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三百年的风吹雨打,依旧保存完好,中西合璧的岭南古镇

距开平中心城区12公里,有一座拥有350多年历史,具有浓郁岭南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赤坎古镇。古镇沿潭江而建,南岸是乡村,北岸是市镇,清一色的骑楼,庞大的洋楼群。广东开平是一个侨乡,这里的骑楼建筑也是由西洋建筑演化而来的,骑楼与碉楼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历经三百年的风吹雨打,依旧保存完好,中西合璧的岭南古镇

赤坎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传承,古镇中主要的居住族群有关氏跟司徒氏。据史料记载,北宋中后期,第六代的关氏族人迁徙到此,感觉此处对振兴家族有莫大关联,故此定居于此,从此关族人在赤坎繁衍生息。而北宋末年靖康之变之后,司徒家族由邯郸迁徙至珠玑,之后移至开平赤坎北部生活。因为两大家族不断的壮大,也开始了争斗,为了避免更大的冲突,最后两家定下了以塘底街下埠桥为界,把古镇一分为二,西边的上埠由关氏家族控制,东边的下埠由司徒家族控制。

历经三百年的风吹雨打,依旧保存完好,中西合璧的岭南古镇

赤坎镇总面积61.4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5平方公里。其平面的形象一片海棠叶。95%属潭江冲积平原,潭江以南有护龙小海等管理区,小部分土地是山地丘陵。赤坎先后获得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小镇、全国重点镇等荣誉称号。赤坎也是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的侨胞占据一半以上人数。

历经三百年的风吹雨打,依旧保存完好,中西合璧的岭南古镇

经历过宋、元、明、清以及法国殖民统治和民国时期的赤坎,每个时代独特的建筑风格,有着历史的印记,各种旧建筑,古典民族风格、欧陆风格、南洋风格、民国风格、甚至前苏联风格的都有,简直就是建筑艺术的博物馆。除开五大会馆那典型的明清时代建筑风格外,在大通街、中兴街一带,许多旧时客商的宅第、商铺至今仍保存完好,里面的厢房天井布局严谨,屋檐桁梁结构精致,雕梁朱漆依然斑驳可辨,集中体现了赤坎古埠民居的特点。这些楼房虽然经过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但依然风韵不减。

历经三百年的风吹雨打,依旧保存完好,中西合璧的岭南古镇

堤西路,被称之为“电影街”也有人称之为“欧陆风情街“,沿路商铺建筑风格保存良好,充满20年代的味道。早年旅居欧美的华侨带回国外的建筑图纸融合本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建造出了一批中西合璧的楼房。绵延300多米的骑楼街、保存完好的600多座古老的骑楼而深得影视界人士青睐,认为这里具有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旧广州、旧香港的韵味。

历经三百年的风吹雨打,依旧保存完好,中西合璧的岭南古镇

当年居住在此的两大族群司徒氏跟关氏也分别在堤岸两头各自建了一座图书馆。其中司徒氏的图书馆建于民国十四年,在下埠江边落成,该图书馆为欧式风格,楼高三层,楼顶有一座大钟楼。馆内藏书一万有余,藏品还包含慈禧的题字。受到司徒氏的影响,关氏也在两年之后在上埠堤西河畔与司徒氏图书馆相望之处建筑了关氏图书馆,采取了葡萄牙的建筑风格,楼高也是三层,同样在楼顶建筑一座大钟楼。近百年来,两座图书馆的大钟同时给赤坎定点报时,分秒不差的钟声,奏响了赤坎古镇永不落幕的“二重奏”。

历经三百年的风吹雨打,依旧保存完好,中西合璧的岭南古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骑楼   靖康   古镇   司徒   钟楼   开平   中西合璧   侨乡   风吹雨打   北宋   族群   岭南   楼顶   完好   建筑风格   图书馆   风格   家族   建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