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旧事」献身犹足照千秋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40年过去了。自从部队离开康平以后,我们就一直想着有空一定要回来看看,今天总算是如愿以偿了。”这是在解放康平的战斗中流过血、负过伤、立过功的两位部队老首长,在离别40年后重返康平时说出的心里话。

1987年9月14日,中秋的康平,碧空万里,微风送爽。张强镇会议室里欢声笑语,中共康平县委书记刘以贡、副书记郭士才从县城驱车来到这里,欢迎解放战争中曾在康平工作和战斗过的老首长。上午10时,两位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军装的老首长在铁岭市政府顾问于小工的陪同下,从铁岭乘车两个多小时赶到这里。他们是原辽吉一分区13团政委、现任海军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杜西书和原辽吉一分区15团政委、现任济南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杨大伦。他们是专程来铁岭市参加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座谈会,利用会议的闲暇时间来康平回访的。经过战火洗礼的两位老首长虽然已年近七旬,但看上去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大家见面后,热烈握手,互致问候,并简单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经历和生活情况,谈话很快转入了被称之为辽吉一分区东进首战大捷的敖力营子战斗上。

「康平旧事」献身犹足照千秋

回首往事。杜西书、杨大伦心情激动,百感交加。虽然时隔40年,但仍记忆犹新。杨大伦回忆说:“那是在1947年春,东北我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取得胜利。夏季攻势开始前夕,东北战场上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我方的重大变化。西满我军攻克开鲁、郑家屯、通辽三县,从根本上改变了辽吉一分区孤悬敌后的局面。为配合北满、东满的军事行动,收复辽北失地,一分区决定由其主力部队与地方干部和地方武装组成东进支队,打回辽北,迎接解放战争胜利的到来。

“东进支队在分区司令员赵东寰、政委吕明仁的带领下,于3月初从奈曼出发向康平方向挺进。3月13日黄昏,部队到达科左前旗的敖力营子。这个村地处康平和彰武交界处,是一个较大的村庄,村落从东到西五百余米长,三面环山,村南有一条150米长的沙河滩地势易守难攻。因此,分区首长决定在这里宿营。”

杜西书抢过话头说:“14日拂晓,部队顶着满天星斗紧张地集合,准备向康平方向进发。这时,从彰武方向袭来的敌东北长官司令部特务营和敌王兴华部一队骑兵突然向我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大小迫击炮一齐向村里打来。顿时村子里硝烟滚滚,弹片纷飞。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我方部队立即投入了战斗,进行还击。各个连队迅速占领有利地形,控制制高点。天亮后,司令员赵东寰命令部队一定要守住阵地,决不能让敌人疯狂进攻的阴谋得逞。随即赵司令员段团长和我一起登上北山梁制高点,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发现敌人虽然攻势很猛,但来敌不多,敌骑兵在我军的猛烈反击下为保存实力已经逃窜,只剩下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大约七、八百人左右。

「康平旧事」献身犹足照千秋

杜西书


“通过望远镜观察到,敌人的两个步兵连已占领了村子南半部的街道和房屋,正集中火力向我阵地猛烈射击。只见阵地上火光闪闪,硝烟弥漫,连我们的防守部队也看不清了。这股敌人是国民党远征缅甸的部队,全部美式装备,狂妄骄横,企图一举吃掉我一分区主力部队。分区首长决定利用敌人狂妄自大、轻视我方的弱点,沉着应战,在敌人往我方山头上冲锋时暂不还击,待敌人冲到半山腰时,我方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猛烈反击。敌人求胜心切,集中3个连的兵力进攻我13团6连阵地。从拂晓开始到中午时分,共发起了8次进攻。前5次均被我军击退。敌人又拼凑力量,组织第6次进攻。这次敌人一口气冲到半山腰,离我军阵地只有50多米远的时候,司令员一声令下,各种武器一齐向敌军开火,一下子把敌人的火力压下去了,敌军不仅没有拿下山头,夺取我军阵地,反而伤亡很大。恰在这时,我军吹起冲锋号,13团、15团将士们一齐向敌军冲杀,战士们的喊杀声、枪炮声响成一片,打得敌人狼狈不堪,节节败退。与此同时,我军炮火也开始向敌炮兵阵地进行猛烈轰击,凶恶的敌人支持不住,又没有防御工事可据守,只得向西南方向逃窜。勇敢的我军将士截断敌军的退路,两面夹击溃退的残敌。这场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钟左右才结束。共击毙敌连长以下近百人,俘敌官兵二百多人,缴获重机枪5挺,轻机枪24挺,六○炮8门,冲锋枪52支,步枪160多支。我方只伤亡10余人。战斗中,我在带领战士追杀逃敌时腿部负重伤,至今仍有弹痕。老杨在指挥战斗时,不幸被敌子弹击伤右臂,造成多处复杂性骨折,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所限,只好截肢。这次战斗是辽吉一分区东进的首战大捷,极大地激励了指战员们打回辽北,收复失地的信心。”

