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社会谣言 天佑德正面回击

天佑德

互助大曲”、“互助头曲”, 不管你是否喝酒,只要是青海人,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互助青稞酒一定存在于你当年的回忆中。记忆中的味道,更是那一代青海人不能忘却的味道!


但是不知从何时起,青海知名企业、利税大户、青海青稞酒的领头羊青青稞酒却开始遭到我们本地人的不断质疑。

面对社会谣言 天佑德正面回击

面对社会谣言 天佑德正面回击


“酒厂根本不酿酒,都是勾兑的”、“酒厂烟囱都不冒烟,酒厂闻不到酒糟味”、“青稞酒口感不好了,喝完头疼”……这样的传言越来越多,不明就里的人也开始跟着“口口相传”,我们跟着“听”、“说”,似乎谁也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如何?却都纷纷开始信以为真。

作为青海标识的青稞酒不知不觉陷入了流言的尴尬。而这绝非是关乎一个酒厂的小事,而是关系着整个青海青稞酒行业。我们不禁想问:我们熟悉的青稞酒、我们青海的标志性产品,你到底怎么了?难道?……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个人或企业在成长和发展中,可能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流言的 “青睐”。可是当流言说得多了,真相就会被淹没了。“如果有人说你长了尾巴,那你是用脱了裤子的方式来证明?还是清者自清,不予理会呢?”可能这都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某种意义上来说,互助(天佑德)青稞酒已经成为了青海的一个形象代表。作为青海人,款待外地来宾和朋友的时候,青稞酒无疑是最合适不过的。这么多年,它就像一个平常的老朋友一样伴随着我们。


可是当这样的传言愈演愈烈,“真实”的似乎都让我们无法去怀疑的时候,静下心来想想,难道从此以后我们青海人都要以这样的方式,让承载600年青海人情怀的青稞酒远离我们的生活?

我们发现,其实最初的谣言多是不明真相者的猜测,对青稞酒的发展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但长久下去,当谣言上升到品牌甚至品类的时候,整个青稞酒产业必然会受其影响。近年来,青稞酒产业在青海本地的发展势头日渐萎缩,销量下降,份额下滑,外有名酒挤压,内有谣言传播,稍有不慎,就是全面危机。


不能不承认,我们青海人对互助(天佑德)青稞酒是有一份不一样的情感的,试问每一个青海人,应该不想看到有一天,我们青海青稞酒的领头羊青青稞酒仅仅只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零碎的谣言,而今大有三人成虎之势,谣言一旦湮没了真相,整个青稞酒行业都将面临生存危机。包括青稞酒在内的青稞产业是青海省重点产业,目前全省种植青稞面积已达百万亩,一旦青稞产业被谣言所伤害,这背后可关乎600万青海人的“粮罐子”和“钱袋子”。


而这一切到底是不是谣言?答案到底是什么?我们相信“真相只有一个”。

和流言面对面,让事实来说话。面对如今的“信任危机”,我们在“天佑德青稞酒谣言与真相的现场”,和青青稞酒董事长李银会坐到一起,记者们带着各自心头挥之不去的疑问,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直接发问。

面对社会谣言 天佑德正面回击

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银会答记者问


1

问:为何选择此时辟谣?

答:不愿搅到谣言的泥潭里,但必须把事实真相告诉媒体和消费者。


2

问:“酒厂根本不酿酒,都是勾兑的”

答:这一点其实看我们的财务报表就会一目了然,看看我们是不是采购了酒精;看看用来采购青稞的支出是多少;我们原酒的支出是多少?这三点就是最好的回应。我们欢迎记者来采访或者暗访。

事实上,青青稞酒公司拥有25万亩青稞种植田,其中10万亩为有机青稞种植基地。公司每年都要收购数万吨青稞原粮用于酿酒,青稞采购量约为青海省青稞产量的三分之一。除了采购大量的优质原粮,同时还拥有西北最大的制曲车间、发酵窖池群、酿造车间。


3

问:“酒厂烟囱都不冒烟,酒厂闻不到酒糟味”。

答:以前生产技术含量低,飘到空中的酒味,导致每年损耗原酒千余吨,给酒厂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技术改造后,不仅节省了粮食,原酒挥发的可能性也变小了。现在环保力度和要求加大,公司耗巨资进行减排改造。通过将燃煤改为燃气等生产变革,烟囱里冒出的也不再是浓烟,而是润糁、蒸馏等环节产生的蒸汽,节约了资源,自然味道就小了。

以前酒厂的酒糟就随便堆放在道路两侧,老百姓家中养猪、养牛的,便隔段时间过来拉一些。那时候的酒糟味,别说酒厂内了,整个互助县城都弥漫在浓烈的酒糟味之中。

正是因为当时对酒糟缺乏管理,因酒糟而滋生的蝇虫鼠害给酒厂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论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还是环境保护的角度,都要求必须对酒糟进行集中处理。于是酒厂斥巨资建起了大型酒糟场,用于转运、堆放、处理酒糟,酒糟味也随之减淡,“闻不到酒糟味”的谣言也就因之而起。


4

问:面对现在出现的信任危机,如何解决?

