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集宁旧事》节选——第二十二章


长篇小说《集宁旧事》节选——第二十二章

作者 林艾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寇制定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部署,连续攻破了张绥铁路沿线的天镇、大同等重点城镇,然后挥师南下侵占太原,集宁不属于日寇重点进攻范围,还没等敌寇大动干戈,驻扎集宁的新编第五旅便撤往了大漠腹地。日寇兵不刃血占领了集宁,即便这样,日寇也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们要把中国军人全部杀绝,敲山震虎和以防后患。凡是肩上手上有老茧的挑水汉和钉鞋匠都成了替罪羊,绑在一块儿拉出城东门统统枪毙。

随后,集宁成立了由日寇汉奸组成的维持会,青天白日旗也换成了太阳旗。年底建立了日伪政权,名为集宁县公署,实为镇压抗日的机构。为了名正言顺地统治老百姓,县长由中国人担任,日本人充任顾问。日本顾问名叫千田夏冬春,老百姓称其为千田缺毬。这个日本人夏冬春都有了,就是缺秋。

日寇侵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便采取以华制华的办法。他们豢养了一大批汉奸走狗为其效劳。集宁城的便衣队、警察、波衣这些奴才们狗仗人势,比日本鬼子更凶更恨。便衣队的穿戴与一般人差不多,冬秋季节头带毡帽,身穿黑色对襟棉袄、黑棉裤。春夏季留中分头,身穿白色对襟褂子,屁股后边带手枪,枪口稍微露出褂子,以显示其身份。他们横行乡里,无恶不作。老百姓们稍有不满,便诬陷通匪,轻者坐牢,重者杀头。凡是穿戴这种装束的人,人们躲得远远的,恐怕引火烧身。当时的小孩一边走一边唱:“留分头,抹煤油,贴上妹子为朋友……”一不留神被便衣队听见打个半死不活。


警察头带白边大盖帽,身穿黑制服,腰佩短剑。他们是捕杀和镇压民众的打手和帮凶。人们因恨作歌,词正意反:“女儿女儿往大长,长大妈给你寻警长,西洋皮袄套大氅,坐上洋车往后仰,进了戏院坐包厢……”这首民谣看似恭维警察,实际讽刺和糟蹋他们。

波依是给日本人打杂差的家丁,他们头带战斗帽,身穿对襟袄,下身着日军马裤,脚蹬翻毛皮鞋。可别小看这些为日本人烧火做饭、上街买生活用品的波依,他们充当日寇翻译的角色,就连黑狗子、警察、便衣都让他们三分。他们狐假虎威,动辄就打你个鼻青眼肿。

投靠日寇的黑狗子、警察挨门挨户吆喝市民恢复集市贸易,做工行商。街道建筑物写有“中日亲善,东亚共荣”的标语。枪弹高压下的集宁城,比国民党统治时期都森严。传说当时全城只有两个日本兵站岗,奴役下的市民见了也得弯腰鞠躬。

日本鬼子远在他乡,精血满了也需释放。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大批妓院随之伴生。不到两万人口的集宁就有日本、朝鲜、中国二十多处妓院。太平巷、兴隆巷、柳家巷、安乐亭的保险灯、小红鞋、烂皮鞋、三土匪、大小电棒、张三女子、杨二女子等明娼暗妓不计其数。

日寇侵华前集宁就有鸦片种植,当时国民党政府有禁令,铁道两侧禁种,恐怕乘火车的外国人拍照。日本人彻底撕破了伪装,一九三八年伪巴盟公署顾问泽井铁马亲自坐上飞机,在空中散发传单,大肆宣传鸦片的“好处”,于是绥远地区广为种植,集宁近郊二十多个自然村有上千余亩鸦片。

