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师生》:好一副青春的画轴

【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江津师范学校教师刘 辉老师的文章《好一副青春的画轴—读长篇小说《我是中师生》之我见》 。《中师生》公众号正在筹备《中师生》公众号纸质版的编辑,并进行《中师千校文集:我和中师学校》系列图书征稿工作,欢迎中师生提供有关中师学校生活、学习文章。并诚邀加入编委会。】

《我是中师生》:好一副青春的画轴


原题:好一副青春的画轴—读长篇小说《我是中师生》之我见

作者:刘 辉

我好久不曾读小说了。

捧着作者赠予的《我是中师生》,几乎一口气把它读完了。驴溪半岛又在记忆中喧闹起来,江津师范学习、工作、生活的场景如画卷徐徐展开,带给师范人无比亲切美好的回忆。

中等师范历经百年风云,为共和国输送了数以千万计的教育人才,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石和脊梁。为了记住那段历史,总结经验,江津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中师教育历史研究会,建起中师教育历史陈列馆。正值开馆前夕,《我是中师生》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了,一时间各级媒体纷纷转载报道,在全国刮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中师热”。

《我是中师生》:好一副青春的画轴


作者曾维惠,就是在全国中师办的风生水起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考进了江津师范的。带着跳出“农门”的初衷,立志成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开始了她在驴溪半岛三年的中师学习、生活。谈及构思创作这部书,维惠坦言,她花了三年时间构思,大修改达八次之多。她作为一个盛产作家,每年创作都在10部作品以上,为了这部24万字的小说,何其花费这么大的精力,那就是一个字——“爱”,爱的深沉,爱的不舍,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对“中师生”这个称谓的敬重,对那段青春岁月的怀念。

与其说《我是中师生》是一部小说,还不如说它是一部纪实作品,它对三年中师生活全景式的实录,从学习和校园生活的细微之处,反映一代中师生的理想与信念,个性与追求,快乐与忧愁。但基于作者的奇思妙想和对语言文字的高超驾驭能力,又艺术性的呈现给读者,让枯燥的学习,琐碎的生活,变得那么生动、活泼、有趣;让读者秒变少年,瞬间成为书中人物。正是牢牢抓住了十七八岁青春期的特点,才会表达的这么准确生动,这与作者20余年在小学,中学做教师的经历分不开。

读这本书,你总会找到自己的影子,唤起你对学生时代的回忆。难怪此书一问世,好多人争先购买,“中师生”公众号负责人张云高先后两次从出版社购买了200本,寄来作者签名,满足公众号的粉丝们收藏。

此书以第一人称江月“我”的视角展开构思和叙事,让人感到真实可信。诚实、善良、勤奋、简朴的江月就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九十年代初,我在江津师范作语基老师兼任学校团委书记,在课堂和校园见到的曾维惠,就是书中江月的样子,读罢此书,我已分不清谁是江月谁是曾维惠了。

《我是中师生》:好一副青春的画轴


此书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难能可贵的是没有回避校园情感的话题。十七八岁的青年,春情萌动,对异性充满了神秘,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小说从学校领导经常强调的“不准耍朋友谈另(恋)爱”,到同学之间茶余饭后的议论“哪个男同学和哪个女同学有了新的状况”,虽然着墨不多,却表达了爱情在少男少女心中悄悄萌芽情愫。写校园小说,这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作者独具艺术匠心,对青年学生的情感拿捏得恰到好处,既写得隐约、朦胧,又表达出纯洁、美好,给青少年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导向。特别是小说结尾处,杜大星送给江月的树叶相册,叶片上的字拼起来是首诗,隐含了老杜对江月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友谊吗?它比友谊多一点;这种情感是爱情吗?它比爱情少一点。引人遐想,给人力量,看得出来作者是驾驭校园题材的高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百年中师成为了历史,中师生也将成为过去。但“一代中师”办学、育人的经验值得很好的总结推广。

掩卷而思,难道不觉得今天的教育可以从中借鉴点什么吗?!

《我是中师生》:好一副青春的画轴

2021/10/15

作者简介:刘辉,男,江津师范八0级三班学生。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刘辉自选诗集》、《小家大国天地情》两部著作,现在江津区医疗保障局工作,二级巡视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画轴   江津   师生   中师   友谊   此书   构思   师范   公众   青春   情感   作者   校园   爱情   旅游   历史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