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感录

关振多

在看参观感录之前请先阅读以下文字,在弄明白一些概念以后,会更利于全面了解攀枝花和中国三线建设的整体情况。

写在"感录"前面的话

毛主席说"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着觉"。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大门横碑背面

为什么攀枝花建不成,他老人家就睡不着觉呢?

在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面临战争的威胁,美国与东南亚许多国家签订条约,组成反华同盟,建立了数十个军事基地,对我国形成半月形包围,中国周边局势十分紧张。1962年爆发了中印边界冲突,1964年8月美国轰炸越南北方,台湾在美国支持下也蠢蠢欲动,妄图反攻大陆。同时,中苏关系恶化,1969年发生中苏珍宝岛冲突。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和战争威胁,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做出了在西南、中南、西北纵深腹地建立战略大后方的"三线建设"重大决策。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大门横碑正面

什么是三线?"三线"是指由当时经济相对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的沿边沿海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三道线。

一线地区指位于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

二线地区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

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的区域,主要包括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中西路省区和山西、河北、河南、湖北、广西、广东等13个省区的后方腹地部分。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上述地区就是当年确定的中国三线建设的区域,是以加强国防工业建设、反帝防修为目的的基础性建设。

(现在的几线城市的划分与当年三线建设区域的划分不是一个概念。现在对全国城市的划分是依据它的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和区域辐射力划分出了一二三线城市。)

攀枝花为什么被列为了三线建设中的重点建设项目呢?

攀枝花的矿产资源丰富,有着储量很大的煤、铁矿产资源。

攀枝花地处"攀西大裂谷中南段",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其中钒钛资源富甲天下。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上个世纪初地质队员在攀西进行地质勘查

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就对攀枝花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始了实地勘察。

1940年6月,地质学家汤克成在攀枝花发现了西康省盐边县所属攀枝花和倒马坎两个铁矿区。

1946年9月,经过不断的地质勘查工作,刘之祥与常隆庆发现了攀枝花兰尖磁铁矿。到了1953年,已经确认攀枝花及其周边地区是一个巨型铁矿,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包括攀枝花的兰尖矿、白马矿、朱家包包矿、红格矿等处在内,探明钒钛磁铁矿200亿吨,蕴藏着中国20%的铁,63%的钒和93%的钛。

煤矿资源有太平、大宝鼎和小宝鼎等煤矿,资源量超过6亿吨。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讲述着攀枝花的开发建设

为什么要在攀枝花这个大山深处搞一个钢铁基地建设呢?

攀枝花地处大深山之中,保密性强,不易被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反对派所发现,即使打起仗来也不容易受到攻击。

在中国三线建设项目最初选址问题上,毛主席听取了调查汇报后,毅然决定:攀枝花有铁有煤,钉子就钉在攀枝花!

就这样,攀枝花做为中国三线建设中的钢铁基地就被确定下来了,中国三线建设的伟大宏图就在攀枝花拉开了序幕。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的矿产资源

毛主席对建设攀枝花说过:不搞攀枝花,是没有道理的,不是早就知道攀枝花有矿藏,为什么不搞?你们不去安排,我要骑着毛驴下西昌,如果没有投资,可以把我的稿费拿出来。

毛主席还说: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攀枝花搞不起来,睡不着觉;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是不行的,要准备上山,上山后还有个地方,北京出了问题,只要有了攀枝花钢铁基地就解决问题了;攀枝花是战略问题,不是钢铁厂问题。现在抓是抓了,但要抓紧,要估计到最困难的情况,有备无患。

从毛主席的这些讲话里可以看出来攀枝花的建设以及整个三线建设都是立足于打仗的需要确定的。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建设者们建设攀枝花的场面

于是周总理亲自负责安排和部署了攀枝花的项目建设,称赞"三线建设,渡口很好"。邓小平也到渡口视察,批准了渡口工业基地建设方案,盛赞"这里得天独厚"。("渡口"是1987年之前攀枝花市的旧名字)彭德怀也到成都担任过三线建设副总指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也都是参与攀枝花建设的具体执行者。中央13个部委集中到攀枝花进行会战。可见当时对攀枝花建设的重视程度。

三线建设是规划中国工业布局和发展的大战略,对国家的工业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性的影响,在当年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后来三线建设这个名词逐渐被建设现代工业化取代了,工业现代化建设是三线建设的提高版。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邓小平在“十三楼”听取汇报

