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汗国:一次旨在“斩草除根”的远征,造就了疆域空前的蒙古帝国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被尊为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的铁木真施行的是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分封制。

不同于中原王朝的“州郡县”等行政划分,铁木真单纯的把各部按丁口,牧地,牛羊等划分为95个千户,这些干户“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屯聚牧养”,是军政合一的组织。

干户长由黄金家族的亲信贵戚世袭,在所管领地里,干户长掌握着赋税,统兵,賞罚等所有大权,俨然是大汗的封臣。

四大汗国:一次旨在“斩草除根”的远征,造就了疆域空前的蒙古帝国

而在施行草原分封制的同时,铁木真又施行黄金家族内部的家产分割式的分封制,在理论上所有财产属于黄金家族95个千户除了大汗直辖的部分外,其余的都被划为若干份,分给铁木真的几个儿子。

这种分封制度以中原人的目光来看,简陋而原始,后患无穷,所以为了消弭可能引发的祸端,铁木真发起了西征。

四大汗国:一次旨在“斩草除根”的远征,造就了疆域空前的蒙古帝国

蒙古西征的原因

1215年,金国迁都汴梁,蒙古军占领燕京,丧失掉主力的金国面对蒙古人亳无抵挡之力,按照过往的剧情,铁木真应该“宜将乘勇追穷寇”,灭掉金国,入主中原,在此之前的前燕、北魏,以及金国自己,都是按照这个套路。

但铁木真却很清醒,在让西夏臣服和打败金国后,铁木真率军返回了蒙古。

他吸取辽国与金国的教训,意识到游牧民族的心腹大患永远是游牧民族,所以他选择首先征服西边的其它游牧民族特别是要对窜逃到钦察草原的蔑儿乞人及逃奔西辽的乃蛮人赶尽杀绝,只有解决掉后患,才能放心地享受中原的花花世界。

于是借着花刺子模官员截杀蒙古商旅及使者的“讹答剌事件”,成吉思汗率领诸子发动了西征。

1218年,铁木真派兵消灭了簒夺西辽政权的乃蛮王子屈出律,扫平了通往花刺子模的道路,1219年秋天,铁木真率领十五万大军亲征花刺子模。

而此时花剌子模算端(苏丹)摩诃未虽然有四十万大军,但却与其母康里氏正争权夺利,得知蒙古军来犯的消息,有人建议把军队集中在锡尔河畔,以逸待劳,抵挡来犯的蒙古军。

但摩诃未却担心军队集中于外会让自己丧失对军队的掌控,因而不敢把军队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到国内各城固守结果被蒙古军各个击破,摩诃末也在逃亡途中死去。

蒙古第一次西征的足迹一直到达里海时常达6年。此次西征不仅让蒙古人的威名响彻中亚,更是让找到了安排儿子们的办法。

成吉思汗降旨说:

你们何必一起效力?世界广大,江河很多,可以分封给你们地域广阔之国,让你们各自去镇守。

《蒙古秘史》

于是四大汗国就在蒙古的三次西征中陆续建立,它们与元朝一起,组成了横跨当时半个世界的大蒙古帝国。

金帐汗国

1225年,第一次西征结束后,铁木真为四个儿子划分了“兀鲁思”(封地)。按《史集・术赤及其后王传》记载:“成吉思汗把也儿的石河和阿勒台山一带的切地区和兀鲁思以及四周的冬、夏游牧地都赐给了术赤汗管理”,这也是金帐汗国最初的疆域,大概在今天的额尔齐斯河以西,乌兹别克斯坦花拉子模州以北的广大地区。

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召开诸王大会,商讨第二次西征,因为这次西征主要是诸王的长子组队率军出征,故又称“长子西征”,此次西征由术赤的长子拔都为主帅。

次年,蒙古军首先逼降了亦的勒河(伏尔加河)流域的不里阿耳人及钦察人,又进攻斡罗思(俄罗斯)诸公国,摩尔多瓦、梁赞、莫斯科、弗拉基米尔。基辅等公国相继臣服,此次蒙古军最远到达了波兰及匈牙利。

1243年.长子西征结束,拔都建立起“东北包括不里阿耳城及其所辖州,北与罗斯诸公国接壤;南部一方面辖有克里木及其沿海城市,另一面辖有高加索,北花剌子模及玉龙杰赤城;西部领有西起德涅斯特河或更远之处的草原地带;东部直到西西伯利亚及锡尔河下游”的钦察汗国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定都拔都萨菜城。

金帐汗国是四大汗国里离心力最强的自窝阔台死后拔都便再没参加过推举新汗的忽里勒台大会,而是专心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与术赤的身世有很大关系。

铁木真没统一蒙古各部之前,蔑儿乞惕部首领脱黑脱阿突袭铁木真部落,擄走其妻子孛儿帖,后来铁木真救回妻子,未足月便生下ー子,便是术赤。

而“术赤”一词在蒙古语中是“客人”的意思,所以术赤的血统遭到了许多人的怀疑,就连术赤的二弟察合台也蔑称术赤为“蔑儿名惕野种”。正是因为长子术赤与次子察合台不合,铁木真才转而立三子窝阔台为继承人。

金帐汗国在内部也实行家族分封制,拔都的十三位兄弟各自为兀鲁思,后来金帐汗国的汗位落入拔都之兄斡儿答后裔的手里。金帐汗国于1502年在克里木汗与莫斯科大公的夹击下灭亡。

