儿子班的班主任要升职为副校长了,为此,他特意把班里的两位学业上“跛脚”家长找来谈话。


老师语重心长的说,你俩孩子都是数理化的好苗子,就是偏科太厉害,对今后发展很不利,因为语文是基础,希望家长配合一起做做工作。


那是80年代初,社会上尚未有补习班的风潮,怎么办?我在骑车回家的路上,心里直犯嘀咕,不知回家如何面对儿子。


突然觉得还是积极肯定,也许有用,试一试吧。


我回家后对儿子说,副校长说你和某某都是学习很有主动积极性的好学生,数理化不用说,语文成绩也比进校的时候进步了不少,老师都看到了,都表扬你了。


老师还特别强调语文的重要性,解题要用语文知识来理解,进入社会也少不了写报告,做演讲,这些都离不开语文。希望你们多看看好的范文,把作文写好,把我们找去,就是让我们家长好好配合。


儿子一听,校长也肯定了自己的进步,提了希望,当然明白其良苦用心。


我再买了些作文范本,让他自己琢磨,我在旁再指点一下,还真管用,儿子的语文成绩迅速的提高了不少,终于不“跛脚”了,能正常走路了,直升高中,后又保送进了交大。


拿什么拯救你,我那“跛脚”的孩子--如何对待偏科儿子

总结这段过往,想以以下3点,与友友们分享:

1 爱孩子,就得积极肯定他

想起一件事,一个孩子从学校回家,将一封信交给妈妈,并告诉妈妈,老师说只能让她一人看。只见妈妈一边看信一边流泪,孩子奇怪的问,老师说了些什么?您为什么流泪?


妈妈对孩子说,“老师说你是个天才,学校太小了,让妈妈把你接回家,给你找更好的老师教你”。


多年后,这个孩子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他在母亲的抽屉里发现了这封信。里面写到,“你的孩子有智力障碍,他在上课时总是提些很奇怪,又很傻的问题,我们不能留他在学校,他被退学了”。这个孩子就是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


我无意中,也没有做出伤害孩子的事,保护了孩子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这在家庭教育中极其重要。


否定孩子是教育的大忌,哪怕再调皮的孩子,你总能找出其优点加以肯定,再延伸一点希望,就是在他心里点燃了一盏希望之灯。


拿什么拯救你,我那“跛脚”的孩子--如何对待偏科儿子

2 不能过度消费孩子的积极性

儿子在20个月时,就能认字,若好好加以引导和培养,想必语文程度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可惜当时在农村里,乡里乡亲总喜欢串门,一天多次被大人打扰,在他的小小世界里自由度和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便认定识字并不是件好事,把自己封闭起来了。


孩子是幼苗,心智很脆弱,家长应该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要换位思考,最大程度上保护其积极性。


俗话说,孩子脸,三月天,阴晴不定。孩子的兴趣,也是一阵东一阵西的。在兴趣来时,要多加引导和学习,退潮时,也不用过度的勉强。


拿什么拯救你,我那“跛脚”的孩子--如何对待偏科儿子

3 注意“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家并不富裕,我月工资只有36元。但还是每个星期花上两三元钱,带儿子逛书店,给他买书,想让他在书香中熏出个“才子”来。


但这只是个“输入”,是一味的让他读书,不知道如何让它经过消化后的“输出”。


我后来请教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家长,他们都很注重孩子的“输出”这一关。如,带孩子到公园里看花,让孩子说出花苞与盛开花朵的不同的样子;观察在车站上等车人的各色人士,形容他们的样貌,揣测他们各异的心情,这就是培养语感的输出。


总之,要让孩子不成为“跛脚”的学业全面发展的学生,1)积极肯定比消极消极打压强得多;2)保护好积极性比过度消费强得多;3)输出型习惯的培养比一味输入要好的多。这三点一定要重视,各位以为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偏科   跛脚   儿子   孩子   发明家   数理化   公公   积极性   语文   家长   成绩   妈妈   老师   小学   学校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