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都去哪儿了,发现岭南遗珠,800年南社古村落

南社古村,位于广东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立村于南宋末年,村保存着许多明清建筑,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是茶山南社村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群,有100多间民宅和25间宗祠,尤其是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资政邸、百岁坊、百岁翁祠、谢氏大宗祠等著名文物建筑。进入古村,时光突然好像历史倒退了二三百年,这里一条长长条古旧的深巷,街宽不过两米,曲曲折折,乍看不见尽头,望不见出处。两旁是青砖建造的大屋。

时光都去哪儿了,发现岭南遗珠,800年南社古村落

据史料记载,南宋末年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谢希良之子谢尚仁,为躲避战乱于1275年迁居南社,时年37岁,而此人的祖先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南社,就是谢家血缘家族的宗祠所在!谢家历史上经过多次迁徙,从河南到江浙再到广东,可谓历尽沧桑,目前谢家后人还有8000多人。虽然家族颠沛,但历史上的谢家不愧是一个名门望族,一直出大人才,不但古代谢家显赫,近代也出了不少文举武举,看南社的建筑规模,就知道谢家在华南的势力了。

时光都去哪儿了,发现岭南遗珠,800年南社古村落

南社村的明清古建筑由民居、祠堂、书院、店铺、家庙、古榕、楼阁、村墙、古井、巷道、牌楼等构成具有浓郁珠江三角洲特色的农业聚落文化景观,难能可贵的是未破坏的明末清初的建筑比较多,保留大量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筑构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时光都去哪儿了,发现岭南遗珠,800年南社古村落

南社村的古建筑群与“客家围”、“潮汕大屋”有所不同,它代表的是珠三角地区水乡特色,每一民居都单家独户称“家庙”,“家庙”前有自家的水井、麻石小巷。每家的麻石小巷都隔着一条小水道,最具特色的是“家庙”的建筑,多为四柱三间三楼砖石牌坊式建筑,楼为歇山顶,檐下如斗拱,门额上配有雕刻精美的木雕。

时光都去哪儿了,发现岭南遗珠,800年南社古村落

明清是南社谢氏家族鼎盛时期。明清两代谢氏家族共出进士8人,这些进士(还有举人)对 南社村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最让南社人津津乐道的是清咸丰年间的武进士谢遇奇。谢遇奇考上武进士后便到广州任职,先是被调往新疆跟随左宗棠,后又到广西镇压地方土匪,谢遇奇南征北战,屡立军功,受到清廷赏识。回到广州后,谢遇奇主持香港深圳中英街边界划线工作,为了发展家乡经济,他将当时正在规划兴建的广九铁路改变线路,穿过南社村。

时光都去哪儿了,发现岭南遗珠,800年南社古村落

民居大多沿水池两边而建,并利用自然山势错落布列。几乎一律的雕花红石门框,豆青色的水磨青砖墙,长满青苔的红石板地面和飘杂在空气中潮湿、陈旧的味道。静静的小河,悠长的深巷,古老的院落。参天古树静静守望着这个千年古村。时间在这里似乎定格,色彩已变得单纯,但还能依稀感受到昔日的繁华。

时光都去哪儿了,发现岭南遗珠,800年南社古村落

慢慢走、左右荡,无目标的随处看看,脑里不断随景设想着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赞叹着古建筑布局之合理,构件工艺之精美等等,慢慢忘记自己是生活在邻里不相识的水泥笼子、工业废气的包围之中,偷得半日清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中英街   麻石   深巷   宗祠   青砖   进士   南宋   木雕   民居   岭南   广东   广州   明清   时光   家族   特色   发现   建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