察合台汗国

蒙古第一次西征结束后,铁木真按照蒙古风俗析分领土,次子察合台出镇西域,分得畏兀儿、河中等地,大致相当于原来的西辽领士。

察合台去世后,汗位由其孙哈刺斡忽勒继承。哈剌斡忽勒在蒙古大汗贵由死后与窝阔台系的诸王一道,旗帜鲜明的反对拖雷系的蒙哥即位。后来蒙哥以大汗的身份把察合台汗国的河中地区划分给自己的支持者金帐汗国。

1260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爆发汘位之争,察合台的另一个孙子阿鲁忽左右逢源,当上了察合台汗国大汗,并且以尊奉忽必烈正统为代价,重新夺回了河中地区。

进入元朝后期,由于承平日久,察合台汗国的部分上层蒙古贵族腐化堕落,迷恋城市的繁华,开始信奉回教,主张伊斯兰化,而另一部分蒙古贵族强烈反对移风易俗,主张继续保持游牧伎统主张伊斯兰化的主要是居住在河中地区的蒙古贵族,主张保持游牧习俗的是居住在畏兀儿地区的蒙古贵族,两派矛盾日趋尖锐,1321年,察合台汗国分为东、西两部分。

西察合台汗国于1370年被帖木儿灭亡东察合台汗国后来臣服于明朝,被称为“亦力把里”,一直延续到16世纪上半叶。

四大汗国:一次旨在“斩草除根”的远征,造就了疆域空前的蒙古帝国

窝阔台汗国

同样是在蒙古第一次西征后,铁木真分封诸子,窝阔台的封地在“叶迷立和霍博带地区”(《世界征服史》),被称之为“驻牧地”,由于窝阔台在西征前就被指定为铁木真的继承人,所以他的封地相比较其余兄弟最小。

窝阔台继承汗位后,本人前去哈剌和林理政,而叶迷立封地仍然交由他儿子贵由管理,窝淘台死后,贵由前往哈剌和林即位,叶迷立封地仍由窝阔台后裔管理。

1248年,贵由暴卒。拖雷的长子蒙哥倚仗自己继承了铁木真的大部分遗产,再加加上金帐汗国的支持,悍然绕过窝阔台系自己登上汗位。

即位后为了现固权力,蒙哥大肆杀害及流放窝阔台系的诸王火者被放逐于和林之西,脑忽受命从军,海都被安置于海押立

《蒙古帝国史》

窝阔台及贵由即位时,全体宗王曾经发誓:“只要你的家族中还留下哪怕是裹在油脂和草中,牛狗都不会吃的一块肉,我们都不会把汗位给别人”(《史集》),发誓永远拥护窝阔台的子孙,如今蒙哥公然违背誓言,察合台之孙海都心里由此埋下了反叛的种子。

1260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海都支持阿里不哥,并偷偷募集人马,以海押立为中心,联合金帐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开战,夺取了中亚大片领土,并在忽必烈立的察合台大汗八刺死后,掌控了察合台汗国,从此成为中亚第一势力有了根据地的海都充当起了反对忽必烈的急先锋,在金帐汗国及东北诸王的支持下,多次进攻元朝,前后持续近四十年,直到1301年,海都在哈剌和林被元武宗海山击败,仿重不治而亡,旋即窝阔台汗国灭亡。

伊利汗国

伊利汗国是四大汗国中建立最晚的汗国,由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成立。1251年蒙哥继承汗位,因为得位不正,所以急需强大的武功来增加自己的正统性。1252年,蒙哥派自己的两个弟弟出征忽必烈率军南下灭宋,旭烈兀西征消灭阿拔斯王朝,这也是蒙古的最后一次西征。

旭烈兀率领诸王五分之一的军队首先消灭了盘踞在波斯马拶答尔的木刺夷国然后向巴格达进军,并于1258年占领巴格达,处死了末代哈里发,延续六百多年的阿拔斯王朝就此覆灭,随后旭烈兀继续西征,在叙利亚被埃及苏丹击败西征停止。

1260年,旭烈兀得知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的消息后,決意不再东归,留守在波斯,并派使者遺责阿里不哥,旗帜鲜明的支持忽必烈。

投桃报李之下,忽必烈下令把阿姆河以西,直到密昔儿边境的土地划归旭烈兀,旭烈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东起阿姆河,西至叙利亚,南抵波斯湾,北达高加索的伊利汗国。

由于两国始祖之间的嫡亲关系,所以伊利汗国在四大汗国里尊奉元朝最为恭顶,来往极为密切。1295年,旭烈元的曾孙合赞汗改奉伊斯兰教,,又四十年,在合赞汗侄子不赛因汗死后,伊利汗国陷入分裂,二十年后被钦察汗国所四大汗国与元朝的离合从铁木真驾崩开始,他定下的规矩就在不断被破坏,各大汗国也在不断分离。

作为铁木真钦定继承人的窝阔台在位期间,诸位大多兄弟尚在,汗庭对各大汗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窝阔台还能够支使各个宗王长子率军发动西征。

及至蒙哥即位时,各大汗国与汗庭已经貌合神离,甚至出现了宗王意图兵变的事情,到了忽必烈即位,各大汗国已经事实上分裂,甚至到了忽必烈想举办忽里勒台大会,连宗王都凑不齐的程度。

13世纪,是属于蒙古人的世纪,到了十四世纪,四大汗国或是在元朝覆灭前后覆灭,或是已经陷入内乱名存实亡,蒙古人的时代就此终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蒙古   高加索   花刺子模   成吉思汗   中亚   西辽   王朝   封地   斩草除根   中原   疆域   蒙古人   元朝   帝国   阿里   长子   大汗   地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