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萍‖60后,抱团养老?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重阳话养老

有人说:我们1950、1960年代出生的这辈人,是孝敬父母的最后一代,也必将是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这话听起来残忍,但是仔细分析是有道理的。

张如萍‖60后,抱团养老?

先说我们的老人。我们同在广东定居的朋友同学,大家在一起聊天,感觉最棘手的事就是老人的赡养问题,几家情况大体相同:老人都是耄耋年纪的单亲,有三到四个兄弟姐妹,基本按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解决老人赡养问题。有的是老人自己有房,几个子女轮流上门照顾或者请保姆照顾;有的是老人轮流去几个孩子家居住;有的是固定住在一个子女家,其他子女每月给生活或者护理费。因此也会引发一些问题,我们多是60多岁的人,身体机能开始退化,有的还患有疾病,由于兄弟姐妹不在一个城市,为了轮流照顾老人,就存在“小老人”为了孝敬“老老人”,时不时夫妻分居一段时间;即便夫妻在同一座城市,一个照顾老人,一个去儿女家帮助照看孙子辈,也只能一周见一次面,这样的生活,严重影响了晚年的生活质量。

再看我们自己的养老。我们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终有需要被照顾的时候。我们几家谈论此事,大家的共识是:不能像我们的父辈依靠我们一样。不是我们的儿女不孝,是他们承受的压力远比我们更重:既有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的职场压力;又有买房买车养育后代的经济压力;更有一对夫妻需要面对四位老人的力不从心。

面对老龄化趋势,养老问题会越来越突出,政府在不断完善养老机制,把“老有所养”作为民生工程,社区养老模式、名目繁多的各类养老机构以及应运而生的家政养老服务,为我们晚年养老提供了方便。目前还有一种很时兴的“抱团养老”方式,我们十多家亲友正在推行。比如我们有5家把房子买在同一小区,平日里各忙各的事,空闲了,不是去这家小聚,就是去那家团圆,要么抚今追昔,谈天说地;要么打牌下棋,结伴出游;就是生病了,送饭、陪伴也相互可以照应,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孩子的依赖,也让我们晚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值得借鉴。(注:图文无关)

(这是一个共享、互动平台。“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另外,每月由文棚主编推荐5篇优秀作品,给予50-100元奖励。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文责自负,发现造假、抄袭、套改等即予曝光。)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图/新华社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孩子家   套改   抚今追昔   女家   孙子   抱团   中山   晚年   有的是   儿女   子女   年纪   老人   夫妻   压力   孩子   旅游   张如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