答:我们对销售终端有忽略,也缺乏和媒体、大众的沟通。而持续、不断地和消费者面对面,是最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面对社会谣言 天佑德正面回击

面对社会谣言 天佑德正面回击

互助酒厂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碌的场景


记者实地探访,酒厂真的不酿酒了吗?

其实在记者走访调查中发现,现在很多酒都想打开青海市场,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大,卖外地酒更挣钱。就算同样是青稞酒,那些不知名企业能给的利润空间更大。经销商当然是哪个挣钱卖哪个。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最初是攻击品质,说其中某款酒不能喝了;之后是污蔑品牌,说“大酒厂”(青青稞酒)的酒不能喝了;随后上升到品类“现在的青稞酒都不能喝了”。


如果说光说不练假把式,那么接下来就是揭晓真相的时刻了。随后众记者通过实地探访,一起去看看,酒厂是不是真的不酿酒了,没有酒糟只有酒精?


青青稞酒则拥有全球最大的青稞制曲车间,每年生产青稞曲砖达6000吨。如果不用原粮酿酒,青青稞酒又何必建设如此规模的制曲车间,又如何消化这6000吨酒曲呢?

面对社会谣言 天佑德正面回击

正在培养中的酒曲


“酒糟”去哪了呢?

从老厂区出来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安定厂区和旁边的酒糟场,这里的酒糟场不是酿酒糟的地方,而是酿完酒后剩余的酒糟残渣被拉到这里,供县城周边乡村的养殖户们来当饲料喂养动物。对于养殖户来说,这可是上好的牲畜的营养餐。


远远地就看见“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酒糟场”的标志牌,走进现场的壮观场面超乎我们的想象,上百辆农用车、货车把酒糟场的通道堵地满满的。经过了解,现场拉酒糟的车辆最多的等了有一个多星期,可见酒糟对于养殖户的受欢迎程度。

面对社会谣言 天佑德正面回击

处理酒糟的专用场地

视频加载中...

互助县东沟乡边麻村村民 蒲寿昌


家住东沟乡前来酒厂拉酒糟的村民蒲寿昌说:“来酒厂拉酒糟喂猪,已经快20年了,每隔两个多月就来拉一次,用酒糟喂养的猪肉吃起来特别香!”


面对社会谣言 天佑德正面回击

正在排队拉酒糟的车辆


面对社会谣言 天佑德正面回击

装满酒糟正在过磅的卡车


变废为宝,酒糟展现出巨大价值

如今每年产酒糟3万余吨,以每吨低于市场价70元的价格向贫困村民提供酒糟。2019年酒糟销售收入1414.56万元,带动养殖户约800多家,养殖各类动物约19万多头,为周边的畜牧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知者。从酒糟厂出来我们心中最大的疑惑解开了,如果只有勾兑不酿酒,这么多的酒糟从何而来?而村民们来这里拉酒糟也已经持续很多年了。


从老厂区的酿酒车间、原酒储藏库到大受附近乡亲欢迎的酒糟厂再到现代化设施的安定厂区,一路下来,我们最初的疑惑满满都找到了答案。


可以不爱,但请别伤害!

一碗青稞酒,满满青海情!青稞酒是历史的珍宝,也是青藏的符号,我们每个青海人其实都有责任、有义务去爱护这个产品,爱护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有人质疑现在的青稞酒品质都下降了。事实上,近年来青青稞酒每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达5000余万元,拥有商标、专利著作权510件。天佑德青稞酒是中国首个通过美国TTB认证的白酒品牌。获得TTB认证,则意味着产品获得了在美国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如果今后青海人的餐桌上没有了青稞酒,于青稞酒而言是最大的尴尬。青稞酒是整个青稞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仅青青稞酒一家酒企,每年就会收购青海三分之一的青稞。如果青稞酒这个品类在这样的尴尬局面下沉沦,将对青海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影响。


在企业不断壮大发展的过程中,青青稞酒不断积极承担着社会责任,回馈青海人民。企业连续18年赞助环湖赛,支持我省重大文体活动的举办;企业成立天佑德教育基金会,连续6年开展“青稞行动”公益助学活动,基金会累计注资达1000万元以上;2020年公司累计捐赠600万元现金及物资,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


而这些仅仅只是一家青稞酒企的贡献,可见整个青稞酒产业对青海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如果青稞酒的这种尴尬,持续扩散下去,就会危及整个青稞酒产业。

面对社会谣言 天佑德正面回击

网友留言


让真相跑在谣言的前面,让“开坛十里游人醉,驼酒千里一路香”的美名继续发扬光大。作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些工艺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天佑   东沟   谣言   青海省   青海人   原粮   酒糟   青稞酒   养殖户   青稞   青海   酒厂   车间   真相   产业   社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