当年三线建设的范围很大,涉及的城市很多,为什么要选在攀枝花建设一座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攀枝花是毛主席最关心的让他老人家睡不着觉的地方,是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三线建设的成功典范,是三线建设史的缩影。中国的三线建设催生了攀枝花,成就了攀枝花;攀枝花支撑了三线建设,升华了三线建设,更加完整的体现了三线建设的面貌。

现在的人们对这段历史已经了解的不多了,很多人干脆就不知道什么是三线建设。就我本人而言,以前虽然知道一些有关三线建设和攀枝花的只言片语,但是从未做过全面认真详细的了解和学习,只是停留在几个名词的记忆上。通过对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参观了以后,才搞明白了这些问题。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当年的建设情景

在博物馆所见内容

2019年异地旅居过冬,在来到攀枝花的第三天就去"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进行了参观。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炳仁路干坝塘村,从大渡口街乘坐1路或63路公交车在新南站下车,再换乘9路公交车在博物馆站下车就到了。

博物馆每周四至周六9:00-18:00持身份证免费参观。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矿山开采

博物馆的大门前是一座横碑,上面写着"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落款是宋平。横碑的背面书写着毛主席"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着觉"的讲话。参观者都在这里留影拍照。

博物馆的造型是由三幢楼房连在一起组成的品字形建筑,据说寓意的是当年建设者们用三块石头支锅烧饭的情景。

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投资3.4亿元,在2015年建成。博物馆的名字是经国务院批准冠名的,全国仅有这一座"中国三线建设"方面的博物馆。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建成的工厂

博物馆的整体建筑高大,显得门脸小了一些,门脸上方还是宋平题写的那几个字。据说当年博物馆建成请宋平题写馆名时,他老人家已经98岁高龄,用哆嗦的手反复写了五遍才满意。

博物馆是一个三层楼,由五个展厅组成,有全国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决策发动情况、十三个省的建设情况、攀枝花的三线建设等展厅。

在这些展厅的里可以看到许多当年的实体文物、历史照片、雕塑模型,以及影像播放等内容,展示了整个三线建设的那段光辉岁月。

这里可以看到毛主席著名的"三四"批示影印件和他讲攀枝花建设不好他睡不着觉的录音播放。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地质工作者刘之祥

还可以看到地质学家常隆庆、刘之祥曾经用过的照相机、望远镜、日历、蚊帐;有徐驰起草的《攀枝花特区筹备及工作打算》亲笔手稿。

这里还布置了许多场景,有朱家包包狮子山万吨大爆破、大田会议遗址、仁和会议遗址、攀枝花建设总指挥部遗址以及渡口吊桥、密地大桥、老邮电所、大渡口电影院、渡口火车站、攀钢一号高炉、兰尖平硐、兰尖铁矿矿床等系列三线建设遗存的模拟场景。

这里还陈列着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用过的仪器和阅读过的技术书籍,以及三线建设者使用过的双鸽打字机、上海弹力型油印机、海鸥牌照相机、粮票、账本、铁风扇等等。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当年的建设者的宿舍

在这里还能看到全国15万三线建设者的名录,还有由100位劳模的笑脸组成的攀枝花地图,以及一百多位劳模之星的手模墙和足迹大道。

在这里还能看到还原了的当年新华书店和建设者居住的席棚,以及他们工作和生活场面的图片。还能看到周恩来赠送给当时交通指挥部指挥长刘秉温的雪佛兰轿车、邓小平当年来攀枝花视察时用过的茶叶罐。

通过对全部史料的参观,可以看到整个中国三线建设的全貌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任何一个人来到参观之后,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和感慨。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攀钢炼钢生产

1965年3月4日,毛主席作出了同意成立攀枝花特区的"三·四"批示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设大三线、巩固大后方的热潮。三线建设期间,投入资金2052亿元,在中国西部建成了将近两千个大中型工业"。仅四川省包括重庆在内,国家先后投资393亿元,建设了"两基一线",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和成昆铁路,对四川的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成昆铁路和攀钢建设至少影响和改变了西南地区2000万人的命运,使西南荒山地区整整进步了五十年"。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一百多位劳模之星的手摸墙

前些天在网络上出现过一个论调,说从建国到八十年代中国的经济增长为零。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展示就是对这种论调的最有力的回击。