两位老首长讲到这,在座的同志都投去敬佩的目光,室内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时,杜副政委提议说:“走,我们还是到敖力营子——当年的战场上去看看,这也算不虚此行嘛!”于是,大家立即上车,奔向离张强30华里以外的现康平县沙金台乡敖力营子村。坐在车上,两位老首长隔窗远望,为40年来康平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感到高兴,同时又陷入了深深的回忆……汽车开到敖力营子村西头。按着老首长的意愿,大家向敖力营子后山走去,在山脚下,杨副政委说,这个山头就是当年战斗时的临时指挥所,我们上去看看吧!大约攀登了半个小时,登到了山顶上,累得人们气喘嘘嘘。两位老首长不顾登山的疲劳,在山顶上来回走动,四处眺望。杨副政委突然站在一个地方,自言自语地说,40年了,对,就是这个地方。他站在那里沉思良久。这时,他才发现大家跟在他的后边,忙转过身对大家说,这就是当年的团指挥所,我就是在这个地方负伤的。站在这里,老人讲述了他当年负伤的经过以及大家抢救他的过程。讲完后,他弯下腰,用左手抓起一把土,让秘书用纸包起来,对在场的同志说,我们可能不一定有机会再回来,今后想起这里的时候,我就看看它吧。这时,站在一旁的杜副政委提议,大家在这里合个影,既是对敖力营子战斗的回忆,也是大家见面的留念。随行的铁岭军分区张参谋举起相机,按下快门,摄下了这难忘的镜头。

从山头上下来后,杜副政委来到村西头,寻觅他当时带领战友们追杀敌人,不幸被敌人子弹击伤的地方。40年了,变样了,原来的土屋不见了。让随行的张参谋给他拍照后,大家来到村民委员会。附近的村民们得知当年参加过战斗的老首长回村访问,纷纷前来探望与慰问。在村委会办公室里,两位老首长同几位了解当年战斗情况的老人座谈。他们逐一询问了在场的老人的姓名、年龄、家庭及生活状况。两位老首长说,当年敖力营子战斗时,老乡对我们部队很支持,腾出房子、当向导。我们二人负伤后就是老乡用马车把我们送到后方医院的。当时我们连一句感激的话也没来得及说,这次回来,一是看看当年战场的遗址,有机会好写个回忆录;二是看望和谢谢乡亲们。如果没有老乡的帮助,我们二人也可能活不到今天哪!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亲切交谈,回顾当年战斗时的情形。座谈结束后,两位老首长同在场的几位老人合影留念。

当我们乘车从敖力营子返回张强镇时,已近下午两点钟了。康平县县长曹云海、副县长张士林也专程从县城赶来与两位老首长见面。热情的主人早已准备好了具有当地风味的午餐。午饭后,县委书记刘以贡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两位老首长汇报了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康平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情况。两位首长对40年来康平的发展变化表示由衷的高兴,同时希望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同志,要一如既往,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带领全县人民用辛勤的双手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在一天的回访结束前,杜副委提议与在场的县委、县政府和张强镇的领导同志以及工作人员合影留念。下午4时30分,两位老首长与在场的同志亲切握手话别。刘以贡同志代表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祝老首长身体健康,一路顺风,并邀请老首长在方便的时候再来康平。两位老首长连声说:“好!好!”汽车开动,渐渐驶进一片灿烂的夕阳之中。在铁岭市召开的座谈会上,中共辽宁省委顾问委员会常委刘异云同志写了一首《留赠杨大伦等军队首长》诗,诗中这样写道:“烽火红旗顽敌愁,砸碎枷锁可抛头,青春百战余独臂,献身犹足照千秋。”

作者:姜岩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铁岭市   铁岭   司令员   敌军   首长   县政府   我军   旧事   我方   千秋   阵地   猛烈   分区   部队   敌人   当年   同志   旅游   康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