日寇还大搞官办赌场俱乐部,征收高额娱乐税,解决因战争带来的财政困难。桥东剧院的对“彩号”就是集宁最大的赌场,开始每场戏结束前开彩,后来一场戏开彩十几次,一折戏没演十分钟,电铃一响便开彩。少数人兴高采烈,大多数人垂头丧气。接着再买彩票进行第二次赌博,如此周而复始,不等戏唱完腰包便空了。有些人一夜之间,把一年甚至几年的积蓄输了个精光,最后系绳子上吊,吞鸦片服毒,拿刀抹脖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不计其数。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日本天皇接受波斯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塞外集宁由于消息闭塞,老百姓们并不知情。过了几天日本人慌忙逃窜,人们才知道日本鬼子完蛋了。集宁的老百姓与全国人民一样奔走相告庆祝抗战的胜利。人们打开日本人设在西门外玻璃图的仓库,把他们来不及带走的白面、大米、白糖、布匹一抢而光。那些作恶多端的汉奸、特务犹如丧家之犬纷纷低头认罪。罪大恶极的不是被群众打死,就是服毒自縊,旧警察逃得无影无踪。

老百姓们兴高采烈地唱着民谣:“火车没头了,汽车没油了,警察的老婆不抖了,嘴里的金牙格抠了,穿得衣服当光了……”

集宁南交通门附近甩下的两节火车匹装满了日本兵,这些平时为非作歹的家伙,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低头装孙子不敢看人。胆大的孩子们便把路旁的土坷垃往车上扔,“操你妈的小日本,看你还敢再塞古不塞古!”

日本兵眨着眼睛苦笑,点头给老百姓们赔不是。人们胆子更大了,土坷垃、石块儿就像雨点儿似的砸在日本兵的头上,“八格牙鲁开路!八格牙鲁滚蛋!小鬼子你再敢耍威风!”满车日本兵情愿挨打,没有一个敢下车与老百姓们打斗。

八月二十日,中共绥东游击队会同绥蒙军区骑兵旅首次光复集宁,并俘虏了从铁路沿线红沙坝、旗下营两个方向溃退下来的日军及家属数百人。随后大部队连夜向东南进军,留守集宁的大多数是些文职人员。此刻,日本人占领集宁期间的伪镇长安宽觉得有空可钻,便勾结投靠国民党土匪头子苏美龙抢占集宁城。

这支队有穿日伪军服的,有穿买卖客商长袍大褂的,还有穿女人花布衣服的;有骑马的,有骑骡子的,还有骑驴的,一千多名人渣号称什么“抗日先遣军”开进了集宁。这一天正是农历七月十五,民俗是个“鬼节日,”家家户户要去城外烧纸上坟。人们在天空阴霾,细雨霏霏中看见这支乱七八糟的“鬼”队伍进城来了。

有些人天生就是吃政治饭的,在日寇侵华期间担任伪镇长的安宽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的党政大员。他纠集了百把十个弟兄在西门外迎接苏美龙的这支“鬼”队伍。在安宽的指挥下,集宁“仪仗队”的鼓匠们奏起了“嘟嘟哇”。安宽笑脸相迎给苏美龙行了个九十度的鞠躬礼,然后把“苏司令”请进他的那破汽车里。接着又是一阵鞭炮声,苏美龙的队伍便从城西门进了城。城里的买卖字号早已接到安宽的通知,开门开业欢迎这支“抗日有功”的队伍。前边的队伍刚到桥东,桥西这边就开始哄抢街道两边的买卖人家,人们赶快把护门护窗板挂上,关门关窗停止营业。老百姓说七月十五神没接到,倒是把鬼接了进来。

上午这支“鬼”队伍进城屁股还没坐稳,下午便听到一阵急骤的枪炮声,八路军得知消息打进城来。这些土匪那是八路军的对手,他们丢盔卸甲从城东门逃走。土匪头子赵大义丢下许多财物和尸体,带领部分残兵败将逃到玫瑰营附近,被追赶的八路军部队所歼灭。

