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师情”

原题:我的“中师情”

作者:河东田夫

来源:河东田夫文苑(授权发布)

中师,中等师范学校

中师,面向初中招生

中师,培养了我

中师,成就了我


一段时间以来,从网上看到了一些作者关于“中师”的文章,又引发了我的“中师情"。我不谈论“中师”出现的时代、社会与背景,也不谈论“中师”生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更不谈论“中师”生的人生遭遇……这些要谈起来就太大、太多、太远、太深了……谈不清、说不明、聊不完,还是不谈为好。

我的“中师情",情从何来!为何有情?

我的“中师情”

从师的理想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文革”还未结束,我初中毕业后在本村参加劳动锻炼,看到、听到一些小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群众有议论,当时就下决心有朝一日如果我能当老师,一定要给我们这个只有六、七百口人的小村,教出一些好学生来。

这可能就是当时只有十多岁的一个初中毕业生最朴素的人生理想了吧?!

我的“中师情”

器材:Canon Canon EOS 6D

光圈:f/5.6 快门:1/64 焦距:24mm ISO:100

当时,本家从教的武山清大哥就给我讲过有“初师”、“中师”之别:初师毕业教幼儿园,中师毕业教小学。到了1972年夏,当时的运城地区文教部就下文件,要在全区范围内招收“文革”以来“窝”在农村的正式初、高中毕业生上师范。现在回忆起来,这不失地委领导一“高招”,这一“高招”虽然为运城地区十三县的基础教育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但同时却让我们这批人后来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当时实行的是“推荐与选拔相结”的方案来进行招生工作。

记的推荐硬条件是三条:

一是必须在农村劳动锻炼两年以上;

二是必须有三年制初中或高中正规毕业证书;

三是报考中师(普通班)必须是未婚者。

我的“中师情”

器材:Canon Canon EOS 6D

光圈:f/5.6 快门:1/64 焦距:32mm ISO:100

先说各村推荐,我所在的程村中心校辖七个村,每村不论人口多少只准在符合三个条件后推荐一人。

再说中心校推荐,只允许在七个村推荐的七个人中向公社革委会推荐两人。

最后才是政审、体检、笔试,就在填报志愿表的三个栏目中,我一气写了三行“师范”。就连笔试语文作文自拟题中,我的题目是《我为什么要上师范》。

过了一关又一关,等了一天又一天,最终我接到了《运城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如愿踏上了当一个老师的人生之途,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一个对自己的理想充满着向往和追求的人才会产生“中师情”。

我的“中师情”

器材:Canon Canon EOS 6D

光圈:f/5.0 快门:1/49 焦距:40mm ISO:100

师范的影响


一九七二年八月一日,设在永济县虞乡镇的运城师范学校开学典礼在虞乡镇礼堂召开。我们的班主任是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杨宗礼老师,其他科任老师都是原运师的“王牌”老师:语文周庆义、董风琴,数学张宏昌、董风清,美术李凤吉、音乐张冠勤……

班风好,学风正。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老师们教的认真,学生们学的刻苦,晚自习时往往在学校电灯熄灭后,教导处的老师挨着教室赶学生回宿舍……

活动多,培养人。宣传队、管乐队、篮球队、板报组、舞蹈组、美术组、乒乓球队……同学们上课学习饥不择食,课余时间人人都有事干。

实践多,锻炼人。虞乡五金厂学工,附近农村收麦学农,卿头镇小学实习……钳工、农民、教师等社会生活都体验,当时的学习并不趋于功利化,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们的才能和智慧得以全方面发展,为面对未来生活,各种素质都得以提升。

老师们为人师表,行为楷范,造诣深厚,无私教学,爱生如子,体察冷暖,使我们师生间建立起了深厚的“中师情",几十年来一如既往,历久弥新。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师生们教与学的共同心愿,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我更珍惜这两年的“中师情”

我的“中师情”

器材:Canon Canon EOS 6D

光圈:f/5.6 快门:1/83 焦距:35mm ISO:100

同学的友情


两年师范的学习生活,让同学们之间建立起了难忘的“中师情”。

当时的学费、书钱、生活费全由国家管,灶上的生活是白面粗粮三七开。唯只有我们班每到吃饭时,教室门口男生围一圈,女生围一圈,由于定量,往往是男生不够吃,女生有的吃不了,尽管不是高粱面就是玉茭面糕,女同学就会把吃不了的送给男生吃,这不是兄弟姊妹情、同学情是什么?

学校当时没有课本,教导处刘新民老师“照顾”我和黄海涛同学刻蜡纸带油印,给全校各年级刻印不同的教材,于是我俩早早就开始了“勤工俭学”。吃完午饭不午休,下了晚自习不去宿舍,我俩一头便扎进刻印室刻呀、印呀……手困肩酸,视力下降,同甘共苦,相依相伴,从此结下了两代人的友谊。

我的“中师情”

  我先后换了三位同桌:

王佐科的睿智严谨、数理化无题不会、古典文学自学博览对我帮助不小;王喜运的善良诚实、热心刻苦、从不认输的精神也让我受到感染;黄铁锁热爱运动、腿上绑沙袋坚持每早跑五公里让我忘尘莫及……

其他的男同学如王铁选的大度、宁水荣的敦厚、张贵生的乐观、胡平定的善思、庞泽定的潇洒、张天胜的老成……无一不对我的学习、工作、生活、人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种同学情是兄弟情、姊妹情的体现,更是“中师情”彰显。


我的“中师情”

