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手扶拖拉机

在中国的农耕地区,手扶拖拉机集田间作业和短途运输功能于一身,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标志性生产工具。手扶拖拉机以其小巧灵活、动力强劲、维修保养成本低、适用于小块田地作业的特点颇受广大农民欢迎,成为农业生产和运输不可或缺的好帮手。我家就有台手扶拖拉机,它也是我们家里的功臣。

父亲和手扶拖拉机

“吧嗒吧嗒吧哒……”,那从小伴随自己长大的手扶拖拉机的声音,就算自己多年没听,时间再久走的再远,犹如一首动听的音乐经常回荡在自己耳边,每当身边有拖拉机经过,听着那在别人听来很刺耳的声音,自己却觉得格外亲切。那是自己印象中最为熟悉的、也是至今让自己最为难忘的,是父亲那陪伴自己童年时代已陈旧但依然使用的手扶拖拉机的声音。

农村种田、收割、打麦场都离不开手扶拖拉机,记得一年秋天父亲从县城买了台手扶拖拉机稳稳的从村口开进来,母亲说,那时候挣钱不容易,父亲买手扶拖拉机都是自己辛苦种田和出劳工,加上平时勤俭节约的钱,当听见拖拉机开到家门口时,母亲说把父亲准备好的一串鞭炮点着,说着说着眼泪掉下来了。

父亲在农村信用社是拖拉机手扶匠,对拖拉机驾轻自如,平时也教我和弟弟怎么保养机子。农村的山路坎坷不平,开车必须特别谨慎小心,最怕的是秋收季节时用拖拉机拉麦垛,在山路下坡转弯时父亲都要亲自开,到平处时才让我们开。

父亲和手扶拖拉机

每到秋天用拖拉机拉麦子时,一车差不多能拉一亩地的麦子。麦子拉到打麦场码好,到打麦时再抖散开放到打谷场上,先用拖拉机慢慢开上去,等把蓬松的麦杆基本压平整后,车后挂上大石碌子,手扶拖拉机加大油门冒着黑烟,一圈圈碾压麦秸杆。碾压两遍后,便开始翻场,也就是把麦秸秆翻过来,然后再碾压,最后众人用杈挑走麦秸起场。自家里有了手扶拖拉机,秋收工作就省时省力多了,就是扬场也不再等风起。卸掉拖拉机三角皮带,装上自制的三张铁叶片,便是简易风扇。风扇一边吹,人们一边扬,不耽搁时间。扬场是个技术活,一般都是父亲亲自上手,只见父亲用木锨往空中轻轻一扬,麦粒就会在空中形成一道美丽的弧线,唰刷啦啦落在地上,地上就有了两道优美的弧,一道是麦粒,一道是麦糠,泾渭分明。到最后晾晒完麦子,开上手扶拖拉机,把麦子拉回家。

我家这台手扶拖拉机,在冷车状况下发动起来也很费劲。早上起来,母亲烧好热水,提两壶添加到拖拉机水箱里,有时在下面放干草点上火在滤清器口加热,我和弟弟拿起摇把两个人合力发车。弟弟经常开慢慢成了主要司机了,父亲农闲时间总会检查修理保养拖拉机,车子从未发生过故障。

父亲和手扶拖拉机

那时候春节过年,父亲开着手扶拖拉机去外婆家拜年,天气寒冷,我和母亲坐在铺了草袋子的车厢里,脚上盖上毛毯,但外面的风刮的不停,父亲开车很稳,后面的拖拉机超了他也没一点在乎。当看到父亲使劲用手转摇把时,瘦弱的身体略显佝偻,随着转动显得更加单薄,我心里瞬间很难过,老父亲开始老了,岁月不饶人,特别是艰苦奋斗的七八十年代,老一辈们受了不少苦,他们心里只有家人省吃俭用,从未好好照顾过自己。

父亲平时沉默寡言,再苦再累,他也从未对任何人倾诉过,开着这手扶拖拉机,也许是父亲对自己所走过来的酸甜苦辣历程的一种回忆吧。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种粮农民越来越少。手扶拖拉机失去了主要用途,弟弟家里也买了车,上下班开车更方便了。只是每年夏收秋种时,才把手扶拖拉机发动起来。岁月更新人不老,七彩互助景常秀。今日,现代农机具大大提高了规模化种植水平,成为乡村春耕秋收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作者简介:

父亲和手扶拖拉机

王玉兴,1981年生,青海互助人;经典文化推广者,目前在天津工作,业余时间喜欢绘画读书,曾荣获天津滨海新区阅读之星,京津冀悦读之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手扶拖拉机   打麦场   父亲   麦秸   麦粒   作业   天津   麦子   拖拉机   弟弟   平时   家里   母亲   声音   农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