平绥交通要道集宁重镇于八月二十二日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八路军战士将赵青梅从监狱解救出来,她看到市民们手拿五颜六色的旗帜庆祝抗战的胜利,高兴的开怀大笑,眼睛都笑出了泪花,还在大声欢笑,泪水中喜悦与悲伤共存。日寇汉奸完蛋了,他们再也不能欺负老百姓了,赵青梅望着湛蓝的天空长长地吐了口气。

八月二十三日,晋绥军区所辖绥蒙军区司令员姚喆率二十七团、九团偕同绥蒙政府机关进入了集宁城。随后,军民们在北大庙召开隆重的庆祝大会。北大庙修建于一九三六年,地址在桥西北道口的东侧。大庙共有大殿九间,偏殿十二间;山门两旁有钟鼓楼各一座;山门对面还有乐楼(戏台)一座;正中三间大殿塑有武圣关公泥塑;右边三间大殿为奶奶庙;左边三间大殿为龙王庙。自从大庙建成以后求神拜佛者不断,香火旺盛,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最为热闹。抗日战争胜利大会在此召开,集宁城的男女老少几乎全部出动参加了这一盛会。

日本人被赶走了,刘秦泰要回集宁城了,乌力计紧紧握住老朋友的手,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在抗击日寇侵略者的战斗中结下的友谊千言万语无法表达。乌力计望着马车上的刘秦泰一家人,逐渐消失在了草原深处黯然惆怅。

刘秦泰一家人回来了,刘芬回来了,赵青梅高兴啊!他们经历了八年的流离失所,今天终于团聚了。

刘秦泰回到集宁就被中共集宁工委书记雷宜之秘密召到了县政府。雷宜之对刘秦泰说:“老刘,我们把日本鬼子打垮了,但革命还没有取得最后胜利。蒋介石命令其所属部队和我们争夺地盘,内战随时都会发生。党组织鉴于国内的形势,让我通知你暂时不要暴露身份,以迎接更大的挑战。”

刘秦泰说:“服从组织上的安排。”

雷宜之说:“眼下你还要受些委屈,你为我们做了许多工作,暂时还不能抛头露面。也许有人会说一个大老爷们还不如寡妇嫂子,人家还在鬼子监狱受过煎熬,你却在日本人占领集宁城的时候当了逃兵,但是为了革命的最后胜利必须忍辱负重。”

刘秦泰说:“我明白,分配具体任务吧?”

雷宜之说:“再开你的皮毛作坊,不谈政治,一心做工经商,等党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大有用处。”

刘秦泰从雷宜之那里回来以后,便在皮毛作坊前挂起了收购牛羊毛,招收技术人员的牌匾,准备重操旧业,加工毛毡、毛靴等皮毛产品。

邢杏看见丈夫和嫂子判若两人,嫂子在外边风风火火还挣公粮,可丈夫呆在家里又忙乎他的皮毛作坊。这兵荒马乱的年月生意难做,哪有挣公家的那份儿省心保险。邢杏便用埋怨的口吻教训丈夫:“你看人家嫂子多光荣,整天在外抛头露面,羡慕死个人啦!你也为抗日做了不少事情,找找他们也去政府上班。”


刘秦泰笑了笑说:“老了,不是当年的王宝钏了,我就想在家干我的老本行,社会上的事情听见就烦。”

邢杏说:“嫂子比你还大几岁,又是个女的,人家咋就没打退堂鼓?”