同事与同学


1974年暑天,我运城师范毕业后,便被分往当时设在稷山县城北郊的“运城地区教育干部学校”工作。同学们都很羡慕我分在了“地直单位学校”,殊不知我的工作则是面对已在校的四个首届“中师”师范班学生的美术教学。

刚上班我便结识了几个年青的同事都是“运师”毕业的:张雪英、曹大智、魏四相、宁兆琪、曹宏仁。除了我是二年制“中师”班外,他们分别都是一年制“专业”班:体育、物理、数学、语文,只有我从事美术专业教学。

自从参加工作那天始,我连续八年身兼三职:美术老师、班主任、教导员。在不同的岗位上履行不同的专业工作职责:自修、备课、上好美术课、批改每个学生的美术作业本;早操、自习、班会、谈话、活动、管理,带好自己的班;全校早操检查、早、晚自习巡查、班干部会议、各种考试排座位、组织评卷、计算分数、出榜公示、教师用品发放、招生填表、发放录取通知书……这八年历练,大大提升了我的整体素质。


我的“中师情”

从运师毕业来到稷师工作的同学中数我年龄最小,开始时,以裴永康、解志科、韦琳、冯礼贵等老一代教师都给予了我工作上的指导赐教,其他几位运师校友对我工作的配合就是支持。记的在徐飞书记任上,有一年专门让我们从运师来的这几个“中师”生带班主任,看看“能耐”怎么样?!我任政史13班、曹宏仁任中文14班、曹大智任数学15班、宁兆琪任理化16班班主任。这一届是“社来社去”班,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入学文化程度高低不同,入学前的社会职业也是五花八门……

这届“社来社去”学生是稷山师范历史上命运最“惨”的一届,毕业后都回本村去了。不过,这届学生和班主任都建立了难以言表的师生感情。更重要的是在这几年中,几位从运师毕业来的中师生努力工作,配合黙契,更加深了同学间、同志间的“中师情”。到后来,这届学生中有的再上学再就业,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作着贡献。

不仅仅是运师分配来的我们这些同学、同事,后边陆续从各大专院校、部队复转、社会招工、留校任教的教职员工,我们同在一个单位,相互之间结下了同志之情。

一个对工作充满激情、具有担当负责精神的人,必定在工作中会产生“中师情”。

我的“中师情”

我和我的学生


几十年来,我一直大多从事着中师的班主任和美术教学两项工作。起初作为中师毕业教中师生,虽然从专业发展上讲开始有点压力,但从教学内容上完全可以胜任。在中师这个平台上,我在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努力作一个让社会认可、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班主任。先后担任5班、8班、13班、48班、7O班、133班的班主任,工作中对年龄大点的学生当作自己的弟妹看待,年龄小点的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对待。教学的目的是育人,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让学生能适应担当社会上中、小学校的各种工作需求。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学校目标的引领,有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班主任管理,有家长和学生的密切配合,我们班的学生在社会上表现令我自豪:

有的成为全国知名的作家,有的成为省、市、县级领导,有的成为国家、省、市、县教学能手,有的成为各级各类学校领导,有的成为专家学者……桃李满天下,我心亦欣然。


我的“中师情”

我还努力作一个专业有术的好美术教师。学校起初有美术课外活动小组,后来有特招生,又有了侧重班,再后来中师升专科设有了专业班。我教育学生艺不压人,发展特长,一专多能,全面发展。针对性教学,鼓励性启发……我所代的学习美术的学生也很争气:

有的学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展览入选获奖;有的学生作品在不同级别竞赛获奖;有的学生凭专业考入大学;他们为稷山师范成为国家教委授于的“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作出了应有的努力。

毕业后的美术专业学生发展也令人欣慰,如今有的成为基层学校美术教学骨干,有的成长为传媒或设计公司老板,有的成为各县群众美术活动的领军人物,有的成为跨国制版公司的骨干技术人员……

一个对在中师就学的学生们心存大爱、爱生如子且善于教导学生的人,唯心怀“中师情”才能带出一批又一批的好学生。

我的“中师情”

无悔的事业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省教委听取了我国当代著名画家、时任太原师范美术教师的赵梅生先生建议,于1986年在太原理工大学轻纺与美术学院举办中、小学美术教师专科进修班,经考试,我有幸成为师资一班学员脱产两年学习提高。1995年省教委又在山西大学美术学院举办具有美术专科学历的教师本科进修班,经考试,我又有幸脱产两年学习进一步提高。

庆幸我在"中师"的平台上,从事了终生的美术教学工作;

因从事美术专业,才有了后来两次、四年的专科、本科脱产进修;

因上大学,才有幸结识了一大批著名的书画家、教授和导师,是他们改变了我的三观,让我选择了自己的人生定位;

由于人生定位在艺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上,我创作作品参展获奖,撰写论文发表结集,职称应时而升,两次举办个人画展,中央媒体进行报道……

我的“中师情”

有位领导在和我谈话中曾说道:“武教授啊,你一个人一辈子在一个单位从事一项专业教学工作,这样的人太少了……”我笑着回答:“我甘愿作这样的人,还生怕作不好哩……”

还有一位领导看了我的画展和我当年的备课本,指着一本又一本、一页又一页工整的字迹说:“有这样的老师还怕教不出好学生吗?!武教授,现在还有这样的老师吗?”我笑着回答:“肯定有,只是咱们还没有发现吧。”

不论别人如何褒贬中师,我总对“中师”一往情深,因为中师培养了我,我在中师实现了人生价值。


感恩我上学的运城师范

感恩我工作的稷山师范


我的“中师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中师   稷山   运城   焦距   光圈   快门   班主任   师范   美术   同学   老师   教师   学生   旅游   工作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