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一般的深情——原辽吉一分区宣传队重访康平纪实

金秋9月,辽北的黑土地上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原辽吉一分区宣传队的12名老同志,刚刚参加完铁岭市解放战争时期辽吉一分区宣传史料座谈会,就风尘仆仆地赶赴康平。他们带着宣传队全体成员的委托,怀着无限的思念和热望回到了阔别40余年的战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

海一般的深情——原辽吉一分区宣传队重访康平纪实

1991年9月20日上午,12位老文艺战士在康平县委副书记张克江、县人大主任郭士オ、县政协主席国广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耿伦等同志陪同下,不顾旅途劳累,兴致勃勃地来到县城天主教堂大院内,寻找宣传队当年驻地。在一座古老的教堂前,原宣传队队长贾孝华、副队长李信、指导员张永启向陪同人员讲述了宣传队在康平的战斗历程。他们说:“我们宣传队是1946年组建的,隶属辽吉一分区政治部建制,1947年5月左右,随部队‘东进’来到康平。我们和分区司令部、政治部都住在这个大院里,上屋是司令部,西厢房是政治部,我们宣传队在东边。南面这个大广场(现康平一中操场)是我们经常演出的地方。当时,我们的工作是在一地委、分区的领导下,配合部队和地方的中心任务开展战地勤务文艺演出、宣传群众和参加土改等各种活动。多种形式的宣传鼓动工作,对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密切党、军队和群众关系,巩固以康平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以及开辟新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年辽吉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陶铸同志曾赞誉我们是“活跃于战地上的一支文艺轻骑兵,体现了我军宣传队既是宣传队,又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光荣传统”。在“三打康平”的日子里,我们也随同部队投入了战斗。战前演出了以阶级教育为内容的大、中型的歌剧话剧,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提高广大指战员的阶级觉悟,激励战士们的作战情绪。各连队看完演出都组织讨论,一时间请战书、决心书如同雪片送到领导机关。战斗中,我们开展战地宣传,编写战地快报,激发指战员不畏牺牲英勇杀敌的士气。战斗结束后,举办军民联欢庆功大会,歌唱英雄、向功臣献花。在多次战斗中,我们还做过动员民工、担架队,抢救伤员,打扫战场等工作。有时还配合部队做俘虏改造和改编的事,主要是对被俘人员进行‘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阶级教育和党的俘虏政策教育等,使“解放战士提高阶级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杀敌立功。在以后的战斗中,有的解放战士”作战非常勇敢,有的还为辽北大地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说到这里,原宣传队分队长刘志、王广礼两位同志饶有兴致地回忆道:“那时候,我们宣传队的成员大多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每天朝气莲勃,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全队四、五十人,女同志就有二十来个。当时,宣传队成立了‘挺进剧社’,由一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陈徳明同志兼任剧社社长,并办了个刊物,记得名叫《挺进报》。1947年夏天,我们剧社在康平城乡演出了大型歌剧《血泪仇》、话剧《抓壮丁》、《在红旗下》、《宝山参军》等剧目,前后演出数十场,军民观众达十几万人次,方圆几十里的农民都赶来观看,影响可大了。革命文艺对鼓舞部队士气,教育群众、开辟新区、巩固后方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原宣传队的副队长李信补充说:“我们宣传队的同志当时还深入到连队,收集素材进行文艺创作,并担任文化、政治教员,帮助连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和诉苦运动,既推动了连队建设,也锻炼了我们自己。在康平境内,我们还深入到街道和农村,直接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演出一些形势教育的剧目,如《反反把斗争》、《放下你的鞭子》、《活捉张念祖》等街头剧。以队长贾孝华为首的一些同志,还到各乡农村向群众教唱东北大秧歌和革命歌曲,以此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1947年秋、冬两季,刘志同志还带领部分队员参加了康平土改斗争,受到地方政府的好评。为配合我军1947年冬季攻势,我还带领一些队员,变宣传队为工作队,随分区机关到辽(辽中)、台(台安)、盘(盘山)开辟新区,发动群众、开仓济贫、打土豪挖浮财搞得轰轰烈烈。当时挖出了大量的烟土、黄金、白银,按政策规定,我们全数上交,坚定执行党的纪律,受到领导表扬。辽吉一分区宣传队在康平活动的时间最长,而且不少战友在这块土地上洒下了鲜血,牺牲了生命,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在老宣传队员陈言、林波等人提议下,全体同志又瞻仰了辽吉一分区烈士陵园,拜祭牺牲的战友。

建在康平城内的一分区烈士陵园庄严肃穆,记下306名烈士芳名的烈士纪念塔默然耸立,12位老文艺工作者怀着无限怀念与敬仰之情,向纪念塔献了花圈,并深深地行了三鞠躬礼。这些解放战争的参加者和幸存者,从康平的昨天和今日的巨大变化中看到了先烈的伟大所在。

出陵园,老队长贾孝华意味深长地说:“一到康平,我就想拜访老中医白锡昌老人,他是我的救命恩人。143年3月,我在一次成斗中负了重伤,粉碎性骨折。到小城子后方医院看不了,没办法组织就把我转送到白老医生家中治疗,连续吃住18天,得到了老先生全家的精心照顾,伤势恢复很快,才没有落下残疾。40多年来,天南地北,但我一直怀念这位医术高超的好大夫。”这时,康平县委党史研究室的陪同人员告诉贾队长,白老医师已去世多年了,现在只有老先生的儿媳陈秀荣健在,住在康平镇内。贾孝华听后说“白老先生不在了我也要登门拜谢,他的儿媳陈秀荣我是认识的,当年就是她为我换药喂饭呀!解放战争时,白老中医家抢救了我军许多将士的生命,为革命做出了很大贡献,曾得到军区、军分区首长的嘉奖哟!”

陈秀荣的家住在康平城内一条古老的小街上。当贾孝华等同志拜谢这位极普通的妇女时,她正好在家,年过六旬脸上刻着深深皱纹的陈秀荣,望着当年的宣传队队员们感到意外的喜悦和激动,她拿出珍藏40余年分区首长的亲笔信激动地说:“真想不到今生今世还能见到你们。”质朴、诚恳、善良的关东妇女如数家珍地述说着当年的往事,贾孝华、刘志等老同志一边听着一边点头称是,模糊的泪水从他的脸颊滚落。

短暂的回访结束了,辽吉一分区12位老同志于当天下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康平。他们对这里的每寸土地和一草一木都怀有海一般的深情,对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人民有一份骨肉般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宣传队   解放战争   司令部   分区   连队   战地   我军   县委   阶级   纪实   队长   政治部   部队   深情   当年   演出   同志   旅游   康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