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生回忆:我的普通话学习经历

【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陆建胜老师的文章《和你在一起》 。《中师生》公众号正在筹备《中师生》公众号纸质版的编辑,并进行《中师千校文集:我和中师学校》系列图书征稿工作,欢迎中师生提供有关中师学校生活、学习文章。并诚邀加入编委会。】

中师生回忆:我的普通话学习经历


原题:和你在一起

作者:如东县双甸中学 陆建胜

普通话,我和你在一起,已经四十多年了。与你一起的点滴往事涌上心头,如同一幕幕电影镜头,让我至今难忘。

与你第一次相遇,那是在东阳小学一年级时。沈莲芳老师教我语文,她满头银发,皮肤白皙。她讲课时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教我们读字母表、韵母表,声音像歌曲一样动听,小朋友们都被深深吸引。听校长介绍,沈老师如皋师范毕业,难怪如此了不起。现在想来,一年级的正音训练,对于我是多么重要!

时光流逝,我上了五年级,遇到黄建明老师,听说他也是如师毕业,我想:如师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学校!黄老师身材挺拔,动作潇洒,显得很有文人气质。他特别喜欢用流畅的普通话,带着感情朗读课文,我们都被迷住了,进入了文学的美妙境界:我们仿佛来到一碧千里的草原,感受到蒙古人的热情奔放;走进凡卡受尽欺辱的生活,体会到他渴望亲情、向往自由的心理;进入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生活,感受到那个时代穷苦儿童的不幸遭遇,体会作者对儿童命运的深切同情。黄老师对于这些经典作品,他竟然要我们全部熟读成诵!当时,我们觉得十分痛苦,绞尽脑汁,背得昏天黑地。但现在想来,这对于我亲近文学、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啊!在一所村小,我们能遇上多位正规师范毕业的好老师,又是多么幸运呀!

在老师们的期待目光中,我终于考进了如皋师范,成为了一名中师生。前些时的热播剧《觉醒时代》重要角色里面,中师毕业的人特别多,这与师范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师范时,“三字一话”非常重要,我与普通话亲密接触。如师开设了以讲好普通话为教学目标的语音课,教我语音课是徐晓华老师。听同学说,徐老师是省普通话测试员,还是文学评论家,这让我十分惊讶,心里对她多了一份仰慕和崇拜。

第一课,徐老师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教室。她披着长发,面容清秀。她和蔼地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普通话吗?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它?”听了她如同电视播音员的声音,同学们窃窃私语,答不出来。徐老师严肃地告诉我们,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然后,她阐明了学习普通话的意义。听了她抑扬顿挫的声音,我想起教过我的沈老师、黄老师等。是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己讲不好普通话,怎么对得起学生呢?怎么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呢?我一定要学好普通话!

接下来,徐老师为我们一个个正音。如师的新生,来自南通市六个县,方言各不相同。启东、海门的同学,方言与普通话相差很远,练起普通话来反而容易;如东、如皋的同学,方言好像与普通话接近,其实要区分细微差别,练起来十分艰难。比如我,徐老师听了我说的话,眉头一皱,说:“你的普通话要刻苦训练呀!前后鼻音不分,平舌音与翘舌音不清,不要讲起来一口如东腔。”望着徐老师那期待的眼神,我不禁心里一颤:不学好普通话,怎么对得起老师呢?

于是,我开始抓住一切机会,练习普通话。除了语音课,每一节语文课一开始,我便主动诵读古诗词,踊跃展示;或是读一篇散文,进行赏析;或是对于一个题目,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刚开头,我讲起来往往满脸通红,结结巴巴。我的语文老师何平不断鼓励我,他的文本解读新颖、独特、深刻,他让我们积极阅读四大名著,组织课堂讨论,展示读后感悟。同学们唇枪舌剑,精彩纷呈。到了晚上,6:30~7:00,专门进行听说训练,重点训练口头作文,接着收看新闻联播。

我至今还记得,有一次,我抽到的题目是:每当我走过定慧寺门前。这个题目怎么说呢?难道要说封建迷信与现代教育的矛盾之处吗?开始我思路混乱,说得一塌糊涂。下了课,我不服输,请教了徐老师和何老师。徐老师让我谈一谈教育与宗教的关系,何老师则让我扣住一点,深度阐述,说出真情实感。第二天晚上,当我经过精心准备,在教室前面侃侃而谈,讲得深情并茂时,无意中一抬头,发现灯光下,何老师正站在后面,微笑着看着我,露出肯定和赞赏的神情。那种感觉真好呀!

如今,普通话,我与你一直在一起!从1995年9月开始,我一直辛勤耕耘在农村初中语文园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至今已经有27年了!面对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我们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引导一批批孩子走进文学的殿堂,成就梦想,这是多么幸福和崇高的事业呀!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责任是何等重要!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你我一起,加油吧!

中师生回忆:我的普通话学习经历

作者简介:陆建胜,1995年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师范学校。199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县作家协会会员,县年度读书先进人物,县首届阅读推广人,多次在《语言文字报》、《中国教师报》、《莫愁》、《语文报》、《南通日报》等发表文章,曾经辅导学生获得省“名师点拨杯”作文比赛一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如东   如皋   普通话   师生   南通市   正音   中师   方言   师范   语音   题目   公众   声音   老师   旅游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