刘秦泰说:“人各有志,各人有各人的活法,谁也别强求谁。”

邢杏不言声了,他们在动荡的岁月中相依为命了多半辈子。如今天下太平了,再不用提心吊胆地闹革命了,平平安安开毡房又有什么不好。

历史的进程远不像老百姓们企盼的那样天下太平。八路军刚打跑土匪不到一个月,蒋介石便命令其嫡系与共产党争夺地盘。傅作义的部队先后夺取了包头、归绥、卓资山等城镇,队伍继续东犯。三十五军的新三师在师长安春山的指挥下,分乘四十辆汽车从陶林进攻集宁,董其武的暂十师顺铁路从卓资山会攻集宁。守卫集宁的晋冀军区绥东纵队和蒙绥军区部队指战员看见敌强我弱,在老虎山稍加阻击,掩护地方机关向兴和、丰镇方向转移。

一个月后,晋绥、晋察冀野战部队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联合反击,又重新夺回了集宁城。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在全县开展“算账复仇”斗争。首先批斗伪镇长安宽,参加群众控诉伪镇长在日伪占领集宁期间所犯的罪行。随着一声枪响,安宽被执行了死刑。老百姓们兴高采烈,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

集宁县成立了妇女联合会,被日本鬼子捆绑上过刑场的赵青梅被选为妇会长。她忙着发动街道妇女做军鞋,晚上组织妇女扫盲识字。整天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忘我地为新生政权忙碌着。

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刚刚举行过谈判,全国各界的和平倡议声一片,中国迎来了少有的和平时光。刘秦泰回到集宁半年以后,刘睿也回来了。他现在是傅作义某部的团参谋,正营级干部。已经是二十七岁的刘睿,因为日寇占领了集宁等等原因,一直恪守着自己的诺言等着李芳菲,这次回集宁一方面探亲,另一方面想把婚事办了。

刘睿迟迟不肯谈亲说爱,得罪了上司。王团长的亲妹子毕业于归绥师范,兄妹俩人对他有情有义,可刘睿就是不答应,说是老家有媳妇。王团长气得直骂娘:“老家有媳妇又怎么啦?我们部队哪个当官的没个三妻四妾的,再说日本人占领着集宁城,等他妈的解放了,你媳妇还不知道在不在人世呢?”

刘睿微笑着不言声,王团长该骂娘时再骂娘,可人家不答应,别的事儿能使硬的,可这事不能。人家不愿意谁也代替不了,总不能强迫人家入洞房,妹子一辈子独守空房。岂不是害了双方。

李芳菲的压力更大,她们家在集宁城也算得上小康人家。她从小吃穿无忧,到了婚丧嫁娶的年龄,媒人快把门槛踢断了,可她瞅都没瞅过一眼。眼看着已经二十出头,这可把爹妈急坏了,那个年月二十多岁的姑娘没有婆家就意味聘不出去。父母好不容易从她嘴里得知等着南财政街刘家的老二刘睿,屠夫李义雄险些把肺都气炸了,你说他们家从山西过来穷得叮铛响,耗子都留不住,穿鞋还露脚后跟……刘睿又是个当兵的,炮火连天说玩完就玩完了,嫁谁不行非嫁他!

李芳菲不顶撞父亲也不答应别人。屠夫李义雄急了,就把女儿许配给了马桥街铁匠铺张铁山的儿子张刚,跟上手艺人过日子安稳。他选了个良辰吉日准备把女儿嫁出去,就在出聘女儿的前一天,李芳菲喝上了耗子药,多亏她母亲发现得早,众人撬开她的嘴,用鸡毛往嗓子眼儿里捅,才把药吐了出来,送医院又是灌肠又是输液,才保住了小命。从此以后,屠夫李义雄再也不提女儿的婚事,不听话也比没有强,再折腾闹出了人命,这辈子可受不了,女儿大了由不得自己!

一天傍晚时分,刘睿身着长袍马褂,头戴礼帽走进了家门。正在做饭的赵青梅还以为是找刘秦泰。只见来人摘下礼帽喊了声妈,她才醒悟过来,眼前可能是儿子刘睿。刘睿走时候只是一个十六岁的毛头小伙,十年过去了,刘睿全身上下洋溢着成熟青年的气息,他展开双臂又一次喊了一声“妈,我是刘睿呀?”

赵青梅疑惑地问了一句“你是刘睿?”

