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插队生活回忆:李立世和他的母亲

山西潞城台东村的“沟底”是全村地理位置最差的地方。村里大部分老乡都居住在视野开阔、阳光明媚的高圪台上,而“沟底”却是长年见不到阳光,一到阴雨季节绿苔遍地,人迹罕见!在这里住着一户人家 —— 李立世和他的老母亲。这母子俩的“成份”(注1)较高,在那个人妖颠倒的年代,他们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色,没有人和他们来往,也没有人向他们传递任何外面的信息。只要“运动” (注2)一来,李立世的母亲就和村里其他几个“戴帽” (注3)的人站到台上接受群众的批判和“斗争”。正是因为“成份”问题,别的同龄人都结婚抱上儿子了,而李立世还是光棍一条。

在当时“文革”的政治环境下,我们北京知青谁也不会自找麻烦,去和李立世母子交往。而男知青王三锁和她的女友席兆华却敢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与这母子来往,尽管是不公开化的。王三锁也不瞒我们,我们也为他保密。

每逢北京探亲归来,王三锁和席兆华就会给李立世母子带些北京老字号“稻香村”的糕点和酱肉、香肠等稀罕物,向母子俩讲述一些外面的消息。每到青黄不接的季节,李立世的母亲就会偷偷地把王三锁和席兆华请到家,给二人擀上两碗薄薄的杂面汤面,以填充二人空虚的胃。

李立世母亲有慢性病,王三锁凭着自己掌握的针灸技术,经常不断地给老人治疗。说实话,那时候台东村能够享受这个待遇的老乡还真不多。

那个年代,李立世母子没有政治地位,同时也没有参加各种会议的权利(批判会和斗争会除外)。但是做为一个社会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除了要吃、穿、住外,还需要获得各种信息,还想与人交流。此时,王三锁成了李立世母子的信息员,他会把村里会议的内容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他们,使母子俩空虚的大脑得以充实。

大概就是通过这些事,使我们对王三锁开始注意起来。

不过说老实话,王三锁也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像几十万北京知青一样,平淡无奇而默默无闻。用台东村乡亲们的话说,就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真没想到咱三锁能当上中央机关的干部!

改革开放后,李立世的母亲“摘了帽”、过上了好日子。李立世也娶了媳妇,生有二子一女。其中女儿在太原上大学,后分配首钢集团长治钢铁公司工作,现在担任处长职务;李立世的孙子现在也在大学攻读。李立世的母亲活到80多岁,嘴里时常念叨邓小平好!改革开放好!十几年前我们重返第二故乡,还与王三锁一起去看望了她老人家呢!

注1:成份,那个年代中国人都是有“成份”的。分为革命干部、革命军人、工人、职员、贫下中农、中农、上中农、富农、地主、资本家、小业主 …… 等“成份”。其中地主、富农、资本家等属于“高成份”。

注2:运动,那个年代“运动”是层出不穷的。四清、破“四旧”、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 ……。不胜枚举!

注3:戴帽,那个年代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都有“戴帽”受管制的人。具体有地主份子、富农份子、反革命份子、坏分子、右派份子,简称“五类分子”。改革开放后,上述这些“戴帽”份子均被“摘帽”,过上了与其他人一样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知青   上中农   北京   母亲   富农   资本家   成份   份子   母子   村里   地主   老乡   改革开放   年代   政治   旅游   李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