一座充满着三线建设历史痕迹的城市。

我在攀枝花旅居住期间,住在了大渡口金沙江路的金禾旅店。金沙江路是一条三线文化特色街区,在这条街道上设有许多宣传展示栏和图片橱窗,可以看见《渡口记忆》、《时光走廊、叩问裂谷1940--1964》、《大渡口照相馆》和《英雄城,再出发》等宣传内容。在一幢旧建筑物上还看见了一条过去年代留下的标语,上面写着"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金沙江路楼房上留下的标语

在这条街道的一个岔路上,还有一处建筑叫"十三楼",是当年攀枝花建设指挥部的招待所,现在是"攀枝花建设博物馆"。"这里得天独厚"就是当年邓小平来攀枝花视察工作时,在这栋楼房里讲的话。去过三次才遇到展览馆开门。楼下石阶前立着一块一人多高的钢锭,是攀钢第一炉钢水浇筑的纪念碑。

走在攀枝花的街道上,可以遇到很多讲着东北话的老年人,原以为他们是跟我一样的候鸟呢,询问后得知他们都是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东北人。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十三楼

在他们之中,有的是当年从辽宁鞍钢和本溪钢厂调来的。也有的是跟随父母过来的。东北地区是中国工业之父,辽宁有着"辽老大"的称号。东北地区为共和国的建设输出了大批的人才。

在渡口大桥北桥头的小广场上,遇到过一位八十多岁的鞍山籍老大姐,她是1965年与老伴一同从鞍钢调到攀枝花来的。

听这位大姐讲,刚来时条件那个艰苦啊,大渡口两岸没有什么房子,也没有房子住,就在工地旁边搭一大片席棚子,全家大人孩子都住在里面过日子。那时候夏天的天气太热,把人热的无法睡觉。席棚子易燃,火灾经常发生,时不时就有一片工棚起火了,在工地上干活就能看见,等跑过去就已经烧完没救了。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金沙江路旁的宣传墙

刚来的时候根本没有商店和菜市场,吃菜要靠附近的农民挑担子过来卖,菜少人多往往买不到。饮用水就到金沙江里去担水,往里面撒一把白矾沉淀后就饮用。

现在,她和老伴都是八十多岁的人了,四个儿女也都退休了,孙子辈的也都参加工作了。老人家来攀枝花五十多年了,"献了青春献终生,献完终生献子孙",她老人家这一辈子就是无私奉献的一生。

在我居住的旅店隔壁是一个五金土产杂货店,老板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同志,1966年跟随父母从吉林来到攀枝花,长大以后就在攀钢参加工作了,找了一位四川籍丈夫,现在都已经退休了。这位女同志可以说东北话,也可以讲四川话,已经成了一名地道的攀枝花人了。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金沙江路北口的宣传牌

据这位女同志讲,由于她的工龄短,退休金只拿四千多元,在攀枝花一个普通退休职工都能拿到五六千元的退休金,有点职称或职务的都能拿到七八千元的退休金。看起来攀枝花地区的退休金水平还是挺高的。

在攀枝花市创业阶段的第一代建设者们都年事已高,他们再也回不到青春年少时离别的故乡了。有的人已经作古了,将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攀枝花,青山处处埋忠骨!

那些随父母一起来的第二代移民也都成为了攀枝花的建设者,在他们心里依然有着对故乡的眷念,更多的则是对攀枝花的热爱。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远眺现在的攀钢厂区

攀枝花的未来会更美好

"经寒暑,立春秋。凡是过往,皆为序曲。"改革开放以来,攀枝花投资90亿元,完成了攀钢二期工程,建成了钒钛高科技区。生产出富钛料、钛白粉、海绵钛、钛锭、五氧化二钒、钒钛特钢等新产品。建成了20世纪中国最大的二滩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达170亿千瓦时。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位于攀枝花市东区的竹湖园公园

现在的攀枝花,不仅仅是一座"钢城",还被建设成了一个现代农业基地和健康养老基地,是我国蔬菜"南菜北运"的重要产地之一,也是北方老人冬季旅居的目的地之一。

攀枝花一个三线建设催生的城市

攀枝花仁和区的湿地公园

攀枝花这座英雄城,愿你一直在路上,明天更美好。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于攀枝花大渡口金禾旅店

 

 

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攀枝花   京广铁路   攀枝花市   金沙江   大渡口   城市   建设者   渡口   铁矿   中国   博物馆   钢铁   当年   地区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