儿子眼里噙满了泪水,“妈,是我呀?”他用双臂紧紧把母亲搂在怀里。

赵青梅在儿子怀抱中嚎啕大哭,然后又用拳头捶打着刘睿宽厚的胸膛,“你个没良心的,你走呀,你还有脸回来呀?”

刘睿眼睛闪烁着晶莹的泪花,面带微笑给母亲赔不是:“妈,你就原谅这个不孝儿子吧!”

母子俩正在倾诉离别的伤感和重逢的喜悦,早有人告诉刘秦泰刘睿回来了。刘秦泰便和邢杏从隔壁赶了过来,全家人悲喜交加直落眼泪。刘睿看了看眼前缺少妹妹刘芬,急忙问道:“刘芬哪里去了?”

刘秦泰说:“她在绥蒙部队当女兵,你妈现在是集宁县的妇救会主任,咱们家杨门女将,女的都比男的强!”

赵青梅说:“什么杨门女将,还不是让日本鬼子逼的。你叔在日本人占领时期做了许多革命工作,如今打走了日寇汉奸,他却又开起了皮毛作坊,思想又回到从前了。”

刘秦泰笑着说:“老了,不是当年的王宝钏了,这干革命的事应该让给年轻人啦!”

赵青梅问刘睿:“你见没见过你哥的影子?”

刘睿说:“日本人进集宁那年他去了包头,我们弟兄俩一直没有分手,我正准备把他的情况告诉你们……”刘睿就把刘强在陕坝的情况向家人讲了一遍。

赵青梅听说刘强在死了杜润娥又成了家,气愤地说:“这个千刀剐万刀剁的,你说杜润娥死了,你就回来和张奕花过呗,怎么就又娶了别人呢?如今留下张奕花怎么办?自从他走了以后,人家一直住娘家,我都没脸再见他们一家老小,刘强最好死在外边别回来!”

邢杏说:“嫂子,看你这张嘴……”

赵青梅下意识地捂住了嘴巴,“全是让鬼子汉奸逼的,我以前不是这样的。”

刘秦泰说:“刘睿你娶媳妇了吧?”

刘睿说:“还没有,这次回集宁想把婚事办了,李芳菲等了我十年,不娶人家伤天害理。”

赵青梅说:“还是我刘睿有良心,当了军官也没忘记李芳菲。她是个好姑娘,妈从日本人监狱出来那年,要不是她的接济,恐怕早就饿死啦!咱们选个良辰吉日把人家娶回来,也了却了这份心愿。”

赵青梅过了一会儿又问刘睿:“你说国共两党能谈成吗?”

刘睿说:“不好说,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一山容不下二虎!”

赵青梅说:“你说从前我们一条心打鬼子人,好不容易打走了日本人,自家人又干起来了。一个小小的集宁城你争我夺,就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谈,让老百姓们过几天太平日子吗?”

刘睿说:“我们部队厌战情绪也很大,但军令不容违抗!集宁这个小地方共双方死了不少人,如果全国发生内战哪的死多少人。所以普通官兵都不愿意打仗,但军令如山,由不得自己。”

赵青梅忧虑地说:“如今咱们家也是国共两个阵营,你是国民党傅作义的部下,我和你妹妹为共产党做事,要是我们在战场上相遇怎么办?”

“妈,这还不好说,儿子举手投降不就完了吗?”刘睿开心地与妈妈戏谑。

赵青梅说:“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吧,但愿不要再打了。”

刘秦泰认真听着他们母子俩的对话。赵青梅的思想代表着千千万万个普通老百姓的呼声,刘睿的陈词也是一部分国民将士的心声,双方共同的心愿就是要和平不要内战。但后来的形势没有按照他们所企盼的方向发展,国共双方大打出手。赵青梅与刘睿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儿子可没像他所讲的那样简单,举起双手缴械向母亲投降。(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集宁   日寇   汉奸   日本人   日本   土匪   旧事   长篇小说   嫂子   皮毛   国民党   老百姓   部队   队伍   儿子   女儿   警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