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插队生活回忆:找“境界”

50年前在山西潞城插队务农时,我也算是个“笔杆子”:《新太行报》(晋东南地区“革委会”机关报)通讯员、《新潞城报》通讯员,东邑公社通讯报道组和台东大队通讯报道组的成员。此外还负责村级黑板报的采写、编辑和板书工作。当然,还经常不断的被村干部叫去“写材料”。

一天,大队党支部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又把我召到大队部,说是给大队会计李建龙写一篇在东邑公社开会“讲用”的发言稿。

领导很严肃:“大队会计的材料,能不能写好是关系到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咱们村能不能体现的大问题,也是对你的锻炼和考验。”好家伙,听这口气,我紧张了好一阵。

怎么写?管家、理财、算帐,一个会计,倒腾来倒腾去还不就是这个样!初稿上交,领导看了不满意:“大队会计被描绘成甚样,一笔流水帐”!

真让我扫兴。怎么办?思来想去,我翻出了存在大队部文件柜的一摞旧报纸 —— 找词儿。又跑到领导家里借来几本各级“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典型材料 —— 照葫芦画瓢。我寻思着,那些典型人物“讲用”自己的模范事迹,是靠了毛泽东思想这个“精神原子弹”!看来大队会计也得这么写。他理财有方,是想起了“勤俭建国”、“节约闹革命”;他自己维修办公桌,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放光芒;他身患疾病还坚持参加集体劳动,那是默默念着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你想想,“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大队会计肯定是这样。

大队领导那儿总算通过了,可向李建龙念叨时,他细听着不吭声。末了,只说了一句话:“咱平时可没想那么多,这样写妥当吗?”

材料面呈公社,那位管宣传的干部提出了意见:“李建龙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典型,不能就事论事,要在路线觉悟上找境界。”

找境界?让我好一阵琢磨。李建龙是个老实人,成天一身黑布衣服,整个一个老农民的打扮。他不仅老实,还是地道的“红管家”,当会计多年从来没出过差错。让他讲用,那是没的说,可是说到“境界”,我怎么也想不出来。

那一晚,我折腾来折腾去,还是不明就里。

天一亮,我起身来到本村“笔杆子”李韶堂家。李韶堂是潞城中学毕业的高材生,肚子里的“墨水”要比我多多了。他听后哈哈大笑,拿起笔,唰唰唰,句是句,段是段,文字真是没的挑,可那些叫的响的大标题、小标题,他却一个字未动。说:“还得找李来善,这得听他的”。

李来善是村“革委会”分管政工的副主任,他拿起稿子看了看,一会儿摇摇头,一会儿直愣愣地盯着墙。他用笔在稿子上缕了一遍,小标题标出来了:第一,越是艰险越向前,把好社会主义经济关;第二,路线是非分得清,当好社会主义经济管家人;第三,毛主席指示我紧跟,打好农业翻身仗。

“怎么样?”李来善眯眼瞅着我,两眼里透光。没待我回答,他一巴掌拍在桌面上,“大标题也有了,就叫 —— 在农村经济战线为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好关、管好家、打好仗!”

绝!真绝了!我打心眼里佩服李来善。真没想到,费了五六天整理的材料,让他三下五除二,一笔点“睛”,就把“境界”给找出来了。

一锤定音,材料终于写成,大队高兴、公社满意,我也经受住了“锻炼和考验”。

只是大队会计李建龙从“讲用会”回来后,冲我露出一丝微笑。是甜、是苦、还是涩,只有他知道。

北京知青插队生活回忆:找“境界”


北京知青插队生活回忆:找“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队部   革委会   潞城   境界   笔杆子   小标题   知青   稿子   通讯员   北京   大队   公社   路线   典型   领导   会计   材料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